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变压器初次级间加屏蔽层的目的

科技绿洲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整理 2024-07-29 10:12 次阅读

变压器是一种将电能从一种电压等级转换到另一种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在变压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通常会加入一个屏蔽层。这个屏蔽层对于变压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变压器初次级间加屏蔽层的目的

  1. 降低电磁干扰

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场,这些电磁场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屏蔽层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保证变压器的正常工作和周围设备的稳定运行。

  1. 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屏蔽层可以减少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耦合损耗,从而提高变压器的效率。耦合损耗是指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损耗,这种损耗会导致变压器的效率降低。

  1. 保护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屏蔽层可以防止外部磁场对变压器的影响,从而保护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外部磁场可能会对变压器的磁路产生干扰,导致变压器的磁通密度发生变化,影响变压器的性能和寿命。

  1. 减小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

通过合理设计屏蔽层,可以减小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变压器的制造成本。屏蔽层可以替代部分初次级线圈,从而减少线圈的匝数和材料的使用。

  1. 提高变压器的稳定性

屏蔽层可以提高变压器的稳定性,减少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振动和噪声会影响变压器的性能和寿命,同时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二、屏蔽层的设计

  1. 屏蔽层的位置

屏蔽层通常位于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之间,可以是一层或多层。屏蔽层的位置和数量需要根据变压器的类型、容量和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1. 屏蔽层的形状

屏蔽层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螺旋形等,需要根据变压器的结构和屏蔽效果进行选择。例如,对于大型变压器,螺旋形屏蔽层可以提供更好的屏蔽效果。

  1. 屏蔽层的材料

屏蔽层的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磁性能,常用的材料有铜、铝、硅钢片等。铜和铝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可以提供较好的屏蔽效果;硅钢片具有较高的导磁性能,可以提高变压器的磁路性能。

  1. 屏蔽层的厚度

屏蔽层的厚度需要根据变压器的容量、工作频率和屏蔽效果等因素进行选择。厚度过大会增加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厚度过小则无法达到理想的屏蔽效果。

  1. 屏蔽层的连接方式

屏蔽层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接接地、通过电阻接地或通过电容接地等。不同的连接方式对屏蔽效果和变压器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屏蔽层的制造工艺

  1. 屏蔽层的绕制

屏蔽层的绕制需要使用专用的绕线机进行,以保证屏蔽层的均匀性和紧密性。绕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屏蔽层的张力和绕制速度,以避免屏蔽层的损伤和变形。

  1. 屏蔽层的绝缘处理

屏蔽层在绕制完成后需要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屏蔽层与初次级线圈之间的短路。绝缘处理可以采用涂覆绝缘漆、包覆绝缘纸等方式。

  1. 屏蔽层的固定

屏蔽层需要固定在变压器的骨架上,以保证屏蔽层的位置和形状。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绑扎、焊接或粘接等方式,需要根据屏蔽层的材料和变压器的结构进行选择。

  1. 屏蔽层的接地

屏蔽层需要与变压器的接地系统连接,以实现屏蔽效果。接地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接地、通过电阻接地或通过电容接地等方式,需要根据变压器的工作条件和屏蔽要求进行选择。

四、屏蔽层的性能测试

  1. 屏蔽效果测试

屏蔽效果测试是评估屏蔽层性能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测量变压器的电磁干扰水平、耦合损耗等参数进行。

  1. 屏蔽层的导电性能测试

屏蔽层的导电性能直接影响屏蔽效果,可以通过测量屏蔽层的电阻、电导等参数进行评估。

  1. 屏蔽层的导磁性能测试

屏蔽层的导磁性能对变压器的磁路性能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测量屏蔽层的磁导率、磁滞损耗等参数进行评估。

  1. 屏蔽层的机械性能测试

屏蔽层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等,可以通过拉伸、压缩、弯曲等试验进行评估。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气设备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035

    浏览量

    32280
  • 电能
    +关注

    关注

    1

    文章

    701

    浏览量

    37129
  • 屏蔽
    +关注

    关注

    1

    文章

    96

    浏览量

    18939
  • 变压器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163

    浏览量

    4010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变压器空载试验的目的、试验方法

     变压器空载试验试验方法的目的   变压器空载试验是为了确定10kV及以上变压器励磁臂的空载阻抗。   测量中变化电压空载损耗的增加通常是由于绕组匝
    发表于 05-09 10:33

    开关电源助理工程师面试题

    开路,测次级电感C, 次级短路,测初级电感D, 初级短路,测次级电感10,变压器初次级
    发表于 01-11 14:15

    变压器设计为什么初次级都要绕满一?有什么好处?

    变压器设计者都会让每层绕满,只有完整的绕组才能保证良好的耦合,绕不满的话可以双线或多线并绕关于疏绕还是密绕要看是什么次级的话一般不能疏绕,会影响带载能力, 初级疏绕的话EMI比较难处理,反馈可以
    发表于 07-27 16:12

    求助变压器初级次级波形

    如图示,市电经过二极管整流后应该变为脉动直流吧?那么,次级输出的是什么样子的波形呢?还会有反向电压么?求详解初次级电压波形(相位、幅值关系)。另外,变压器不是就是要输入交流么?为何要先经过整流呢?先谢谢老师们!!!
    发表于 08-22 09:49

    基于开关电源变压器屏蔽抑制共模EMI的应用研究

    应电动势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由次级流向一次侧的共模电流为:    根据叠加原理,可得在一次侧最外层绕组和次级流动的共模电流:    3 屏蔽绕组抑制共模传导EMI原理  根据图3所
    发表于 09-27 15:17

    变压器、光耦、继电器常用设计

    情况下外部线缆上的共模过电压可通过分布电容从初级耦合到次级,从而进入到内部电路中,这样就破坏了变压器的隔离效果,因此应尽量选用带有初次屏蔽
    发表于 09-16 17:03

    通过变压器设计和构造进行EMI屏蔽和消除技术

    确保屏蔽上的平均电压与次级绕组上的平均电压相同。 由于 CSEC_SHIELD 两端的平均电压相同,对 CM 来说是平衡的,因此从屏蔽次级
    发表于 10-12 07:00

    变压器、光耦、继电器常用设计

    情况下外部线缆上的共模过电压可通过分布电容从初级耦合到次级,从而进入到内部电路中,这样就破坏了变压器的隔离效果,因此应尽量选用带有初次屏蔽
    发表于 06-09 10:21

    硅基片上变压器串扰与屏蔽优化

    硅基片上变压器串扰与屏蔽优化_张峰
    发表于 01-07 19:00 0次下载

    变压器短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本文首先介绍了短路的概念,其次介绍了变压器绕组短路的现象及短路的原因,最后介绍了变压器
    发表于 06-01 09:11 7618次阅读
    <b class='flag-5'>变压器</b><b class='flag-5'>层</b><b class='flag-5'>间</b>短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变压器三明治绕法:初级夹次级次级夹初级到底哪种绕法比较好?

    电流也可以降低,从而改善EMI;由于在初级中间加入了一个次级绕组,所以减少了变压器初级的分布电容,而
    的头像 发表于 03-10 10:41 2.4w次阅读
    <b class='flag-5'>变压器</b>三明治绕法:初级夹<b class='flag-5'>次级</b>,<b class='flag-5'>次级</b>夹初级到底哪种绕法比较好?

    一文掌握全部单片机硬件抗干扰技术

    变压器双隔离措施:变压器初级输入端串接电容,初、次级线圈屏蔽与初级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1:05 3225次阅读
    一文掌握全部单片机硬件抗干扰技术

    隔离变压器的应用范围

    隔离变压器是各种电源及电气设备的主要部件。最简单的隔离变压器是一种在初级 和次级之间不设屏蔽,匝数为1:1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10 16:21 1w次阅读

    干货:自耦变压器和隔离变压器的区别

    自耦变压器是一种圈式变压器,初级和次级共同用一个绕组,也就是共同用一个零线,其变压比有固定的和可调的两种。隔离变压器也是一种双绕组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4:18 1.7w次阅读

    变压器屏蔽怎么接

    变压器屏蔽怎么接 变压器屏蔽在电力系统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护
    的头像 发表于 09-04 15:43 314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