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赛的舞台上,中国AI芯片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近日,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在一场分享会上深入剖析了中国AI芯片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在这一关键领域,中国正逐步走向自主研发的道路,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技术突破。
盛陵海指出,由于美国不断加码的技术封锁,中国获取先进AI芯片和技术的难度日益增大。然而,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他表示:“我们已经走到了自主研发的阶段,展望未来5到10年,我们有机会通过积极的新路径实现‘禁运’封锁的整体突破。”
在盛陵海看来,中国在AI大模型领域与国际企业的差距并不大,这为中国自主研发AI芯片提供了有力支撑。他强调,国内AI企业必须摒弃对海外技术的幻想,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因此,转向本土供应链、坚持使用国产芯片成为了国内企业的必然选择。
虽然转向国产芯片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盛陵海认为这是必由之路。他表示:“唯有转向国产芯片,把碰到的问题一一破解,把国内的整个AI芯片乃至整个生态培养起来才是长久之道。”虽然这种发展方式可能会导致中美AI芯片行业形成两个生态,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中国实现技术自主化的必要步骤。
在突破AI芯片技术的道路上,盛陵海认为国内AI企业可以在推理芯片市场找到突破点。他解释道:“训练市场与英伟达等现有对手竞争胜算不大,但推理市场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云端的“推理”需求将超过“训练”,这为国内AI芯片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此外,盛陵海还预测到2026年之后,更多基于GenAI的要求应答将在端侧而非云端处理。这意味着设备端和边缘端将承担更多的AI应用处理任务,为国产AI芯片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他进一步指出,边缘侧和端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将从智能手机、电脑逐渐扩散到消费物联网、智能家居和汽车等领域,为国产AI芯片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盛陵海也指出,当前市场上的AI解决方案存在重复造轮子和生态不兼容的问题。他建议国内官方组织或企业领头羊能够针对生成式AI的推理、加速制定统一标准,并推动通用架构的发展。这将有助于简化软件开发和生态建设的难度,促进整个AI芯片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发展,我们生活的科技世界将在AI的推动下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国产AI芯片将逐渐崛起并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5文章
50714浏览量
423136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728浏览量
26888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