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时代,人人都很忙碌,但是忙碌不等于高效。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适合的工具进行数字化转型是进行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线束设计属于工程师“密集型”产业,但是随着开发设计周期越来越短,过往的人海战术会显得捉襟见肘,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亟需通过自动化工具来助力,从而使得工程师有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设计的优化。
01PREEvision与线束设计
PREEvision支持基于模型的线束设计和开发工作流。从架构设计到量产输出,多个工程师可以在同一个数据库上进行建模,主要有如下优势:
从架构设计到量产设计的一致性
精确的线束设计模型数据
通过标准的KBL和定制化的Excel轻松交换设计数据
自动化功能,如线束路由和接地点以及焊点优化
自动计算电缆长度、重量、成本等
轻松创建包含连接器和引脚分配的表格
支持区域性架构设计
02PREEvision中线束设计角色与工作流
线束设计角色
根据工程师的职责,可以分为但不限于如下角色:
Wiring Harness Architect:线束架构工程师(电气原理图,不涉及Inline/Splice等实现)
Component Responsible:零部件工程师
Wiring Harness Designer:线束原理工程师(线束原理图,负责Inline/Splice等实现)
Zone Architect:二维产品工程师
线束设计工作流
上述工程师角色工作流如下图所示。从工作流程图可以看出:Wiring Harness Designer需要基于其他三种角色给出的信息作为设计输入从而得出准确的设计。
03Wiring Harness Designer的痛点
如下图所示:Wiring Harness Designer需要设计出合理的Splice和Inline,如果只是基于上游Wiring Harness Architect提供的信息,那么就会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案。究其原因:是因为其他角色提供的信息不够,无法让Wiring Harness Designer作出准确的决定。那么其他角色可以从哪些方面提供信息呢?
信息来源示例1:
Wiring Harness Architect提供Inline和Splice信息,那么对应的Wiring Harness Designer就可以排除两种不带Splice和Inline的方案。
信息来源示例2:
Wiring Harness Architect提供Inline和Splice信息,Zone Architect提供Inline和Splice的安装位置信息,那么可以得到唯一的Wiring Harness设计方案。
04Wiring Harness Designer设计优化方案
除了上述两种示例的信息之外,还有其他的信息可以提供给Wiring Harness Designer。
下图中灰色块代表Wiring Harness Designer的决策流程,其他色块代表其他角色注入的信息。
初看这张图有点眼花缭乱,但是只需要抓住核心需求是形成Wiring Harness准确的决策,因为一旦确定好这个工作流之后,这里面的工作就可以通过PREEvision的二次开发功能来实现自动化,从而快速辅助进行设计决策。
举个自动化例子:工具提供计算最佳Splice点位置的脚本。该脚本支持基于长度和基于权重的模式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修改,这样用户可以将核心Know-How转换为算法集成在PREEvision工具中。其他工程师可以直接使用该脚本进行计算,从而节省人力物力。
05其他亮点
线束原理图自动布局
100+设计检查规则
同时支持多个KBL配置文件的导入和导出
06总结
在线束原理设计过程中,Wiring Harness Designer需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来进行设计决策,例如电流、保险丝值、变型、Cable信息、Pin脚信息、连接器型号、导线颜色、环境参数、安装位置等等。
在决策过程中,作为Wiring Harness Designer,需要讨论清楚上述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工作流,然后结合PREEvision的二次开发功能,就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线束设计决策。
-
线束
+关注
关注
7文章
971浏览量
25940 -
电气原理图
+关注
关注
14文章
64浏览量
26492 -
线束设计
+关注
关注
0文章
21浏览量
9818
原文标题:基于PREEvision的线束设计工作流程优化
文章出处:【微信号:VectorChina,微信公众号:Vector维克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