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整合海外技术、资源、人才已成为中国锂电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在锂电行业发生的兼并购案例就有54起(不含已终止案例),涉及金额超550亿元。其中,涉及海外兼并购的有11起,以锂、钴矿产资源兼并购为主。
与此同时,日产旗下电池业务AESC遭业内“哄抢”、获得日本T&T铝塑膜技术的新纶科技业绩飙升,成为海外技术获得资本与市场青睐的样本。
综合来看,整合海外技术、人才、资源,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延伸产业链、稳固市场地位的重要途径,也是跨界资本/上市公司短期内突破国内技术瓶颈、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捷径。
资源方面。今年以来,受供给侧需求供应短缺影响,原材料价格持续保持高位态势,为了稳定上游材料供应,以及对于锂、钴资源的长期看好,包括动力电池、材料企业、整车厂、上市公司、资本等纷纷将目光瞄准海外。
除了稳定上游供应链与资本趋利因素之外,驱动国内企业/资本奔赴海外矿产之地的原因还在于:从国内来看,镍、钴、锂等矿产资源超过50%均需要依赖进口。就目前而言,国内镍、钴、锂矿产资源在技术、成本、品位等方面还略逊于海外产品。
据高工锂电统计,今年涉及海外原材料资源兼并购的案例就不下7起,收购主体包括金沙江资本、中矿资源、赣锋锂业、江特电机、长城汽车、国澳锂业、华友钴业等。与此同时,与海外矿业巨头签订供货协议的动力电池企业也不在少数。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认为,无论是材料企业、电池企业、资本,投资锂矿需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强劲的业务发展需求、完善的产业链管理等软硬件条件配合。仅以资本利益为驱动的激进布局或将得不偿失。
技术方面。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而言,缺的不是资金与市场,而是领先于日韩国际电池巨头的技术实力。目前国内锂电企业正在积极寻找海外优质高新技术进行并购。
8月8日,金沙江资本收购AESC51%股权落地。随后,尤夫股份、骆驼股份、宁波华翔等上市公司纷纷宣布参与并购,实现技术嫁接、完善动力电池产线均是企业参与并购的目的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镇江第一家上市公司大港股份公告称,其拟投15.3亿将成AESC中国项目落地的最大的出资方,而主导整个收购项目的金沙江资本在该项目公司的占比仅为20%,且为股权出资。
与金沙江资本不同的是,新纶科技在海外技术的引进与市场开辟上已卓有成效。2016年新纶科技获得T&T在日本三重县的锂电池铝塑膜工厂及相关资产,并获得制造及销售铝塑膜软包产品的全部专利和专有技术在中国的独占许可。今年7月,新纶科技相继斩获了多氟多与捷威动力合计1831万平方米的锂电池铝塑膜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超过5亿元,创造了国产铝塑膜企业的最高订单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直接收购海外先进技术的确可以加速国际先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避免走很多弯路,但是能否再次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达到甚至超过日韩水平还需要时间验证,这对于收购和被收购企业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
新宙邦上半年收购巴斯夫电解液业务也是典型案例。通过跨国兼并购,可以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在技术储备、人才队伍、品牌影响力、客户资源等领域的优势,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做准备。
人才方面。企业能否打赢持久战,人才体系的建设和人才队伍领袖是重要的变量之一。以优厚待遇引进海外锂电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的高端技术人才,来提升企业的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诸多动力电池企业与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期许。
以特斯拉为例,其公司离职的人员已成为国内电动车、动力电池行业重点争抢对象。目前,包括小康股份、小鹏汽车、华霆动力等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都已导入了特斯拉人才。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对于海外优秀人才的饥渴。
需要提醒的是,企业在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战略的背后,还要有前瞻性战略布局、高效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赢得市场竞争的持久战。
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出击海外的落子速度不断加快,值此发展关键时期,2018年1月8-10日,以“中国锂电业称雄全球 全球电动车逐鹿中国”为主题的2017高工锂电暨电动车年会将在东莞•观澜湖度假酒店会议中心举行。
-
锂电池
+关注
关注
260文章
8160浏览量
171074 -
动力电池
+关注
关注
113文章
4546浏览量
77816
原文标题:【新嘉拓•高工年会】观风向(8):中国锂电产业进击海外 资源/技术/人才抢夺战升级
文章出处:【微信号:weixin-gg-lb,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