中国半导体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巨大成绩,无论是从产业周期、经济规律还是当下形势,都应进入并购整合阶段,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半导体做大做强的必修课。但是现在并购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产业升级,亟需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消除并购阻力,推动行业快速整合。
并购难题
经过快速发展,有部分中国半导体企业已经具备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的实力;同时也有大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营困难,造血能力不足叠加融资困难,最好通过并购脱困。尽管中国半导体产业调整已经两年多了,但行业里却很少发生可以借鉴推广的并购整合案例。具体原因如下:
一,生活不容易,但生容易活容易。企业为了不死不活地存续下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以设计公司为例,如果企业增长无望,可以裁掉一些人手降低成本;如果企业效益很差,可以不做生产,不做流片来冬眠;如果主业实在没有利润,有些企业干脆放弃主业,转做设计服务外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穷尽一切办法,坚强活着。
二,卖总部换续命膏。详见卖总部融资,恐怕是ICU病人打强心针。全球半导体巨头无一不是在调整周期中大规模并购而做大做强的,但这一次储备了大量资金准备并购的中国芯片企业可能要踏空了。最近不少濒临倒闭的企业,本来已经躺进ICU等着下家来善后了,但突然就垂死病中惊坐起了,如果笑问钱从何处来,那就是它们发明的新自救模式——卖总部。广东不亮广西亮,湖南不行湖北行。总部挪窝就又能拿到补贴了,虽然换地方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至少新的补贴可以让它们从ICU转到重症观察室,暂时避免被并购的命运。
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钉子户。半导体行业风光无限,哪怕是小型半导体企业的一把手也获得了各种虚虚实实的好处:媒体关注,政府重视的“名”;人才奖励、个税减免等或隐或现的“利”。所以即便公司效益不好,一个差公司的一把手,很可能要比优秀公司的副总要获得的好处多得多。如果被并购失去一把手的身份,这些好处消失或大受影响。
四,只挖墙不过户。目前并购只能在国内企业之间发生,由于国内企业盛行同行相轻,看轻并购对象的资产,舍不得花真金白银去并购。对很多国内企业来讲,挖墙角比并购划算得多。如果并购标的实在有买家在意的资产,大不了向核心团队砸出翻倍的工资,挖走几个关键人才短时间内就复刻出来。至于是否有侵犯知识产权,似乎没有人关注过。所以带枪跳槽、创业,在业内司空见惯,挖墙剽窃浑闲事,断尽芯片创新肠。
甚至靠挖人来获取技术都算是讲究人,不地道的直接去“顺”。要是实在靠挖人无法解决问题,那就再等等,等着标的打折到脚踝价,甚至等倒掉再来捡便宜。
盘点国内真正成功的并购,恰恰是闻泰收购安世、君正收购矽成、韦尔收购豪威,这种中国企业并购国际企业的案例。因为国外企业有核心积累,有核心竞争力,国内企业并购外资时抱着心服口服的心态,服气并认可这些资产的价值,甚至愿意出高价竞购。
五,没有整合就没有清算。这些年半导体重头投资在制造领域,制造项目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现在急需整合的也是制造项目,但恰恰是制造领域没有发生像样的并购。
中国半导体产业这么多年来,在制造领域的重头并购只有两起:一是华虹NEC与宏力的合并,这是国企与央企同系统内的整合;二是中航微被华润收购,这是央企之间的无偿划拨。
因为很多重资产制造项目背后都是国资,如果企业效益不好同意并购,意味着企业估值将被折价,政府投资会大幅贬值。国有资产有严格的保值纪律,一旦减值要追究决策人的责任。所以地方既不能支撑企业正常运行,又不愿意按市价处理。一个制造项目投入至少几十亿,是地方重头资产,谁也不敢造成国资流失。
如果相关的地方领导出事了,反而可以用破产等方式处理不良资产。如果主导项目的领导在位或者升迁,也只能硬撑着。因为只要不启动倒闭程序,不交易就不会坐实国资流失。比如,当年烂尾先烈海安绿山,宁可被风吹雨打成为废铜烂铁,也不愿担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降价卖掉。前有海安绿山,后就有“河安青山”。
总起来看,中国半导体并购难,既有体制机制原因,也有文化与资本市场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化的资本不占主导地位。从这些案例可见,要想推动并购,需要多方发力,对机制和体制做出大幅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
完善市场机制
并购的难题很多,现在各方面也开始重视并购,为避免并购陷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真正让并购落地,就要拿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对于轻资产项目并购需要更加市场化的并购机制和市场环境,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创新氛围。
一,提高上市门槛,严肃资本市场纪律。不达标准的企业坚决不能上市,不达退出标准的坚决不让退出,让股权投资和创新创业回归本源。目前国家也看到了一系列带病上市的问题,已经从严审核上市公司资质。当企业与资本知道了上市与退出难度提高,就会提高投资质量。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暴涨那几年,刚好是科创板刚开始的几年。在国家鼓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时候,产业需要高速完成基础建设,难免有质量不好的公司也搭上了顺风车。现在形成了完备产业体系,从严上市正当其时。当行业形成上市更难的共识后,将有效改变为上市而创业的导向,让很多上市无望的企业转向并购。
二,狠抓知识产权保护,没有法律保驾护航就没有真正的科技创新。最近听说某个设备大牛,因为与大股东不和,带着团队出来自立门户。正常创业,没有三五年不见成果,但他们不到半年就出产品,真是“有如神助”!这么短的时间做出的产品谁敢打包票和老东家没有一点关系?
这种现象在国内被熟视无睹,不仅没有人出来制止,反而习以为常,还有人专门干鼓励别人带枪创业的活,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和资本也参与其中。如果地方政府作为裁判,不对这种做法加以干预,反而持接纳态度,就很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半导体产业创业氛围浓厚,挖老东家墙角,带枪投敌等侵害知识产权的案例频发。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取证难,赔偿少等原因打击了企业维权的积极性。所以可以为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提供专门的法律援助,严格用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树立典型案件,形成高度维护知识产权的市场氛围。否则,低端内卷将长期干扰产业发展。
三,多元化退出,降低估值堰塞湖。前几年行情暴涨,很多企业经过多轮融资,普遍估值过高。现在企业经营艰难,需要并购脱困,但前期的高估值成为并购拦路虎。
对此可以通过多元化退出方式来降低估值堰塞湖,例如同股不同价,或者本金加利息,或者股票换股票,或者估值换估值等做法,这也是目前通用且合规的操作。 由于企业现状不佳,投资者普遍降低预期,只要满足基本诉求很多投资人就愿意退出。细分来看,财务投资者、产业投资者和创始团队的退出诉求不一样,退出机制需要差异化处理。
财务投资人只追求短期财务回报,在目前高回报无望的情况下,保证本金安全就愿意退出,可以将其持有股份折合为本金+利息的模式退出;产业投资人如果有更长久的投资计划,可以将其持有股份部分兑换成本金和利息,部分股权转为新公司股权,这样既保证部分本金的安全,又可以享有公司未来收益;创业团队是最坚定看好企业未来的人,将其股份大部分换为新公司股份,再将小部分股权折算为现金作为股权激励。
四,建立行业共识,推出并购规则。业内龙头及相关基金投了大量企业,目前普遍有退出意愿。为了推动行业有序整合,这些行业领袖和头部企业,可以发挥行业影响力,讨论并出台并购规则,出台奖惩机制,成立行业联盟,互相配合,互相监督,有序整合,做出案例,带动整个产业的并购整合。
改革考核机制
重资产的半导体项目,往往有国资参与,国资管理严格,要推动此类项目的并购,前提是先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需要从考核机制上松绑。
中国半导体通过政府前期扶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已经度过了需要政府大力投资的阶段。目前国家审批项目越来越严,地方没有能力继续上马重大项目。与时俱进地看,上一个阶段是建设阶段,现在则进入并购阶段,所以此前国资考核红线惩前毖后的做法,在现阶段作用并不那么大了,反而成为阻碍并购的重要原因。能否考虑为适应目前的并购需求,为存量重大制造项目适当放宽考核标准。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运行不良项目,市场上有很多求购者,但由于国资保值的问题,交易就此搁置。如果不尽快推动并购,这些资产不仅继续产生资金成本,而且随着设备与设施的老化,其交易价值也与日俱减。所以尽快解决国资保值的问题,推动完成并购交易,本身就是在挽回国资。
如果动态地看,国资考核的红线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增加弹性。
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为地方半导体项目定性。这些年中国半导体取得巨大成绩,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起到主导作用。绝大多数项目地方政府规划专业,执行有力,程序合规,最终项目也高规格高标准地建成了。客观上,绝大多数项目在规划和建设环节地方政府没有过失。
其次,之所以有些项目运营不理想,问题主要出在市场的变化莫测。半导体是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加之半导体项目建设周期很长,很多项目在建时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足以支持项目取得成功。但现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变,有些项目就活得艰难,所以问题并非出在项目本身,而是时移世易的结果。
第三,并非不努力,而是地方实力所限。中国市场并非完全统一的大市场,很多时候地方项目最后比拼的是当地综合实力,比拼的是当地政府的招商能力、挖人能力。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地方实力足以应对竞争,但现在有些地方在实力更强地区的竞争下,就不足以支撑大项目的发展。
第四,为保证国资尽可能少流失,建立半导体项目价值评估机制和交易平台,化解国资无谓流失。如果放宽国资考核,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减值交易,但也不能无限制地降低项目价格。国家可以将需要减值交易的国资项目集中到一个交易平台,召集产业界相关各方按市场价格评估出来一个参考价格,然后采取拍卖竞价或者其它方式来促成交易。
综上,考核半导体项目应该分阶段来看,首先看项目规划是否专业合规,申报流程是否合规;其次看项目建设是否合乎规划,是否按质按量建设达标。如果这两点都过关,就应该认定是合格项目。即便目前运转不良,但降价交易依然有企业愿意接盘,就不应该认定为国资流失。从长远来看,这些项目交易之后,相当于引入了有实力的企业,算总账还是有益于地方经济。
结语
中国半导体已经进入并购整合的存量阶段,产业资本在做并购努力,优秀企业也在并购准备,相关方面也在顺应趋势创造条件推动并购。并购属于产业更高阶段的命题,比前一阶段的创业与上项目更为复杂,更加依赖完备的制度与规则。其中的难点是要改变阻碍并购的制度障碍,产业文化与投资退出模式等。进入并购阶段其实也是行业发展逻辑的革新,需要政府、产业与资本做出重大调整,适应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盘活半导体沉默资产,推动并购,是当下做大做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关键,也是模式创新的责任。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766浏览量
213580
原文标题:如何打破半导体并购僵局
文章出处:【微信号:icwise,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