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
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原文:销量占比从27%升至49% 三元电池吹响市场冲锋号
2017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共计17.7GWh,其中三元动力电池达8.6GWh,占比约48.59%;磷酸铁锂电池达7.9GWh,占比约44.63%。
点评:
三元替代铁锂,其实是大势所趋。尽管国内市场刚刚实现三元对铁锂的超越,但在国外,铁锂早就没有了生存空间,美国A123的破产,足以说明一切。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元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在消费者眼中,高能量密度等于高续航,而高续航加上廉价等于可以考虑。但笔者想要强调的是,这种“高续航”从理论上永远超越不了燃油车。
要知道,石油其实也是一种可循环资源,不过它的循环周期是上亿年,换句话说,石油是经过上亿年高温高压凝练的结晶;而锂电池想要通过几个月的加工,就达到石油的效果,显然有点夸张。
因此,能量密度其实是锂电池的短板。这也是那么多人看好燃料电池,而将锂电仅作为辅助动力的原因。不过在短期内(数十年),高比能锂电池确实是最贴近市场的选择。
原文:现金流紧张/毛利下滑 三元正极企业“为他人做嫁衣”
据悉,三元材料价格的上涨敌不过原材料价格的涨幅,这意味着三元材料价格涨了一年,大多给原材料企业“做嫁衣”了。
点评:
实事求是的说,正极材料的毛利下滑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在锂电降本的大趋势下,这样的营收已经很让人眼红了,不过相比较而言,钴/锂等原材料企业更为赖皮。
如果非要说痛点,现金流才是真正的难受之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发展其实是由政府在买单,而政府补贴往往是延迟的,于是整个产业链层层分摊,摊到正极材料企业时,就只剩苦笑了,因为钴/锂等原材料企业要求只能现金交易,不支持延期付款。
钴/锂等原材料企业不讲道理,于是,留给正极材料企业的恐怕只剩下“买矿”一条路了,毕竟长痛不如短痛。
原文:提高能量密度关键在材料 14家材料企业创新成果显著
根据高工锂电的信息监测,今年以来,包括四大关键材料及辅助材料在内的材料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有了不少新成果,也反映出锂电材料行业发展新趋势。
点评:
其实,要想使锂电成为“真正”的高能电池仅有两条道路:提高电池工作电压或者提高正负极材料的比容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负极工作电压已经没有降低的可能,那么高压就必须着眼于正极材料。其中,镍锰尖晶石和富锂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OLO)的充电电压分别为5V和4.8V,但必须采用全新的高压电解液体系,而现在最火爆的高镍三元,也是走的这个路子。
总体来说,提升能量密度,必须实现新材料的替代,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这种“替代”,不存在单一的材料替代,必然是电池整个体系的革新。因此,电池技术升级,一定要所有企业的协同开发,单兵作战难见成果。
-
动力电池
+关注
关注
113文章
4510浏览量
77365 -
三元材料
+关注
关注
10文章
121浏览量
15314
原文标题:【纽米科技•评锂】长痛不如短痛 正极材料企业只剩“买矿”一途?
文章出处:【微信号:weixin-gg-lb,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