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我想这句话用在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身上都适用。任何一份付出和努力只要坚持不懈,经过量的积累总有一天会达到质的飞跃。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IQ极高的人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敢于找准一个方向坚持死磕10000个小时,你一定会在这个方面创造一个奇迹。
梦想不打折,坚持不放弃
我觉得人的性格分为两种:一种是刚直的,就是所谓的“直肠子”,一种是柔软的,就是所谓的“圆滑”。而我自己是前者,为什么这么定义自己呢?这个要从我求学的经历说起。高中考大学时我的目标是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恰巧当年非师范类专业开始收费了,迫于家庭条件的原因我只好放弃,最后转向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然而正因为当年只有师范类专业不收费,那年的分数很高,最终我还是没有去成。最后我选择了省内的一所师范院校。
没有进入如愿的大学是我的一大遗憾,但是人生总是有些残缺,幸好还可以找个补丁补上,因为我听说我们学校还有一个专业叫电子信息工程。为了继续我的工科梦想,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去蹭课,直到大三下学期,我比本专业的学生还上课守时,及时完成作业。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于计算机软件编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大四那年,怀着计算机程序员的梦想,我又报考了东北大学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结果英语没过,我的研究生梦想就此打住,我打起行囊,回到了养育我十八年的小山村当起了人民教师。
其实当一名人民教师也没有什么不好,可以深入实践我在大学里学到的至理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是我在教书之余还会时时惦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总觉得心有不甘,加上当时教师的工资经常拖欠,温饱经常出现短缺,最后我毅然决定再次报考研究生。也许是压力作怪,也许是梦想的推动,最终我以英语67分的成绩考入了西北一所大学,选择了无线通信专业,走上了天线设计之路。
对准天线,死磕超宽带
如果说从小学到高中是老师教,那么大学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学,研究生就是导师的只言片语的指点下的自学了。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教会不如学会、学会不如偷着学会。其间的心理活动及注意力是很不一样的。记得当时,导师让师兄们做一些天线,我在旁边学习其计算、设计过程。时间长了我就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加快了自己做天线的这个过程。
我的导师很注重动手能力,他说:SCI论文好写,但是一个好的天线设计、加工、测试、安装流程是很多在读期间的研究生不能一个人完成的。研二开学,导师给一个月的时间,让我自己选方向、包括选课题,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天线。那时为了完成论文要求,一年中独立设计一种微带天线、一种螺旋天线、一种背射天线以及合作完成了一种夹角反射天线。由于在学校那个地方,这个专业与当地的通信部门合作的很好,在研三上学期,自己找了一家小灵通公司给他们设计、加工、测试、安装基站天线。
毕业后一直从事天线设计工作,从最初的定向螺旋天线到后来的短背射天线,从设计、制作、测试,全方位全身心投入,在天线实际应用测试中,一个人爬五十米的高塔,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期间也算小有成就,但是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直到有一次出差见到当年的导师,他提醒我说:“把当年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上吧”,于是我想起了自己最初的定位是超宽带。
适逢当时单位正好有一个相关研发项目,于是我极积争取加入事如所愿,开始了研究征途,由于当时心气高,从天线仿真到现场测试全程参加,这也给后来的工作打下基础。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他人的支持,努力不停息。从查资料入手,综合多方资源,经过一年的努力,结果不是不理想是相当不理想,带宽提不上去。分析原因,找问题所在,想思路找办法,这样又过去了大半年,模型成功了。思路对头了,什么事都好办了,从此多个模型相继成功。找相关的人加工、测试、分析结果,相当不错。综合大家的各种思路,超宽带的峰值达到了50倍。
经过几年的努力,各种结果出来了,经过测试效果不错。开始各种总结、汇总,忙了几天,回头在看各种资料及心得,三分钟的事,可就是这180秒,花费了我几百天的时间研究、仿真、测试。积累是死磕的基础,死磕是积累的延续。带宽达到了一定程度,那么小型化、高增益的方向正在研究中,至少说有些思路了。路在延续,死磕有理。
-
工程师
+关注
关注
59文章
1565浏览量
6841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