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用于DNA信息存储和新冠病毒检测的生物分子封装新策略

微流控 来源:微流控 2024-05-27 10:46 次阅读

生物分子的封装和可控释放在生物基信息存储、生物传感、医学鉴定、药物递送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常用的封装策略如矿化、聚合物包覆和纳米材料吸附等存在封装或解封步骤繁琐、需引入化学反应、难以提供光学保护等问题。金属材料因其高气密性、水密性、光反射和电离防护性能,在食品和电子封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金属封装材料熔点较高,并且还需引入真空处理或者惰性气体填充,因此需要设计新型的金属封装方法以兼容生物分子。

近日,东南大学刘宏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镓基液态金属的生物分子封装新策略,充分利用了镓在低温下的固液相变特性、高气/水密、光学保护和自愈合等特点。研究人员将生物分子置于两层固态镓薄膜之间(镓的熔点为29.8℃),加热使薄膜液化,利用液态金属的自愈合效应实现低温焊接,冷却后固化完成封装。解封时,无需对封装体进行化学降解,只需将固态镓加热至液态,在水相中施加机械振动刺激诱导液态镓破裂,即可实现生物分子的按需快速释放。

基于这一新型封装方法,研究团队探索了其在DNA信息存储和新冠病毒样本检测方面的应用潜力。实验结果表明,DNA编码的图像文件在高温高湿加速老化实验后,序列丢失率仅为0.1%。此外,通过将CRISPR生物试剂封装在液态金属内部,实现了新冠病毒RNA扩增和CRISPR/Cas12a剪切反应的级联进行,避免了核酸扩增和检测过程中液体转移操作引起的污染风险。该研究为利用低熔点金属开发刺激响应性的生物分子胶囊提供了新思路。

0c9dd2e0-1a33-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基于镓固液相变对生物分子进行封装和释放的原理示意图

0cbd9ab2-1a33-11ef-b74b-92fbcf53809c.png

镓胶囊用于DNA信息的长期存储

0cdcd652-1a33-11ef-b74b-92fbcf53809c.png

镓胶囊在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相关成果以“Phase Transition-Driven Encapsulation of Biomolecules Using Liquid Metal with On-Demand Release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期刊上。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高亚坤为文章第一作者,刘宏教授和马标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感谢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丁雄研究员团队和华大基因主任科学家平质团队对本工作的大力支持。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4.116403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纳米材料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67

    浏览量

    18779
  • 生物传感
    +关注

    关注

    0

    文章

    52

    浏览量

    10961

原文标题:基于液态金属的生物分子封装和释放,用于DNA信息存储和新冠病毒检测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检测领域的显著优势

    的优势。 首先,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高灵敏度脱颖而出。 在生物检测中,往往需要检测生物分子浓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0:00 219次阅读
    电化学<b class='flag-5'>生物</b>传感器在<b class='flag-5'>生物</b><b class='flag-5'>检测</b>领域的显著优势

    三郡科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极与生物芯片的异同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极 与 生物芯片 作为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两大重要工具,为现代生物分析和医学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虽然它们都涉及生物学和电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4-28 14:08 298次阅读
    三郡科技:电化学<b class='flag-5'>生物</b>传感器电极与<b class='flag-5'>生物</b>芯片的异同

    利用液滴纳米孔传感平台,实现单分子水平上皮克级生物标志物的灵敏检测

    生物标志物存在于各种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在单分子水平上进行精确细致的分析,以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
    的头像 发表于 04-23 11:38 374次阅读
    利用液滴纳米孔传感平台,实现单<b class='flag-5'>分子</b>水平上皮克级<b class='flag-5'>生物</b>标志物的灵敏<b class='flag-5'>检测</b>

    用于分子无标记定量检测的数字胶体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拉曼光谱是一种指纹式的、具有分子结构特异性的非弹性散射光谱。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可以实现对分子本身较弱的拉曼信号产生极大的增强,甚至可以达到单个分子检测灵敏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4-22 14:25 316次阅读
    <b class='flag-5'>用于</b>单<b class='flag-5'>分子</b>无标记定量<b class='flag-5'>检测</b>的数字胶体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科普|生物传感器

    01原理 首先生物传感器的组成包含抗体、抗原、蛋白质、DNA或者酶等生物活性材料,当待测物质进入传感器后,这些生物活性材料与待测物进行分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3-21 17:17 421次阅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DNA纳米机器人用于HPV病毒的高效检测

    高,以及信号背景低等优势,与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结合对生物分子进行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策略。 近日,四川大学吕弋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结合CRISPR-Cas12a和DNA纳米机器人
    的头像 发表于 02-22 09:10 1443次阅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b class='flag-5'>DNA</b>纳米机器人<b class='flag-5'>用于</b>HPV<b class='flag-5'>病毒</b>的高效<b class='flag-5'>检测</b>

    DNA存储卡:高价与遥远现实

    生物记忆表示,其 DNA 存储卡有望保证 150 年内的数据存储安全,远远超出人类生存年限。然而,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花费如此高价仅换来 1KB 数据容量实属非商业化选择。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0:29 299次阅读

    新技术在生物样本冷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可以提供关于样本冻结和解冻过程的重要信息,还可用于研究生物分子在低温条件下的行为,从而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二、新技术在生物样本冷
    发表于 12-26 13:30

    数字数据初创公司Biomemory宣布推出1000美元全球首款DNA存储产品

    Biomemory的DNA数据存储卡承诺“最低”寿命为150年。1000美元的价格包括了两张相同的卡——一张用于保存,另一张用于测试检索数据的过程,其中带有1KB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7:04 536次阅读

    生物传感器检测原理、类型你们又知道多少呢?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用生物活性材料(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换能器有机结合的器械或装置,是发展生物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10-31 08:39 329次阅读
    <b class='flag-5'>生物</b>传感器<b class='flag-5'>检测</b>原理、类型你们又知道多少呢?

    纳米孔测序可检测数十种疾病生物标志物

    现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绕过这一限制的方法。通过使用小块DNA作为其他生物分子的条形码,研究人员利用纳米孔测序的力量在血液样本中识别了数十种不同的疾病生物标志物。
    的头像 发表于 10-12 15:49 508次阅读

    基于双光学频率梳的生物传感器实现生物分子检测

    生物分子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对于感染性病原体、生物标志物和污染物的生物传感非常重要。
    发表于 10-07 16:10 305次阅读
    基于双光学频率梳的<b class='flag-5'>生物</b>传感器实现<b class='flag-5'>生物</b><b class='flag-5'>分子</b><b class='flag-5'>检测</b>

    N杂五元芳烃的非共价成键机制研究

    N杂五元芳烃在生物和药物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药物分子的基础结构单元,也是蛋白质、辅酶、生物碱、DNA生物
    的头像 发表于 09-20 15:08 483次阅读
    N杂五元芳烃的非共价成键机制研究

    基于自组装DNA纳米孔的生物质子器件制造

    纳米孔作为膜通道,能够介导信息交换,促进分子识别,然而,目前用于连接纳米孔、进行信号读出的电子设备信息传输效率较低,这成为了继续开发高性能生物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5:02 1102次阅读
    基于自组装<b class='flag-5'>DNA</b>纳米孔的<b class='flag-5'>生物</b>质子器件制造

    F-P型光流控微腔生物传感器实现超低浓度分子构象变化过程检测

    随着(类)器官芯片等技术的发展及其药筛应用,以及分子尺度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需要针对单个(干)细胞或单个类器官细胞团簇的代谢等过程,进行快速分子检测,乃至实时在线生化监测。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09:08 904次阅读
    F-P型光流控微腔<b class='flag-5'>生物</b>传感器实现超低浓度<b class='flag-5'>分子</b>构象变化过程<b class='flag-5'>检测</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