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阳泉举行的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不仅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更预示着钠离子电池行业将迎来崭新的发展篇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个钠电项目签约、备案、开工,总投资额接近400亿元,这一数字无疑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钠离子电池,作为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的二次电池,其长寿命、易制造、高安全、理论成本较低等优势正逐渐显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钠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新宠。从论坛上传出的消息来看,钠离子电池行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搭载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的首款量产车已经开始批量交付,这无疑为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首个10MWh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已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这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在新疆巴里坤,融合了多种电池技术的储能项目实现并网,更是展示了钠离子电池在多元化应用场景下的巨大潜力。
然而,随着钠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俞振华在论坛上指出,虽然钠离子电池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市场应用中仍需克服一系列行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其中,行业规范和产品的国家标准缺失、尚未实现规模量产和规模应用、上游材料不成熟等问题尤为突出。此外,重新匹配适合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特性的电子元器件、缺少成熟的下游应用示范解决方案等也是制约钠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这些问题,业内专家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认为,开发低成本、高安全的钠离子混合电容器在规模储能领域更具发展潜力。这不仅能够降低储能成本,提高储能效率,还能够推动钠离子电池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同时,他也呼吁加强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的建设,推动钠离子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也提出了加快开展有组织的中国本土化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建设的建议。他认为,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在全球未来发展新格局中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上还发布了我国首个锂电池碳足迹核算体系及《中国钠离子电池产业技术路线图》。这一体系的发布不仅为钠离子电池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场预计,到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需求量将达11.9GWh,出货量有望突破1GWh。到2025年,中国钠离子电池的规划产能预计将达到60GWh。展望未来,钠离子电池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能源存储和绿色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电池
+关注
关注
84文章
10494浏览量
129228 -
钠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6文章
212浏览量
1467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