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传感器专家网 来源: iNature、新华社、传感器专 作者: iNature、新华社、 2024-06-27 18:03 次阅读

6月25日,新华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为标题,报道了由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传感器成果。

8be8ac9c-3355-11ef-82a0-92fbcf53809c.png

我国科学家研发高通道神经探针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神经探针是一种用来记录神经活动的针状电传感器,是脑科学研究和脑机接口中的核心技术。北京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研发一种高密度、高通道的神经探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猕猴大脑全深度、高通量神经元活动的记录。其单根探针上集成了1024个可同时记录的神经信号通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2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

在整脑范围内实现多脑区、长时间、高通量、高时空分辨神经活动的记录,对理解大脑的神经机制、调控神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高通道神经探针主要适用于鼠等啮齿类动物脑研究,即便用于灵长类动物脑研究,也难以覆盖其整脑尺度。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段小洁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超薄柔性微电极阵列薄膜,通过如“卷轴”般特殊的绕卷组装工艺,制造出名为“神经卷轴”的神经探针。该探针长度可在1厘米到1分米范围内灵活设计,从而匹配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尺寸。

制备高通道神经探针的一个主要瓶颈是神经探针和后端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良好的电学连接可实现神经信号的精准采集与传输。为此,研究团队还研发了高密度柔性冷焊技术,实现了“神经卷轴”探针与后端电子器件的集成化、高密度连接。

8c233376-3355-11ef-82a0-92fbcf53809c.jpg

图为9厘米长的“神经卷轴”探针实物。(受访者提供)

段小洁介绍,团队利用“神经卷轴”探针,在猕猴大脑中实现了从脑表面皮层至颅底全深度覆盖的超700个单神经元活动的同时监测。此外,还在大鼠大脑中实现了长达两年的稳定神经记录,展现出该探针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长期记录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程和平表示,这一突破性成果为多脑区活动的高通量同步监测、探究神经活动与行为学间的关系提供有力工具,未来通过多根探针的植入,可进一步实现从数千到上万个通道的神经记录,将对基础神经科学和脑机接口等转化神经科学研究带来变革性影响。

以下为北京大学段小洁团队该论文介绍。

iNature

在灵长类动物大脑中进行单细胞分辨率的大规模神经种群记录仍然具有挑战性。 2024年6月24日,北京大学段小洁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IF=21)在线发表题为“A high-density 1,024-channel probe forbrain-wide recordings in non-humanprim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介绍了Neuroscroll探针,它可以同时从1,024个密集间隔的通道中分离单个神经元活动,这些通道灵活地分布在探针的柄上。 Neuroscroll探针的长度可以很容易地调整为10毫米到90毫米的单个探针,覆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大脑大小,并且探针在反复弯曲变形后保持完整和功能。Neuroscroll探针提供了可靠的记录,从大鼠的大神经群具有高的慢性稳定性长达105周。每个神经卷轴探针的记录同时从分布在整个恒河猴大脑深处的多个大脑区域产生了数百个隔离良好的单个单元。凭借数千个同时记录的通道,前所未有的探针长度,出色的机械稳定性和灵活的记录位点分布,Neuroscroll探针在系统神经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多功能性,可以提供广泛的新实验范例。 8c35e3e0-3355-11ef-82a0-92fbcf53809c.png

在神经元尺度和高时间分辨率上记录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活动是研究大脑在感觉、运动和认知任务中的运作的重要基础。非人灵长类动物(NHPs)的神经记录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它们在吞吐量和空间覆盖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虽然表面阵列可以同时记录多达256个通道,但它们仅限于在表层皮层预先指定的深度进行记录。相比之下,线性阵列(V型探针或S型探针)可以访问整个大脑。然而,它们被限制在64个通道数,并且具有更大的直径(例如360 μm),导致组织损伤增加,信号质量降低。神经像素探针是一种高密度的硅电极,在记录啮齿类动物大脑中的大量神经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近开发的Neuropixels探针具有更厚的柄和更长的长度,可达45毫米,为NHPs的深部脑结构提供了可达性。然而,384的通道数虽然大大高于传统探针,但考虑到与啮齿动物大脑相比,NHP大脑的空间尺度要大得多,这仍然是有限的。尽管Neuropixels探针的384通道配置允许从高密度的啮齿动物大脑的整个深度同时记录,但这种能力在NHP中并不完全实现。

NHP的脑容量大得多,因此需要同时记录更多的通道,以便全面记录整个NHP大脑的神经元活动。增加的45mm的探针长度与NHP脑的大小更好地对齐,与之前的10mm长度相比,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然而,考虑到使用头腔和引导插管进入大脑的典型要求,以及这些探针在人脑上的潜在应用,更长的长度达到约1分米将是非常理想的。此外,硅探针的易碎性带来了植入和记录失败的高风险,并且制造这些探针所需的特定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限制了它们的可用性。开发具有更高通道数和类似于NHP和人脑大小的高密度神经探针,将使灵长类动物在全脑空间尺度上同时记录多个大脑区域的大量神经元的神经元活动成为可能,这是理解大脑功能基础活动的全局协调的重要一步。探针长度和记录位点沿探针柄的空间分布的灵活性以及不需要复杂的制造技术的简单制备过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和多功能性,这保证了这些探针的广泛应用。

8c65f5f8-3355-11ef-82a0-92fbcf53809c.png

Neuroscroll探针(图源自Nature Neuroscience)

该研究表明,在啮齿类动物和NHPs的全脑空间范围内,Neuroscroll探针可以同时记录的单个神经元数量增加了几个数量级,同时记录的数千个通道和每柄10-90毫米的记录长度。这种具有全脑空间覆盖的高通量记录有许多应用,例如同时监测不同大脑区域的输入和输出,以及评估整个大脑的行为和活动之间的关系。Neuroscroll探头的模块化结构和用于外部连接的高度可扩展的高密度FCB使其易于与更先进的小型化电子设备兼容,且物理占地面积小。这将允许同时使用多个Neuroscroll探针绘制整个NHP大脑的数千个通道的神经活动。这些特点为神经卷轴探针在基础和转化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4-01692-6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36

    文章

    48849

    浏览量

    74353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创办新的AI公司

    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苏茨克维曾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头像 发表于 06-21 10:42 295次阅读

    让国产光纤传感技术守护大国重器安全——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姜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姜德生是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先驱者。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光纤传感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1:41 453次阅读
    让国产光纤<b class='flag-5'>传感</b>技术守护大国重器安全——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b class='flag-5'>科学家</b>姜德生

    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畅能达科技实现散热技术重大突破

    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畅能达科技实现散热技术重大突破 由 广东畅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主研发的高热流密度散热相变封装基板,其散热性能远远超过现有的金刚石铝和金刚石铜。该技术可广泛运用于芯片、微波
    发表于 05-29 14:39

    中国科学家研发高性能电泵浦拓扑激光器取得重大突破

    近期,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刘峰奇研究团队在电泵浦拓扑激光器研发领域取得最新突破成功引入表面金属狄拉克拓扑腔(SMDC)设计。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10:24 279次阅读
    中国<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研发</b>高性能电泵浦拓扑激光器取得重大<b class='flag-5'>突破</b>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4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复杂物理系统求解的量子科学计算算法、软件、应用与验证”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合肥综合性国家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08:22 208次阅读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b class='flag-5'>研发</b>计划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中航电测正在研发一种六维力传感器

    在科幻电影中,机器人不仅外观和行为举止与人类无异,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人类。拥有一个智能机器人,是观众的美好憧憬,实现这一愿望也是科学家研发人员努力的方向。
    的头像 发表于 02-27 09:31 533次阅读

    我国在光存储领域获重大突破 或将开启绿色海量光子存储新纪元

    我国在光存储领域获重大突破 或将开启绿色海量光子存储新纪元 据新华社的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上海理工大学等合作,在超大容量超分辨三维光存储研究中取得
    的头像 发表于 02-22 18:28 1501次阅读

    TE Connectivity与新华三集团签署传感器相关战略协议

    、工业互联网技术孵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期打造差异化产品和市场优势,更好地服务各行业数字化及智能化转型需求。TE传感器事业部全球销售、客户服务及业务发展副总裁Joseph A. Karim先生及新华三集团副总裁、首席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19:18 549次阅读
    TE Connectivity与<b class='flag-5'>新华</b>三集团签署<b class='flag-5'>传感器</b>相关战略协议

    华大九天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逾5成,我国科学家研发超高速光电计算芯片

    ",为中国在高速监测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创新成果有望广泛应用于高铁等国家重点领域,被誉为中国的“电子眼”。 图像传感器芯片是摄像头的核心组成部分,也被形象地称为“眼中之眼”。芯
    的头像 发表于 11-02 08:37 344次阅读
    华大九天前三季净利同比增逾5成,<b class='flag-5'>我国</b><b class='flag-5'>科学家</b><b class='flag-5'>研发</b>超高速光电计算芯片

    打破国外30年垄断,每年需求10亿支,这个传感器国产化量产获突破

    近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知名媒体报道陕西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取得的技术创新成就,频频提及一家传感器企业。   这家传感器企业主要从事温度传感器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0:33 2370次阅读
    打破国外30年垄断,每年需求10亿支,这个<b class='flag-5'>传感器</b>国产化量产获<b class='flag-5'>突破</b>!

    新华社主办2023生态品牌榜单发布,德力西电气持续引领生态范式

    ”《生态品牌发展报告(2023)》。 德力西电气在此次峰会中成功获评 生态品牌“突破者” ,荣获 生态飞跃之星 殊荣 ,并成功入选《生态品牌发展报告》经典案例。 同时, 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先生受邀出席“
    的头像 发表于 08-31 14:05 287次阅读
    <b class='flag-5'>新华社</b>主办2023生态品牌榜单发布,德力西电气持续引领生态范式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 对于近期网络传言的华为3.2万名科学家移籍华为方面表示,造谣者毫无根据、无中生有。 华为辟谣3.2万名科学家移籍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络传言,比如“华为孟晚舟宣布23万亿
    的头像 发表于 08-22 16:51 1061次阅读
    华为辟谣3.2万名<b class='flag-5'>科学家</b>移籍

    研发突破性的纳米级电子“纹身”传感器可以附着在单个细胞上

    传感新品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发突破性的纳米级电子“纹身”传感器可以附着在单个细胞上】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纳米级电子“纹身”传感器,它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08:47 531次阅读
    <b class='flag-5'>研发</b><b class='flag-5'>突破性</b>的纳米级电子“纹身”<b class='flag-5'>传感器</b>可以附着在单个细胞上

    橙群微电子与e-peas合作推出突破性的能量收集BLE传感器信标平台

    橙群微电子与e-peas合作,在动态物联网领域推出了一款突破性的开发套件:由能量收集驱动的自主、免维护、低BoMBLE传感器信标。"橙群微电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sonWu表示
    的头像 发表于 08-04 09:13 680次阅读
    橙群微电子与e-peas合作推出<b class='flag-5'>突破性</b>的能量收集BLE<b class='flag-5'>传感器</b>信标平台

    重磅!填补我国空白!中国科学院这个国产传感器仪器获重大突破

    80%以上中高端传感器需要靠进口,而在海洋传感器这个领域,2021年前是100%靠进口,此后我国CTD 传感器(盐温深仪)获突破才一举扭转
    的头像 发表于 07-28 18:17 645次阅读
    重磅!填补<b class='flag-5'>我国</b>空白!中国<b class='flag-5'>科学</b>院这个国产<b class='flag-5'>传感器</b>仪器获重大<b class='flag-5'>突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