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张迎辉)WAIC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分论坛之一,由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芯原微电子主办,中国RISC-V产业联盟协办的“智”由“芯”生 RISC-V和生成式AI论坛日前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行。除了精彩的嘉宾演讲,活动的圆桌论坛同样干货满满,电子发烧友网现场带来及时的报道。
圆桌论坛同样还是由中国RISC-V产业联盟理事长、芯原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戴伟民主持的圆桌讨论环节。本次圆桌的主题是“生成式AI和RISC-V的融合与创新”,邀请到的嘉宾是RISC-V国际基金会理事长戴路,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高奇琦,知合计算CEO 孟建熠,芯来智融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 彭剑英,乌镇智库理事长张晓东。
戴伟民理事长在开场谈到圆桌对话议题的一个背景,全球人工智能的安全与治理的话题。他讲完把话筒递给了参加了WAIC高端安全治理话题的高奇琦院长。高院长接过话筒谈到了三个失。AI发展太快造成失业,这个很明显。其次是AIGC的应用会出现大量的信息,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失序。第三个问题是由于AGI的到来,有可能AI会产生自我意识,虽然很难定义,但也不能排除,同时也会出现恶意的份子,造成AI来制造病毒和超级武器,会可能造成失控。
所以高奇琦院长主张AI大模型的发展要分级。包括在硬件AGI的加速卡的分级,采取类比于核武器那种安全级别的方法,和未来建议一些类似于碳中和的政策。使用AI的同时也要交一笔税来解决AI带来的负面的问题。
知合计算CEO 孟建熠博士对此认为,在不同的领域,AI的智商能力可以不同。AI的“幻觉”能力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很强,但对于某些硬件的场景来说,AI的能力已经够用了。
乌镇智库理事长张晓东则表示,AI的算力资源在几年后会不会基本上集中在几个AI头部公司里面一样,也只能有少数几家的大模型生存着。还是我们有办法控制着,未来还是可能会有很多的小模型继续存在着,但是张晓东先生对此表示不乐观。
高奇琦院长谈到不同的国家有自己的主权大模型,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应该有自己的知识文化体系,全球统一的GPT大模型,会造成文化和知识的单一,这两种之间要平衡处理。
在谈到AI的芯片的话题时,今天的架构不能满足AI算力的需求。孟总认为,RISC-V的开源架构,也如同水一样,可以根据地型去演变成不同的芯片架构。可以包容不同的硬件架构和具体设计,都将其纳入到RISC-V的系统中来。创立两年的公司Etched AI,就能推出比英伟达H100快20倍的ASIC芯片SOHU,就说明了新架构会给产业特别的惊喜。
现场投标超过65%的投票认为,ASIC取代GPU,虽然这个结果并不一定代表现实的真实的结果,但从最近美国都开始查英伟达的技术垄断来看,AI算力苦英伟达已久,迫切希望有新的低成本的芯片技术来满足高算力的需求。
在AI环境中,RISC-V的优势更受期待,被50%的投票认可。当然,排第二的共存的选项也是非常理性的选择。省电,更有客制化的设计创新,以及满足未来不同国家不同需求的AI的需求,这就是RSSC-V的灵活性的优势。
芯来智融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 彭剑英在圆桌讨论中发言表示,很多芯片公司在ASIC和GPGPU之间作考虑平衡。全球的趋势来说,懂C语言的开发者少了,大多开发是在C++,python等高级语言上编程,芯来智融的IP也有过了车规的标准,以新能源汽车来说,现在大多不再是硬件出来之后去做软件开发应用开发,而是软件驱动或软件定义硬件,这对整个芯片设计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是算力的增强,而可能是软件的体验更加的丰富。不同的芯片底层的逻辑是通用的,有AI的功用,安全和即时响应。以前的话,这些设计都比较割裂,未来是非常高度的集成,需求有统一的软件生态。RSIC-V的可升级化,便于定制以及底层统一,可以在硬件和软件上做到设计的闭环。
戴总预测,最后戴伟民总裁作了两个预测,一是到明年底用于终端的推理卡和云上训练卡会问世,不一定要比英伟达的好,但可能是够好或功耗低一些。另外就是用于车上的Chiplet芯片,标准和芯片会落地。(全文完)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30728浏览量
268886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183浏览量
238249 -
芯原微电子
+关注
关注
0文章
25浏览量
12639 -
RISC-V
+关注
关注
45文章
2270浏览量
4612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