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进行成像的医学检查技术。MRI具有无辐射、高分辨率、多参数成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线圈是MRI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对成像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介绍磁共振检查中常用的线圈及其分类方法。
一、磁共振线圈的基本原理
1.1 核磁共振原理
磁共振成像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原理。当原子核处于强磁场中时,其自旋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共振现象。不同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不同,通过测量共振频率,可以得到原子核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而实现成像。
1.2 线圈的作用
在MRI系统中,线圈主要承担以下两个功能:
(1)发射线圈:用于发射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的共振现象。
(2)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原子核在共振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1.3 线圈的分类
根据线圈的功能和结构特点,磁共振线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表面线圈:紧贴在患者体表,用于接收表面信号。
(2)体线圈:位于患者体内,用于接收深层信号。
(3)相控阵线圈:由多个小线圈组成,通过相位控制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4)梯度线圈:用于产生梯度磁场,实现空间编码。
二、常用磁共振线圈
2.1 表面线圈
表面线圈是最常用的磁共振线圈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表面线圈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环形线圈组成,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使用。
(2)灵敏度高:表面线圈紧贴在患者体表,接收信号的距离较短,信号强度较高。
(3)适用范围广:表面线圈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成像,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
2.2 体线圈
体线圈是一种插入患者体内的线圈,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深度大:体线圈位于患者体内,可以接收到较深部位的信号。
(2)成像范围有限:由于体线圈的尺寸限制,其成像范围相对较小,通常用于特定部位的成像,如直肠、阴道等。
(3)舒适性较差:体线圈需要插入患者体内,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
2.3 相控阵线圈
相控阵线圈由多个小线圈组成,通过相位控制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具有以下特点:
(1)高分辨率:相控阵线圈通过相位控制,可以实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2)成像速度快:相控阵线圈可以同时接收多个信号,提高成像速度。
(3)适用范围广:相控阵线圈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成像,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
2.4 梯度线圈
梯度线圈用于产生梯度磁场,实现空间编码,具有以下特点:
(1)空间编码:梯度线圈产生的梯度磁场可以对原子核进行空间编码,实现成像。
(2)成像速度:梯度线圈的性能直接影响成像速度,高性能的梯度线圈可以提高成像速度。
(3)磁场均匀性:梯度线圈的磁场均匀性对成像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严格控制。
三、磁共振线圈的分类方法
3.1 按功能分类
根据线圈的功能,可以将磁共振线圈分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
(1)发射线圈:用于发射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的共振现象。
(2)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原子核在共振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3.2 按结构分类
根据线圈的结构特点,可以将磁共振线圈分为单线圈、双线圈、相控阵线圈等。
(1)单线圈:由一个线圈组成,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
(2)双线圈:由两个线圈组成,一个用于发射信号,另一个用于接收信号。
(3)相控阵线圈:由多个小线圈组成,通过相位控制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
磁场
+关注
关注
3文章
893浏览量
24338 -
线圈
+关注
关注
14文章
1840浏览量
44679 -
射频信号
+关注
关注
6文章
220浏览量
21025 -
磁共振
+关注
关注
4文章
79浏览量
2636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EIP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飞利浦发布全球首台全数字磁共振 Ingenia
核磁共振谱仪设计求人帮忙
磁感应/磁共振标准并进 无线充电商用加速
核磁共振(NMR)实验
具有可移动梯度线圈单元的磁共振装置
核磁共振检查对人体有危害吗?
EIP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EIP在核<b class='flag-5'>磁共振</b>成像系统中的应用](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8/E2/pYYBAGKhtCqAZIbDAAASmko5XUk676.jpg)
0.5T磁共振关节成像仪的接收线圈
![0.5T<b class='flag-5'>磁共振</b>关节成像仪的接收<b class='flag-5'>线圈</b>](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9/3A/poYBAGKhwJCAW9rzAAASESYoTVE282.jpg)
什么是磁共振_磁共振和ct有什么区别
磁共振对人体有害吗_磁共振对孕妇有影响吗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b class='flag-5'>磁共振</b>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9A/C3/o4YBAF0hZqyAIN-RAAAPNxGmZ0k731.p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