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为新建110kV变电站工程,110kV部分采用SF6封闭式组合电器(以下简称GIS)设备。110kV进线2个间隔、出线3个间隔、分段2个间隔、母线3段为一体的GIS。电气接线选择两线三变扩大外桥接线方式。GIS型号为LWG2-126,属于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为了检查GIS总体安装后的绝缘性能是否完好,验证是否存在各种隐患(如内部如遗留杂物、安装工艺不良、运输过程中引起内部零件移位等原因,可能会改变原设计的电场分布而造成薄弱环节和隐患),所导致内部故障或可能会在运行中造成重大事故。为保证该设备安全投入运行,故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试验具备条件和试验注意事项:
1、GIS应安装完毕,充气完成、密封性、各气室SF6微水试验合格,接地可靠,GIS内(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的其它特性试验全部结束合格后。主回路绝缘电阻不应低于6000MΩ。在测量绝缘电阻的同时进行核相。SF6气体充到额定密度(在20℃时,灭弧气室额定气压0.5MPa;压变和避雷器额定气压0.4MPa;其它气室额定气压0.4MPa),由现场调试工程师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该试验。
2、耐压试验前,试验电压从输出套管上加入,GIS上的电压互感器应断开或拆除(如GIS厂家同意,可以连同加压,为了不引起电压互感器磁饱和,但试验频率需大于150Hz);GIS上的避雷器应断开;GIS上所有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应短路并接地,方可试验。
3、 每次试验前,由电力集团工程公司、监理方和GIS厂家对试验和试品进行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压。并请电业局(相关部门)前来验收该试验项目。
4、现场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值为出厂试验施加电压值的80%(出厂耐压值230kV),试验频率应在10~300Hz。规定的试验电压应施加到每相导体和外壳之间,每次一相,其他相的导体应与接地的外壳相连。试验电源可接到被试相导体任一部位(试验最佳位置)。选定的试验程序应使每个部件都至少施加一次试验电压。在制定试验方案时,必须同时注意要尽可能减少固体绝缘的重复试验次数。
5、交流耐压完毕后,接入避雷器,充入SF6气体至额定压力并静止24小时后,微水测试合格后,进行避雷器最高运行下耐压5分钟。
6、交流耐压完毕后,重新测试主回路的接触电阻。
试验方法
加压方法:
1)导体对外壳耐压,110kV磁瑶线GIS试验电压由#2主变110kV侧套管处经II段母线施加到导体和外壳之间,每次一相,其他两相与接地的外壳短接。
2) 断路器断口耐压,断口两侧三相均短接,试验电压由#2主变110kV侧套管处施加。每个部件都至少施加一次试验电压。
GIS交流耐压试验判据
GIS的每一部件均已按选定的试验程序耐受规定的试验电压下持续1min不发生闪络或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则认为整个GIS的交流耐压试验已通过。
在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生击穿放电,可采取下列步骤:
①进行重复试验,如果该设备还能经受规定的试验电压时,则认为放电是自恢复放电,耐压试验通过;
②如果重复耐压失败,需将设备解体(或返厂),打开放电间隔,仔细检查绝缘损坏情况,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再进行规定的耐压试验。
审核编辑 黄宇
-
变电站
+关注
关注
7文章
1267浏览量
42356 -
接线
+关注
关注
29文章
730浏览量
33344 -
GIS
+关注
关注
2文章
317浏览量
42531 -
耐压试验
+关注
关注
0文章
33浏览量
815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2600kVA-130kV串联谐振_串联谐振技术方案
MSXB-L-80kVA/160kV调感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10KV开关柜一键顺控和110KV变电站一键顺控哪些地方不同
![10<b class='flag-5'>KV</b>开关柜一键顺控和<b class='flag-5'>110KV</b><b class='flag-5'>变电站</b>一键顺控哪些地方不同](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A/7A/wKgaomcPJPyAQEkWAAFT5bh42uc514.jpg)
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变电站的定义与重要性
8100kVA 500kV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串联谐振技术方案
变频串联谐振交流耐压试验装置的应用是什么?
110kV及以上主网变压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浅析下串联谐振耐压装置的应用场景
凯迪正大对110kV电力电缆交接试验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简述
![凯迪正大对<b class='flag-5'>110kV</b>电力电缆交接<b class='flag-5'>试验</b>的重要性与实施<b class='flag-5'>方法</b>简述](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0/CD/wKgaomZxUMqAInLVAAOcCfyy6L4893.p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