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纯电动汽车快速普及,保有量大幅增加,电池PACK起火、自燃、爆炸事件频发,热失控成为影响动力电池安全的最大诱因。
电池会起火,原因主要包括电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高温天气、电池热失控、高负荷等五个方面。外部碰撞和高温天气属于外因,电池部件老化、电池热失控、高负荷则与动力电池质量、热管理系统等相关,往往是自燃的直接导火索。
现在常见的解决电池PACK热失控难题的方法,主要分为主动安全设计和被动安全设计:
主动安全设计:
热失控检测:通过温度,电压的监测结合定时唤醒的功能,能在电池包热失控发生前,向车辆发出报警,保证人员人身安全
电压检测:进行实时单体电压检测,根据电芯性能,设定电压阈值和压降速率阈值来定义热失控是否发生
温度检测:测定实时模组温度,根据电芯性能,设定高温阈值和温升速率阈值来定义热失控是否发生
防误报设计:为了防止误报,对检测时间和检测条件进行了冗余设计,以增加策略判断的可靠性
唤醒策略:BMS休眠后,每隔一定时间自动唤醒,唤醒后检测当前温度和电压值
被动安全设计:
电气绝缘耐压设计:如出现绝缘失效会造成严重的短路情况,为避免二次绝缘失效,通过客户需求的最大工作电压Vmax,以及工作海拔来做相应的绝缘设计
双重绝缘设计:电芯本身有一层绝缘电芯蓝膜及电芯顶贴片可以满足绝缘耐压要求,端侧板与电芯间、电芯与底部安装面间均有绝缘纸进行防护
结构安全测试:像震动、冲击、包括碰撞等问题相对好解决,如长周期出现才能监测到的问题,就通过端板和侧板模组的焊接测试,根据模组循环与膨胀力的关系,设计模组端侧板的焊接强度要求和指标。
热失控防护方案:通过热失控防护设计,实现电池包热失控的5重防护:传感器提前预警、电芯间的隔热设计、模组间增加阻热间隔、引导热失控排气按照特定通道排出、优化防爆阀选型,最终实现电池包的“0”热蔓延(即单个电芯热失控,不会蔓延至相邻电芯或模组)
除此之外,还有增加高耐热PET、芳纶等防护隔膜、通过主要原材优选及有效改性来增强电芯的热稳定性、加入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等方式,来增加电池PACK的安全系数,降低热失控概率。
但无论是增加隔膜还是监测,几乎都属于事后的防护手段。要有效抑制电池PACK的热扩散和热蔓延,从源头出发,让单体电池不发生热失控或许是“最优解”。
畅能达电池热管理方案
电池PACK会发生热扩散和热蔓延的根本原因,是单体电池运行过程中,上下温差过大(甚至达到15度)导致热量聚集,热失控后再通过模组中电芯之间极小的间距迅速扩散,造成起火等安全事故。
畅能达针对此问题,在内置电池中的裸电芯和电芯封装层之间设置均热层,其中嵌入 VC 均热板。电池充电时,做到内部均匀热量、外部冷却降温,从而降低内置电池整体温度。同时,均热层可取代目前电芯中常用的热熔胶层,不会占用电池内部空间,解决散热结构引入对电芯能量密度的损失。
采用相变热控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热导率,实现精准控温,是突破电池PACK热扩散瓶颈的关键!通过这一技术,电池上下温差可降低至2度左右,甚至能达到原有充电倍率3倍的效果。
电池安全是新能源车型安全的核心,只有解决电池PACK的热失控扩散痛点,提升整体安全系数,才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审核编辑 黄宇
-
焊接
+关注
关注
38文章
3183浏览量
59913 -
电池包
+关注
关注
3文章
171浏览量
14457 -
均热板
+关注
关注
1文章
13浏览量
578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