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VLSI Symposium 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在高性能二维半导体晶体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半导体芯科技SiSC 来源: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 作者:中国科大微电子学 2024-06-28 16:41 次阅读

来源: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

近日,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石媛媛教授课题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直接在硅片上制造大规模单层(Monolayer, ML)单晶 MoS₂高性能晶体管阵列的集成方法,相关研究成功入选2024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以下简称VLSI Symposium)。

VLSI Symposium是集成电路领域最具盛名的三大国际顶级会议(IEDM, ISSCC和VLSI)之一,今年VLSI Symposium于6月16日至20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会议汇集了世界各地行业和学术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讨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中的挑战和难题。

随着先进工艺节点的持续推进,二维半导体晶体管的研发有助于延续摩尔定律,持续推进晶体管特征尺寸的微缩,不断提升芯片算力。在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晶体管中,沟道的质量至关重要,常规直接生长方法沉积的多晶沟道存在大量晶界,导致器件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而通过单晶衬底外延生长的二维半导体成本较大,制备器件所必需的转移过程也会带来污染与缺陷等。此研究受单晶衬底外延生长的启发,在硅片上设计了非晶Al₂O₃三角形类台阶图案,同时利用二维半导体在非晶Al₂O₃和SiO₂上吸附能的差异性(图1a),促进单晶ML-MoS₂阵列的选择性区域生长(Selective area growth, SAG)(图1b)。同时在SAG单晶ML-MoS2上直接(无需转移过程)进行了大规模双栅晶体管的制备(图1c-d)。

wKgZomZ-dyuAXVW6AAGEr57MOm0096.jpg

图1. SAG MoS₂ 晶体管概念与集成。(a) DFT计算二维半导体MoS₂在不同非晶衬底上的吸附能;(b) 图案化工艺辅助的SAG单晶ML-MoS₂;基于SAG ML-MoS₂ 沟道的双栅晶体管 (c) 三维示意图和 (d) 阵列显微镜图

wKgaomZ-dyyAFpZxAAD3gkSa7BU096.jpg

图2. SAG MoS₂ 晶体管性能。(a) 基于SAG ML-MoS₂沟道的背栅晶体管与直接生长制备的MoS₂背栅晶体管转移特性曲线对比;(b) 本工作中SAG ML-MoS₂晶体管性能与相关文献对比的基准图

基于SAG ML-MoS₂沟道的背栅晶体管开态电流较直接生长的MoS₂沟道晶体管提升10⁴倍,亚阈值摆幅减小2倍(图2)。晶体管阵列中器件最大载流子迁移率可达62.8 cm²/Vs,电流开关比>10⁸。此晶体管性能随着点缺陷、栅介质等的调控可以进一步提升。该研究成果以“Single-crystalline monolayer MoS₂ arrays based high-performance transistors via selective-area CVD growth directly on silicon wafers”为题在大会作报告。

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朱贵旭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石媛媛教授为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同时也得到了中国科大何力新教授、曾华凌教授和安徽大学宋东升教授课题组的合作与支持。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8334

    浏览量

    229963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

    文章

    9909

    浏览量

    140156
收藏 人收藏

    相关推荐

    下一代3D晶体管技术突破,半导体行业迎新曙光!

    新的晶体管技术。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他们利用二维(2D)半导体技术,成功研发出新型三
    的头像 发表于 03-20 15:30 458次阅读
    下一代3D<b class='flag-5'>晶体管</b>技术突破,<b class='flag-5'>半导体</b>行业迎新曙光!

    纳芯微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ICD实验室合作研发新突破,多项成果亮相JSSC

    近日,纳芯微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ICD实验室的徐佳伟、洪志良教授团队合作,围绕智能传感芯片开展深度产学研融合,成功开发了应用于TMR磁传感器、心率血氧采集的高精度模拟前端芯片。相关合作研发成果已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1-24 15:30 398次阅读
    纳芯微与复旦大学<b class='flag-5'>微电子学院</b>ICD实验室合作研发新突破,多项成果亮相JSSC

    芯海科技携手复旦微电子学院研发成果亮相国际权威期刊IEEE JSSC

    近日,芯海科技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ICD实验室的徐佳伟、洪志良教授团队,携手研发的应用于“生物阻抗测量的高精度模拟前端芯片”取得重要突破。这一合作研发成果已在国际固态电路权威期刊
    的头像 发表于 01-07 19:01 354次阅读
    芯海科技携手复旦<b class='flag-5'>微电子学院</b>研发成果亮相国际权威期刊IEEE JSSC

    纳芯微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合作研发成果亮相JSSC

    近日,纳芯微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ICD实验室的徐佳伟、洪志良教授团队合作,围绕智能传感芯片开展深度产学研融合,成功开发了应用于TMR磁传感器、心率血氧采集的高精度模拟前端芯片。相关合作研发成果已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1-06 15:12 605次阅读
    纳芯微与复旦大学<b class='flag-5'>微电子学院</b>合作研发成果亮相JSSC

    雷钰团队及合作者二维材料缺陷调控及生物应用等领域取得进展

    自石墨烯首次被成功剥离之后,二维材料于储能、柔性器件、电子学、光子学、生物医学以及催化等诸多领域均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可规模化合成二维
    的头像 发表于 12-31 11:36 427次阅读
    雷钰团队及合作者<b class='flag-5'>在</b><b class='flag-5'>二维</b>材料缺陷调控及生物应用等<b class='flag-5'>领域</b><b class='flag-5'>取得</b>新<b class='flag-5'>进展</b>

    半导体湿法和干法刻蚀

    什么是刻蚀?刻蚀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选择性的去除,从而实现设计的结构图形的一种技术。蚀刻是半导体制造及微纳加工工艺中相当重要的步骤,自1948年发明晶体管到现在,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16:03 656次阅读
    <b class='flag-5'>半导体</b>湿法和干法刻蚀

    中国科大实现耦合高度可调的二维硅基量子点阵列

    图(左)硅基量子点二维阵列器件核心区的电子显微镜伪色图;(右)任意调控量子点间最近邻和次近邻耦合,从而构造出不同的耦合结构。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硅基量子点阵列的二维扩展及其耦合可调性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06:24 461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b class='flag-5'>科大</b>实现耦合高度可调的<b class='flag-5'>二维</b>硅基量子点阵列

    半导体研究所在量子点异质外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的制备和以其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器件是信息科技前沿研究的热点。 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占国院士的指导下,刘峰奇研究员团队等量子点异质外延的研究方面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09:31 595次阅读
    <b class='flag-5'>半导体</b>研究所在量子点异质外延技术上<b class='flag-5'>取得</b>重大突破

    中国科大钙钛矿软X射线探测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胡芹特任研究员课题组钙钛矿软X射线探测器研究中取得进展。团队基于钙钛矿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06:19 455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b><b class='flag-5'>科大</b><b class='flag-5'>在</b>钙钛矿软X射线探测器件<b class='flag-5'>领域</b><b class='flag-5'>取得</b><b class='flag-5'>重要</b><b class='flag-5'>进展</b>

    中国半导体的镜鉴之路

    ?他们已经把晶体管重新做出来了,但是它的效能达不到美国的水平。所以,日本当时有这么一个感概:对于像半导体这么一个技术,哪怕只是简单的复制,能够复制成功也是极其了不起的事情。这句话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很大
    发表于 11-04 12:00

    二维材料 ALD 的晶圆级集成变化

    , ForLab PICT2DES)项目旨在实现晶圆级微电子和微系统技术的高级应用。二维(2D)材料(比如过渡金属硫化物 (TMD))所具有的独特光学、热学和机械特性,不断发展的微技术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14:36 524次阅读
    <b class='flag-5'>二维</b>材料 ALD 的晶圆级集成变化

    半导体量子点材料制备取得重要进展

    信息器件是信息科技前沿研究的热点。 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占国院士的指导下,刘峰奇研究员团队等量子点异质外延的研究方面取得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17:23 1.1w次阅读
    <b class='flag-5'>半导体</b>量子点材料制备<b class='flag-5'>取得</b><b class='flag-5'>重要</b><b class='flag-5'>进展</b>

    半导体所量子点异质外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半导体量子点材料的制备和以其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器件是信息科技前沿研究的热点。 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占国院士的指导
    的头像 发表于 06-14 16:04 650次阅读
    <b class='flag-5'>半导体</b>所量子点异质外延研究<b class='flag-5'>取得</b><b class='flag-5'>重要</b><b class='flag-5'>进展</b>

    微电子所在《中国科学:国家科学评论》发表关于先进CMOS集成电路新结构晶体管的综述论文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是推动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按照“摩尔定律”持续微缩并不断发展的核心器件。近十几年,为突破更小技术节点下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5-31 17:39 641次阅读
    <b class='flag-5'>微电子</b>所在《<b class='flag-5'>中国</b>科学:国家科学评论》发表关于先进CMOS集成电路新结构<b class='flag-5'>晶体管</b>的综述论文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三篇研究文章入选VLSI Symposium

    首先,潘权课题组的两篇论文获得认可,包括“A 2×56 Gb/s单端正交PAM-7编码器28纳米CMOS中的无信道串扰消除”及“A 2×112 Gb/s 0.34 pJ/b/lane单端PAM4接收机28纳米CMOS中的多阶串扰消除和信号重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6:30 79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