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功教授新书《面向AMetal框架与接口的编程(上)》,对AMetal框架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学到高度复用的软件设计原则和面向接口编程的开发思想,聚焦自己的“核心域”,改变自己的编程思维,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进步。
第五章为深入浅出AMetal,本文内容为5.7 A/D 转换器。
5.7 A/D 转换器
>>> 5.7.1 模数信号转换
1. 基本原理
我们经常接触的噪声和图像信号都是模拟信号,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必须经过采样、保持、量化与编码几个过程,详见图5.4。
图5.4 模数信号转换示意图
将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提取信号的大小的操作称为采样,其值为样本值,提取信号大小的时间间隔越短越能正确地重现信号。由于缩短时间间隔会导致数据量增加,所以缩短时间间隔要适可而止。注意,取样频率大于或等于模拟信号中最高频率的2 倍,就能够无失真地恢复原信号。
将采样所得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给后续的量化编码电路提供一个稳定值,采样电路的输出还必须保持一段时间,而采样与保持过程都是同时完成的。虽然通过采样将在时间轴上连续的信号转换成了不连续的(离散的)信号,但采样后的信号幅度仍然是连续的值(模拟量)。此时可以在振幅方向上以某一定的间隔进行划分,决定个样本值属于哪一区间,将记在其区间的值分配给其样本值。图5.4 将区间分割为0~0.5、0.5~1.5、1.5~2.5,再用0、1、2……代表各区间,对小数点后面的值按照四舍五入处理,比如,201.6 属于201.5~202.5,则赋值202;123.4 属于122.5~123.5,则赋值123,这样的操作称为量化。
量化前的信号幅度与量化后的信号幅度出现了不同,这一差值在重现信号时将会以噪声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将此差值称为量化噪声。为了降低这种噪声,只要将量化时阶梯间的间隔减小就可以了。但减小量化间隔会引起阶梯数目的增加,导致数据量增大。所以量化的阶梯数也必须适当,可以根据所需的信噪比(S/N)确定。
将量化后的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即用0 和1 的码组合来表示的处理过程称为编码,“1”表示有脉冲,“0”表示无脉冲。当量化级数取为64 级时,表示这些数值的二进制的位数必须是6 位;当量化级数取为256 级时,则必须用8 位二进制数表示。
2. 基准电压
基准电压就是模数转换器可以转换的最大电压,以8 位A/D 模数转换器为例,这种转换器可以将0V 到其基准电压范围内的输入电压转换为对应的数值表示。其输入电压范围分别对应4096 个数值(步长),其计算方法为:参考电压/256=5/256=19.5mV。
看起来这里给出的10 位A/D 的步长电压值,但上述公式还定义了该模数转化器的转换精度,无论如何所有A/D 的转换精度都低于其基准电压的精度,而提高输出精度的唯一方法只有增加定标校准电路。
现在很多MCU 都内置A/D,即可以使用电源电压作为其基准电压,也可以使用外部基准电压。如果将电源电压作为基准电压使用的话,假设该电压为5V,则对3V 输入电压的测量结果为:(输入电压/基准电压)×255=(3/5)×255=99H。显然,如果电源电压升高1%,则输出值为(3/5.05)×255=97H。实际上典型电源电压的误差一般在2~3%,其变化对A/D 的输出影响是很大的。
3. 转换精度
A/D 的输出精度是由基准输入和输出字长共同决定的,输出精度定义了A/D 可以进行转换的最小电压变化。转换精度就是A/D 最小步长值,该值可以通过计算基准电压和最大转换值的比例得到。对于上面给出的使用5V 基准电压的8位A/D来说,其分辨率为19.5mV,也就是说,所有低于19.5mV 的输入电压的输出值都为0,在19.5mV~39mV 之间的输入电压的输出值为1,而在39mV~58.6mV 之间的输入电压的输出值为3,以此类推。
提高分辨率的一种方法是降低基准电压,如果将基准电压从5V 降到2.5V,则分辨率上升到2.5/256=9.7mV,但最高测量电压降到了2.5V。而不降低基准电压又能提高分辨率的唯一方法是增加A/D 的数字位数,对于使用5V 基准电压的12 位A/D 来说,其输出范围可达4096,其分辨率为1.22mV。
在实际的应用场合是有噪音的,显然该12 位A/D 会将系统中1.22mV 的噪音作为其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如果输入信号带有10mV 的噪音电压,则只能通过对噪音样本进行多次采样并对采样结果进行平均处理,否则该转换器无法对10mV 的真实输入电压进行响应。
4. 累积精度
如果在放大器前端使用误差5%的电阻,则该误差将会导致12 位A/D 无法正常工作。也就是说,A/D 的测量精度一定小于其转换误差、基准电压误差与所有模拟放大器误差的累计之和。虽然转换精度会受到器件误差的制约,但通过对每个系统单独进行定标,也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输出精度。如果使用精确的定标电压作为标准输入,且借助存储在MCU 程序中的定标电压常数对所有输入进行纠正,则可以有效地提高转换精度,但无论如何无法对温漂或器件老化而带来的影响进行校正。
5. 基准源选型
引起电压基准输出电压背离标称值的主要因素是:初始精度、温度系数与噪声,以及长期漂移等,因此在选择一个电压基准时,需根据系统要求的分辨率精度、供电电压、工作温度范围等情况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地以单个参数为选择条件。
比如,要求12 位A/D 分辨到1LSB,即相当于1/212=244ppm。如果工作温度范围在10℃,那么一个初始精度为0.01%(相当于100ppm),温度系数为10ppm/℃(温度范围内偏移100ppm)的基准已能满足系统的精度要求,因为基准引起的总误差为200ppm,但如果工作温度范围扩大到15℃以上,该基准就不适用了。
6. 常用基准源
(1)初始精度的确定
初始精度的选择取决于系统的精度要求,对于数据采集系统来说,如果采用n 位的ADC,那么其满刻度分辨率为1/2n,若要求达到1LSB 的精度,则电压基准的初始精度为:
如果考虑到其它误差的影响,则实际的初始精度要选得比上式更高一些,比如,按1/2LSB 的分辨率精度来计算,即上式所得结果再除以2,即:
(2)温度系数的确定
温度系数是选择电压基准另一个重要的参数,除了与系统要求的精度有关外,温度系数还与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有直接的关系。对于数据采集系统来说,假设所用ADC 的位数是n,要求达到1LSB 的精度,工作温度范围是ΔT,那么基准的温度系数TC 可由下式确定:
同样地,考虑到其它误差的影响,实际的TC 值还要选得比上式更小一些。温度范围ΔT通常以25℃为基准来计算,以工业温度范围-40℃~+85℃为例,ΔT 可取60℃(85℃-25℃),因为制造商通常在25℃附近将基准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调到最小。
如图5.5 所示是一个十分有用的速查工具,它以25℃为变化基准,温度在1℃~00℃变化时,8~20 位ADC 在1LSB 分辨精度的要求下,将所需基准的TC 值绘制成图,由该图表可迅速查得所需的TC 值。
图5.5 系统精度与基准温度系数TC 的关系
TL431 和REF3325/3330 均为典型的电压基准源产品,详见表5.19。TL431 的输出电压仅用两个电阻就可以在2.5~36V 范围内实现连续可调,负载电流1~100mA。在可调压电源、开关电源、运放电路常用它代替稳压二极管。REF3325输出2.5V,REF3330 输出3.0V。
表5.19 电压基准源选型参数表
REF33xx 是一种低功耗、低压差、高精密度的电压基准产品,采用小型的SC70-3 和SOT23-3 封装。体积小和功耗低(最大电流为5μA)的特点使得REF33xx 系列产品成为众多便携式和电池供电应用的最佳选择。在负载正常的情况下,REF33xx 系列产品可在高于指定输出电压180mV 的电源电压下工作,但REF3312 除外,因为它的最小电源电压为1.8V。
从初始精度和温漂特性来看,REF3325/3330 均优于TL431,但是TL431 的输出电压范围很宽,且工作电流范围很大,甚至可以代替一些LDO。由于基准的初始精度和温漂特性是影响系统整体精度的关键参数,因此它们都不能用于高精密的采集系统和高分辨率的场合。而对于12bits的AD 来说,由于精度要求在0.1%左右的采集系统,到底选哪个型号呢?测量系统的初始精度,均可通过对系统校准消除初始精度引入的误差;对于温漂的选择,必须参考1LSB 分辨精度来进行选择,详见图5.6。如果不是工作在严苛环境下,通常工作温度为-10℃~50℃,温度变化在60℃,如果考虑0.1%系统精度,温度特性低于50ppm,则选择REF3325/3330。
图5.6 12bits 系统基准选择
>>> 5.7.2 初始化
在使用ADC 通用接口前,必须先完成ADC 的初始化,以获取标准的ADC 实例句柄。LPC82x 仅包含一个ADC(ADC0),为方便用户使用,AMetal 提供了与ADC0 对应的实例初始化函数,其函数原型为:
函数的返回值为am_adc_handle_t 类型的ADC 实例句柄,该句柄将作为ADC 通用接口中handle 参数的实参。类型am_adc_handle_t(am_adc.h)定义如下:
因为函数返回的ADC 实例句柄仅作为参数传递给ADC 通用接口,不需要对该句柄作其它任何操作,因此完全不需要对该类型作任何了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函数返回的实例句柄的值为NULL,则表明初始化失败,该实例句柄不能被使用。
如需使用ADC0,则直接调用ADC0 实例初始化函即可完成ADC0 的初始化,并获取对应的实例句柄:
ADC0 共支持12 个通道,可以采集12 路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每路模拟信号通过LPC824 的相应I/O 口输入到ADC0 中,各通道对应的I/O 口详见表5.20。
表5.20 各通道对应的I/O 口
>>> 5.7.3 接口函数
AMetal 提供了5 个ADC 相关的接口函数,详见表5.21。
表5.21 ADC 通用接口函数
1. 获取ADC 通道的采样率
获取当前ADC 通道的采样率。其函数原型为:
获取到的采样率的单位为Samples/s。如果返回AM_OK,说明获取成功;如果返回-AM_EINVAL,说明因参数无效导致获取失败,其相应的代码详见程序清单5.87。
程序清单5.87 am_adc_rate_get()范例程序
参数无效是由于handle 不是标准的ADC handle 或者通道号不支持造成的。
2. 设置ADC 通道的采样率
设置ADC 通道的采样率。实际采样率可能与设置的采样率存在差异,实际采样率可由am_adc_rate_get()函数获取。注意,在一个ADC 中,所有通道的采样率往往是一样的,因此设置其中一个通道的采样率时,可能会影响其它通道的采样率。其函数原型为:
如果返回AM_OK,说明设置成功;如果返回-AM_EINVAL,说明因参数无效导致设置失败,其相应的代码详见程序清单5.88。
程序清单5.88 am_adc_rate_set()范例程序
3. 获取ADC 通道的参考电压
获取ADC 通道的参考电压,其函数原型为:
如果返回值大于0,表示获取成功,其值即为参考电压(单位:mV);如果返回-AM_EINVAL,说明因参数无效导致获取失败,其相应的代码详见程序清单5.89。
程序清单5.89 am_adc_vref_get()范例程序
4. 获取ADC 通道的转换位数
获取ADC 通道的转换位数,其函数原型为:
如果返回值大于0,表示获取成功,其值即为转换位数;如果返回-AM_EINVAL,说明因参数无效导致获取失败,其相应的代码详见程序清单5.90。
程序清单5.90 am_adc_bits_get()范例程序
5. 读取指定通道的电压值
直接读取ADC 通道的电压值(单位:mV),该函数会等到电压值读取完毕后返回。其函数原型为:
其中p_mv 是指向存放电压值的缓冲区,类型am_adc_val_t 在am_adc.h 中定义,即:
length 表示缓冲区的长度,决定了实际获取电压值的个数。如要返回AM_OK,表示读取通道电压值成功,相应缓冲区中已经填充好了读取到的电压值;如果返回-AM_EINVAL,说明因参数无效导致获取失败,其相应的代码详见程序清单5.91。
程序清单5.91 am_adc_read_mv()范例程序
>>> 5.7.4 温度采集
1. 电压采集
热敏电阻器属于敏感元件类型,按照温度系数的不同可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在不同的温度下其电阻值不一样。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小。
AM824-Core 上有一个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RT1,硬件电路详见图5.7。热敏电阻RT1 和2KΩ的R14 构成了分压电路,选用MF52E-103F3435FB-A,C8 使电路输出更加稳定。当测温范围在0~85℃时,电阻变化范围为27.6~1.45KΩ。当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单片机采集到的ADC 值也会发生变化。只要将J6 通过跳线帽短接,则R14 电阻的电压直接通过PIO0_19 输入到了ADC的通道7,即可使用ADC 采集其电压值。
图5.7 热敏电阻电路
如程序清单5.92 所示的ntc.c 的两个函数,其中的一个用于初始化,另一个用于读取电压值。由于最终的接口还不确定,所以只创建了ntc.h。
程序清单5.92 采集电压值相关函数编写(ntc.c)
ntc_init()仅用于初始化ADC,获取一个标准的ADC 实例句柄。ntc_vol_get()用于获取ADC 通道7 对应的电压值,使用了am_adc_read_mv()函数。
为了使结果更加可信,电压采集时使用了中值平均滤波法(防脉冲干扰平均滤波法),即去掉采样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取余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程序中,首先使用am_adc_read_mv()函数采集了12 个电压值,然后将所有电压值求和,并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从和值中减去最大值和最小值后除以10 作为电压采集值并返回。
2. 获取阻值
假设采集的电压值为vol,通过RT1 和R14 分压后,则有:
通过简单转换后可得:
利用该公式,可以将采集的电压值转换为RT1 的电阻值,详见程序清单5.93,同样将程序直接添加到ntc.c 中。
程序清单5.93 获取热敏电阻的阻值(ntc.c)
为了避免小数计算,电压的单位统一为毫伏(mV),电阻的单位统一为欧姆(Ω)。
3. 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在获取热敏电阻阻值后,将如何找到与该电阻值对应的温度呢?不妨先从分析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开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RT)和温度(T)呈指数关系:
其中,RT 是在温度T(单位为K,即开尔文)时的NTC 热敏电阻阻值,RN 是在额定温度TN(K)的NTC 热敏电阻阻值,B 为NTC 热敏电阻的材料常数,又叫热敏指数。由于该关系式是经验公式,因此只在额定温度 TN 或额定电阻阻值 RN 的有限范围内才具有一定的精确度。
如何得到材料常数B 的值呢?显然,只能通过实验测得。假定在实验环境下,测得在温度 T1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为RT1,在温度 T2 ( K )时的零功率电阻值为RT2。零功率电阻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测量热敏电阻值时,加在热敏电阻上的功耗极低,低到因其功耗引起的热敏电阻阻值变化可以忽略不计。额定零功率电阻是在环境温度25℃条件下测得的零功率电阻值,标记为R25,通常所说NTC 热敏电阻阻值就是指该值。
根据T1、RT1、T2、RT2 和温度与电阻值的关系式,可以得到:
将两个等式相除可得:
等式两边同时对e 取对数(ln)可得:
经过变换,可以得到B 值的计算公式为:
由此可见,只要测得两个温度点对应的零功率电阻值,就可以求得B 值。由于精确的测量需要有高精度的温度测量仪和高精度的电阻测量仪,一般条件下很难完成,因此,厂家往往都会提供一些温度点对应的零功率电阻值。比如,AM824-Core 使用的热敏电阻,厂家提供了两个温度点对应的零功率电阻值:R25 = 10000Ω,R85 = 1451Ω。
根据这两个温度值,即可求得B 值:
注意,表达式中的温度都是以开尔文(K)为单位的,因此需要将摄氏度(℃)转换为开尔文温度。其转换关系为:
当求得B 值后,可以使用电阻值和温度的关系式求得某温度下的电阻值。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式中RN 为在额定温度TN(K)下的阻值,可以直接使用R25 对应的值,即RN=10000Ω,TN=(25+273.15)K。以60℃为例计算对应的阻值:
由此可见,上述计算过程是非常繁琐的,且还要涉及到复杂的指数运算,所以往往会采用查表法。即先将各个温度对应的电阻值存储到一个表格中,当需要使用时直接查表即可。
AM824-Core 的热敏电阻,厂家提供了如表5.22 所示的R-T 表。根据实际应用场合,这里仅列出了-20℃~ 87℃对应的电阻值,而实际上该热敏电阻支持-40℃~125℃的温度测量。
表5.22 热敏电阻R-T 表
通过查表可知60℃对应的阻值为3002Ω,而计算出来的值却是2981Ω。由于前面的公式仅仅是经验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往往会存在少量差异,但总体上是非常相近的,即2981Ω最接近60℃。由于温度是连续的,且以1℃为间距,因此仅需一维数组即可存储所有的阻值,即数组的0 号元素对应-20℃的阻值,107 号元素对应87℃的阻值。要想获得温度对应的阻值,则将温度值加上20 作为数组索引即可。
由于最大阻值为70988Ω,因此每个阻值需要一个32 位的数据来保存,则数组元素的类型设定为uint32_t 类型。-20℃~87℃共计对应108 个阻值,数组大小即为108,共计108个4 字节存储单元,即108*4 = 423 字节。注意,表格中仅-20℃和-19℃对应的阻值超过了65535,其它温度值对应的阻值均可用16 位来表示。因此可以做一些特殊的处理,比如,将-20℃和-19℃对应的阻值单独保存。如果测温范围不包含这两个温度,则可以去掉这两个温度值对应的阻值。保存温度对应阻值的ntc.c 详见程序清单5.94。
程序清单5.94 定义保存各个温度值对应阻值的数组
由于数组的起始元素为-20℃对应的阻值,因此对应温度与数组索引的关系如下:
-
对应温度=数组索引-20
-
数组索引=对应温度+20
由于数组索引与温度存在20 的差值,如果需得到25℃对应的阻值,则应该在使用温度值的基础上加上20 作为数组的索引。即:
4. 获取温度值
虽然已经得到了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对应关系,但是如何获取阻值对应的温度呢?如果阻值对应的温度刚好是整数,即阻值会与数组中某个元素相等,则只需要扫描一遍数组,如果扫描到阻值相等,即可得到对应的温度,详见程序清单5.95。
程序清单5.95 获取温度值(1)
虽然该程序实现起来很简单,却不实用,因为得到的阻值恰好是整数温度的概率太小了。而事实上得到的阻值往往处于某个区间之内,比如,7500Ω对应的温度范围为32℃~ 33℃,那么该如何确定其温度值呢?7500Ω与32℃对应的7712Ω相差212Ω,与33℃对应的7437Ω相差63Ω,显然与33℃更加接近,那是不是直接取33℃就好了呢?如果对精度要求不高,得到的温度全为整数值,如果希望更加精确,比如,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尽管指数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其对应的阻值-温度关系图是曲线图,但可以将这一曲线分解为若干小段,将每一小段中的阻值-温度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如将1℃温度区间内的阻值-温度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进行处理。假设已知区间的两个端点(R1,T1)、(R2,T2),那么使用已知两点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很容易得到阻值R(R1≤R≤R2)对应的温度为:
对于上述例子来说,若测得电阻阻值为7500Ω,则区间的两个端点为(7712,32)和(7437,33),使用上述式子可得到温度值:
显然,这样求得的温度更加精确,其相应的代码详见程序清单5.96。
程序清单5.96 根据温度区间获取温度值
程序中使用的是带符号数,而电阻值是用无符号数表示的,因此必须将无符号的电阻值事先存放到有符号数中再进行计算。当无符号数与有符号数混合运算时,由于无符号数优先级高,因此会先将有符号数转换为无符号数再作运算,特别是在有负数参与运算的场合,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
为什么结果等于0?因为a 是无符号数,在计算a/b 时,按照无符号数计算,则会先将-32转换为无符号数,即4294967264,96 整除一个这个大的数,结果自然就为0 了。同时,为了避免小数的计算,将运算结果扩大了256 倍。由于测量的温度范围为-20℃~87℃,即便扩大256 倍后也不会超过16 位带符号数的范围,因此最终返回一个16 位的带符号数。
为何要扩大256 倍而不是100 倍呢?当然,100 倍更好理解,如果扩大100 倍,即表示保留2 位小数,最小表示数值为0.01。其实扩大256 倍也是一样的,其最小表示数值为1/256= 0.00390625,具有更高的精度。前面我们已经使用的LM75B 采集温度值,读取温度值的lm75_read()函数返回的实际测量温度值也扩大了256 倍。这样一来,如果这里返回的温度值同样也扩大256 倍,则之前的程序就完全可以复用了。
为了使用ntc_temp_get_from_range()函数得到温度值,还需要找出阻值对应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如何获取区间呢?由于阻值是顺序递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顺序寻找,只要找到测得的电阻值大于阻值表中某个温度对应的阻值时,即可确定其处在的区间。如顺序寻找阻值7500 的区间时,找到温度为33℃对应的阻值7437 时,发现比其小,则说明33℃为其右边界,左边界为上一个温度值,即32℃,其相应的代码详见程序清单5.97。
程序清单5.97 获取温度值(2)
实际上,当前的搜索方法效率太低,如果温度是87℃,则要搜索108 次,直到将数组元素全部遍历一遍为止。由于阻值是顺序递减的,则不妨用二分法。即每次与中间的数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即可将搜索范围缩小一半,接着继续与新的搜索范围中的中间值比较,同样可以根据比较结果将搜索范围缩小一半,依此类推,每次比较都可以直接将搜索范围缩小一半。
下面还是以7500Ω为例,数组元素总共有108 个,索引为0 ~ 107,用两个变量low 和high 分别表示搜索范围的下界和上界,mid 表示中间位置。
(1) 初始时,则low = 0,high = 107,中间位置即为(low+high)/2 = 53(直接按照C语言整数除法),53 位置(即温度33℃,直接查表5.22)对应的阻值为7437,7437 小于7500,因此搜索范围锁定至上半部分,因此更新high = 53;
(2) 继续搜索,low = 0,high = 53,mid = 26,26 位置对应的阻值为21363,21363 大于7500,因此搜索范围一定在后半部分,更新low = 26;
(3) low = 26,high = 53,mid = 39,39 位置对应的阻值为12596,12596 大于7500,因此搜索范围还是在后半部分,更新low = 39;
(4) low = 39,high = 53,mid = 46,46 位置对应的阻值为9630,9630 大于7500,因此搜索范围还是在后半部分,更新low = 46;
(5) low = 46,high = 53,mid = 49,49 位置对应的阻值为8610,8610 大于7500,因此搜索范围还是在后半部分,更新low = 49;
(6) low = 49,high = 53,mid = 51,51 位置对应的阻值为7999,7999 大于7500,因此搜索范围还是在后半部分,更新low = 51;
(7) low = 51,high = 53,mid = 52,52 位置对应的阻值为7712,7712 大于7500,因此搜索范围还是在后半部分,更新low = 52。至此,由于low 与high 之间只差1,无法再继续分成两部分,因此,确定要找的值一定在位置52 与53 之间,也就是阻值对应的温度范围为32℃~ 33℃,到此为止搜索结束。
针对108 个元素,按照二分法搜索,最多搜索7 次,其相应的代码详见程序清单5.98。
程序清单5.98 获取温度值(3)
至此,即可直接调用ntc_temp_read()获取温度值。相关函数编写完毕,将ntc_init()和ntc_temp_read()函数声明详见程序清单5.99(ntc.h),其具体实现详见程序清单5.100(ntc.c)。
程序清单5.99 ntc.h 文件内容
程序清单5.100 ntc.c 文件内容
ntc.c 相比于之前的代码,新增了两个变量:
(1) 新增变量res_val_num 用于表示数组元素的个数
在范围搜索时,将之前的固定值107 修改为数组元素个数,这样一来数组元素就可以继续向后增加,比如,增加至-20℃~125℃,则所有代码都无需任何修改。
(2) 新增变量temp_start 用于表示阻值表的起始温度值
之前的代码固定了起始温度为-20℃,如果向前扩展温度范围为-40℃~125℃,则程序必须做相应的修改。当增加该变量后,向前扩展温度范围时,仅需修改该变量的值即可,此时数组的起始元素就是temp_start 温度对应的阻值,因此对应温度与数组索引存在如下关系:
对应温度 = 数组索引+temp_start,数组索引 = 对应温度-temp_start
范例程序可以直接修改此前编写的“智能温控仪”程序,使用热敏电阻获取温度值替换之前的LM75 获取温度值。仅需修改3 行代码即可:“#include "lm75.h" 修改为 #include"ntc.h",am_main()函数中的lm75_init()修改为ntc_init(),am_main()函数中的lm75_read()修改为ntc_temp_read()”,而其它复杂的键盘处理和数码管显示等均可复用。
-
转换器
+关注
关注
27文章
8709浏览量
147288 -
信号处理
+关注
关注
48文章
1030浏览量
103296 -
周立功
+关注
关注
38文章
130浏览量
37656
原文标题:周立功:深入浅出AMetal——A/D 转换器
文章出处:【微信号:ZLG_zhiyuan,微信公众号:ZLG致远电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