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年来,储能行业在国内发展的风生水起,这得益于双碳目标的确立,以及政策的扶持。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储能相关的注册企业已经超过12.6万家。如此多企业的涌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而储能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涉及到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对专业化人才需求旺盛。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和《中国能源展望2030》,预计到2030年储能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300多万。
缺口巨大,企业翻倍薪资挖人
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以国内市场为例,目前以大型储能电站为主。据业内人士预估,未来国内工商业储能潜在市场总量约为823GWh。如果按照组串式工商业储能电站资产1.2-1.3元/Wh来计算,仅工商业储能市场的规模便超过1万亿。
庞大的市场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涌入,也造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从储能企业的招聘情况来看,整体的岗位需求量正在快速增长,其中主要分为研发和营销两大方向。
比如营销主要包括国内和海外的岗位,尤其是海外营销的需求在不断上涨,不少新进的国内企业需要搭建海外的营销渠道,因此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
不过更重要的则是研发或技术人才,研发集中在电源的软件与硬件上,但这种人才市场中存量较少,并且技术要求高,可替代性弱,因此市场的需求量极大。比如电池技术、能量管理系统、逆变器技术等方面,企业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能够推动技术迭代和成本降低,提升储能系统的效率与可靠性。
而储能系统设计与集成岗位需求也在增加,要求人才不仅具备电气和结构设计能力,还要有实际的储能系统实施经验,能够设计出高效、安全且符合市场需求的储能解决方案。
同时有业内人士透露,今年的企业招聘除了技术和营销人才外,对售后人员的需求也比较大。专业能力和客户资源是当下公司最为看重的核心指标。
储能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横跨能源、材料科学、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因此,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别受欢迎。行业扩张还催生了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这些人才需要理解行业动态,具备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以及领导团队的能力,以指导企业稳健发展。
数据来源:BOSS招聘
这导致储能行业中的人才争夺更加激烈,尤其是一些新入局的企业更是重金“挖人”,总监级年薪普遍开到100万元,而核心团队整个跳槽屡见不鲜。从人才跳槽薪资涨幅来看,一些关键技术岗的核心人才,有猎头公司统计,跳槽涨幅50%可以作为一条基准线。以储能的软件岗位举例,曾出现50%、80%涨幅不等,甚至还有过Double100%涨幅情况。不少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在过去一年对整体团队薪酬涨幅达到50%以上。
一边裁员,一边挖人
不过与储能企业之间高薪挖人不同,近年来储能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一线企业和二、三线企业之间在产品报价上的“内卷”,导致利润空间压缩,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有机构预计2024年将有高达80%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可能被淘汰出局,显示出市场整合加速,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才能幸存。
尽管2023年储能企业融资事件频繁,总融资额巨大,但资金主要集中在部分头部企业,许多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尤其在国内市场,一个储能项目招标,动辄就有50-60家企业报价。与此同时储能系统价格更是连创历史新低,一年之内便让价格腰斩。海外市场也开始逐渐“卷”起来了,欧洲与南非户储市场目前仍处于去库存阶段。
这导致不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以超低价格签约合同,不仅无法赚取利润,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这也让许多公司在大力招聘的同时,不得不同步进行裁员的动作。尽管裁员主要波及到的是产能方面的员工与人才,但这也释放出储能行业当前的寒气。有储能相关人士认为,2024年将会更难,但是最难的时候在2025年上半年,将会有大量的企业退场。
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了新的变化,随着储能市场全球化,企业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了解不同国家政策法规的人才,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一些企业开始注重招聘海外人才,比如2022年专注于欧洲、南非市场。
而到了今年,随着这两块市场开始逐渐饱和,人才需求开始转向印度、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一些非头部企业以及新晋企业的人才需求仍在持续增长,就是在布局这些空白的海外市场。
比如比较知名的储能企业如阳光电源、比亚迪等都在海外铺设了大量的人员,据阳光电源2023年财报显示,其海外员工同比增长了58.1%,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储能是目前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持技术,未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当然目前储能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中,因此鉴于储能行业的快速变化,企业倾向于招聘那些能够快速学习新技术、适应新环境,并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同时也在内部加强人才培训和发展计划,以保持团队的竞争力。
据市场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开始,国家便发文明确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与交叉学科,目前已经有超过60个院校开设了储能相关的专业,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等,985/211院校共22所,双一流院校共23所。
而第一批储能本科专业人才要到2024年夏天才能进入行业,很多学生还会选择继续深造,市场供应人才仍然偏少,并且这些高校毕业的人才要将学校的知识转换为企业需要的经验也需要一定时间。
这就需要企业自己主动建立储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企业本身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储备,抢占能源市场的战略制高点。
小结
储能行业正经历一个高速发展期,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特别是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而储能行业的人才需求正从传统的工程技术向更加综合、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强调创新、技术深度、市场敏感度和跨领域合作能力。这需要行业内部及教育体系需加快适应这种变化,以满足未来的人才需求。
-
储能
+关注
关注
11文章
1531浏览量
3297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