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视为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黄金年的契机。年中至今,试验卫星发射频繁,各地产业扶持政策相继落地,终端应用也逐渐普及开来。各方人士齐心协力,共同迎接卫星互联网市场突破和产业链升级的美好时代。
市场需全方位拓展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292.5亿元,同比增幅达5%,预期2025年将攀升至446.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2%。尽管目前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但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以“十四五”规划为例,明确提出要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各省市也纷纷响应,如雄安新区发布《雄安新区卫星互联网和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工作方案》,致力于将空天信息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成都则推出《成都市促进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实施“蓉城星海”计划,推动“卫星赋能城市”。
在政策东风下,卫星互联网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我国多个近地轨道卫星互联网建设计划纷纷启动,如航天、电子等部门分别启动了鸿雁、虹云和天象等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计划,助推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跨越式发展。卫星互联网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尖,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卫星互联网相关企业注册量自2020年起迅速增加,2022年已达1.27万家,预计今年注册量将进一步扩大。此外,跨界合作也日益活跃,通信行业与航天产业携手共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满足未来多元化、智能化的通信需求;网络安全企业也积极涉足卫星互联网安全领域;多样化的卫星终端正逐步走进大众消费市场。
产业蓬勃发展,预示着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广阔前景。卫星互联网将为偏远地区、海洋、天空等传统网络难以触及之处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除了在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等领域发挥作用外,卫星互联网还将在远程医疗、智能交通、农业信息化等新兴领域大展身手。同时,卫星互联网也将走出国门,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例如,中国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近期在泰国成功进行了低轨卫星互联网宽带通信网络试验验证。
总的来说,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充满无限可能,市场发展仍需全方位拓展。
产业链变化迅猛,未来可期
目前,卫星互联网产业正经历快速变革,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将”加入,也有充满活力的“新军”崛起。市场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令人震撼的大事,推动着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近期,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成立,总投资达40亿元,业务涵盖卫星导航、通信以及地理遥感等多个领域。这一公司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以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三家大型国企联合控股,其强大阵容无疑为中国时空信息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二月份,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A轮融资,金额高达67亿元人民币,刷新了近十年的记录,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了解,垣信卫星正在积极与国际领先企业展开商业竞争与合作,加速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以期实现全球商用,引领商业航天产业链与行业标准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商业航天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鸿擎科技、摇光星雁等新兴星座也纷纷加入战局。近日,国际电信联盟官网披露,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日前提交了一份“提前公布资料”备案,其中提到了一项名为“HONGHU-3”(“鸿鹄三号”)的卫星星座组网计划,预计在160个轨道平面上共发射10000颗卫星。业界人士对此表示肯定。
众所周知,卫星互联网领域具有极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尽管万颗卫星发射任务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但我们相信,只要各方齐心协力,定能取得丰硕成果,缩小我国与国外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差距。
期待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在通信史册上留下辉煌篇章。
-
互联网
+关注
关注
54文章
11181浏览量
103597 -
卫星
+关注
关注
18文章
1722浏览量
6719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