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什么是5G技术?这篇文章讲得很详细

电子设计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2018-01-02 14:39 次阅读

5G商用,承载先行。日前,中国电信正式对外发布了《5G时代光传送网技术白皮书》。该白皮书针对未来5G业务和网络架构的变化,清晰的描述了未来5G承载技术,非常值得一读,小编一边在学习的时候,顺便就把它编辑了出来,供大家一起学习。

1 5G网络构架对承载网构架的影响

1.1 5G分离的RAN构架

相对于4G LTE接入网的BBU和RRU两级构架,5G RAN将演进为CU、DU 和 AAU三级结构。

CU:原BBU的非实时部分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为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单元),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

AAU:BBU的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与原RRU合并为AAU (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处理单元)。

DU:BBU的剩余功能重新定义为DU(Distribute Unit,分布单元),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

这样,RAN分离后,承载网也就分成了三个部分:前传、中传和回传。

前传(Fronthaul):AAU和DU之间。

中传(Middlehaul):DU和CU之间。

回传(Backhaul):CU 以上。

其中,有一种5G部署与4G类似,采用CU和DU合设的方式,只有前传和回传,主要为了降低时延,如上图(b)。

1.2 核心网云化和下沉

为了满足5G网络的灵活性和低时延、降低回传负担,核心网下沉和云化成为必然趋势,并引入MEC(移动边缘计算),组成更加分布式的构架。

原先的EPC拆分成New Core和MEC两部分:New Core将云化部署在城域核心的大型数据中心,MEC部署在城域汇聚或更低的位置中小型数据中心,两者间的云化互联需要承载网提供灵活的Mesh化DCI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数据中心互联) 网络进行适配。

MEC将分担更多的核心网流量和运算能力,其数量会增加;而不同业务可能回传归属到不同的云,因此需要承载网提供不同业务通过CU归属到不同MEC的路由转发能力。而原来基站与每个EPC建立的连接也演进为CU到云(MEC)以及云到云(MEC 到 New Core)的连接关系。

如上图所示,5G核心网云互联的三种类别包括:

(1)MEC间互联:包括终端移动性所引起的MEC交互流量、UE所属MEC发生变化、V2X等应用保持不切换而产生的与原MEC交互的流量、用户到用户的MEC直通流量等。

(2)MEC与New Core的互联:包括MEC未匹配业务与New Core的交互流量、 New Core和MEC控制面交互的流量、MEC的边缘CDN回源流量等。

(3)New Core间的互联:体现为核心云DC之间的互联流量的一部分。

基于上述MEC、NewCore间的网络互联需求,核心网下移将形成两层云互联网络,包括:New Core间及New Core与MEC间形成的核心云互联网,以及MEC间形成的边缘云互联网。其中,边缘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将承担边缘云计算、 CDN等功能,如下图所示。

2 5G承载网需求分析

2.1 大带宽需求

由于采用高频段、更宽频谱和新空口技术,5G基站带宽需求大幅提升,预计将达到LTE的10倍以上。下表为典型的5G单个S111基站的带宽需求估算:

以一个大型城域网为例,5G基站数量12000个,带宽收敛比取 6:1。核心层的带宽需求在初期就将超 6T,成熟期将超过17T。因此,在5G传送承载网的接入、汇聚层需要引入 25G /50G速率接口,而核心层则需要引入100G及以上速率的接口。

2.2 低时延需求

3GPP 等相关标准组织关于5G时延的相关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为了满足5G低时延的需求,光传送网需要对设备时延和组网架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1) 在设备时延方面:可以考虑采用更大的时隙(如从 5Gbps 增加到 25Gbps)、减少复用层级、减小或取消缓存等措施来降低设备时延,达到1us量级甚至更低。

2) 在组网架构方面:可以考虑树形组网取代环形组网,降低时延。

下图所示为一个典型的8点环。显然,环形组网由于输出节点逐一累积传输时延,因而要求设备单节点处理时延必须大幅降低,且要保证不出现拥塞。而树形组网只要考虑源宿节点间的时延累积,可大力提升网络对苛刻时延的耐受性。

2.3 高精度时间同步需求

5G承载的第三关键需求是高精度时钟,根据不同业务类别,提供不同的时钟精度。5G同步需求包括5G 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基本业务同步需求和协同业务同步需求两部分。

1) 从当前3GPP讨论来看,5G TDD基本业务同步需求估计会维持和4G TDD基本业务相同的同步精度+/-1.5us。

2) 高精度的时钟同步有利于协同业务的增益,但是同步精度受限于无线空口帧长度,5G的空口帧长度1ms比4G空口帧10ms小10倍,从而给同步精度预留的指标也会缩小,具体指标尚待确定。

因此,5G承载需要更高精度的同步:5G承载网架构须支持时钟随业务一跳直达,减少中间节点时钟处理;单节点时钟精度也要满足ns精度要求;单纤双向传输技术有利于简化时钟部署,减少接收和发送方向不对称时钟补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时钟传输技术。

2.4 灵活组网的需求

目前4G网络的三层设备一般设置在城域回传网络的核心层,以成对的方式进行二层或三层桥接设置。对站间X2流量,其路径为接入-汇聚-核心桥接-汇聚 -接入,X2业务所经过的跳数多、距离远,时延往往较大。在对时延不敏感且流量占比不到5%的4G时代这种方式较为合理,对维护的要求也相对简单。

但5G时代的一些应用对时延较为敏感,站间流量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同时由于5G阶段将采用超密集组网,站间协同比4G更为密切,站间流量比重也将超过4G时代的X2流量。

下面对回传和中传网络的灵活组网需求分别进行分析。

(一) 回传网络

5G网络的CU与核心网之间(S1 接口)以及相邻CU之间(eX2 接口)都有连接需求,其中CU之间的eX2接口流量主要包括站间CA(Carrier Aggregation , 载波聚合 ) 和CoMP (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协作多点发送/接收)流量,一般认为是 S1 流量的 10~20%。如果采用人工配置静态连接的方式,配置工作量会非常繁重,且灵活性差,因此回传网络需要支持IP寻址和转发功能。

另外,为了满足uRLLC应用场景对超低时延的需求,需要采用CU/DU合设的方式,这样承载网就只有前传和回传两部分了。此时DU/CU合设位置的承载网同样需要支持IP寻址和转发能力。

(二) 中传网络

在5G网络部署初期,DU与CU归属关系相对固定,一般是一个DU固定归属到一个 CU,因此中传网络可以不需要IP寻址和转发功能。但是未来考虑CU云化部署后,需要提供冗余保护、动态扩容和负载分担的能力,从而使得DU与CU之间的归属关系发生变化,DU需要灵活连接到两个或多个CU池。 这样DU与CU之间的中传网络就需要支持IP寻址和转发功能。

如前所述,在5G中传和回传承载网络中,网络流量仍然以南北向流量为主,东西向流量为辅。并且不存在一个DU/CU会与其它所有 DU/CU有东西向流量的应用场景,一个DU/CU只会与周边相邻小区的DU/CU有东西向流量,因此业务流向相对简单和稳定,承载网只需要提供简化的IP寻址和转发功能即可。

2.5 网络切片需求

5G网络有3大类业务:eMBB、uRLLC和mMTC。不同应用场景对网络要求差异明显,如时延、峰值速率、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等要求都 不一样。为了更好地支持不同的应用,5G将支持网络切片能力,每个网络切片将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络资源和管控能力,如下图所示。

另一方面,可以将物理网络按不同租户(如虚拟运营商)需求进行切片,形成多个并行的虚拟网络。

5G无线网络需要核心网到UE的端到端网络切片,减少业务(切片)间相互影响。因此5G承载网络也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方案,满足不同5G网络切片的差异化承载需求。

前传网络对于5G采用的eCPRI信号一般采用透明传送的处理方式,不需感知传送的具体内容,因此对不同的5G网络切片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中传/回传承载网则需要考虑如何满足不同5G网络切片在带宽、时延和组网灵活性方面的不同需求,提供面向5G网络切片的承载方案。

3 面向5G的光传送网承载方案

5G承载网络由前传、中传、回传三部分组成。

在综合业务接入点 CO(Central Office,中心局)可以部署无线集中式设备(DU 或 CU+DU)。CO节点承载设备可以将前传流量汇聚到此节点无线设备,也可以将中传/回传业务上传到上层承载设备。CO节点作为综合接入节点,要求支持丰富的接入业务类型,同时对带宽和时延有很高要求。分组增强型OTN设备可以很好的兼顾上述需求。

3.1 5G前传承载方案

5G前传分为3种不同场景:(a)小集中、(b)P2P大集中、(c)环网大集中。

小集中:DU部署位置较低,与4G宏站BBU部署位置基本一致,此时与DU相连的5G AAU数量一般小于30个(<10个宏站)。

大集中:DU部署位置较高,位于综合接入点机房,此场景与DU相连的5G AAU数量一般大于30个(>10个宏站)。

进一步依据光纤的资源及拓扑分布以及网络需求(保护、管理)等,又可以将大集中的场景再细分为P2P大集中和环网大集中。

针对5G前传的3个组网场景,可选择的承载技术方案建议下表所示:

3.1.1 无源WDM方案

无源波分方案采用波分复用(WDM)技术,将彩光模块安装在无线设备 (AAU 和DU)上,通过无源的合、分波板卡或设备完成WDM功能,利用一对甚至一根光纤可以提供多个AAU到DU之间的连接,如下图所示。

根据采用的波长属性,无源波分方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无源粗波分(CWDM, 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案和无源密集波分(DWDM,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案。

相比光纤直驱方案,无源波分方案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节省了光纤,但是也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波长通道数受限、波长规划复杂、运维困难、故障定位困难。

无源WDM方案出了故障后,难以具体定界出问题的责任方。下图所示为无源波分方案的故障定位示意图,可见其故障定位的复杂度。

相比无源CWDM方案,无源DWDM方案显然可以提供更多的波长。但是更多的波长也意味着更高的波长规划和管控复杂度,通常需要可调激光器,带来更高的成本。目前支持 25Gb/s速率的无源DWDM光模块还有待成熟。

为了适应5G承载的需求,基于可调谐波长的无源DWDM方案是一种可行方案,另外基于远端集中光源的新型无源DWDM方案也成为业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其原理如下图所示。该方案在降低成本、特别是接入侧成本和提高性能和维护便利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1.2 有源WDM/OTN方案

有源波分方案在AAU站点和DU机房配置城域接入型WDM/OTN设备,多个前传信号通过WDM技术共纤光纤资源,通过OTN开销实现管理和保护,提供质量保证。

接入型WDM/OTN设备与无线设备采用标准灰光接口对接,WDM/OTN设备内部完成OTN承载、端口汇聚、彩光拉远等功能。相比无源波分方案,有源波分/OTN方案有更加自由的组网方式,可以支持点对点及组环网两种场景:

上图所示为有源方案点到点组网架构图,同样可以支持单纤单向、单纤双向等传输模式,与无源比分方案相比,其光纤资源消耗相同。

上图所示为有源方案组环网的架构图。除了节约光纤意外,有源WDM/OTN方案可以进一步提供环网保护等功能,提高网络可靠性和资源利用率。

当前有源WDM/OTN方案成本相对较高,未来可以通过采用非相干超频技术或低成本可插拔光模块来降低成本。同时,为了满足5G前传低成本和低时延的需求,还需要对OTN技术进行简化。

3.2 5G中传/回传承载方案

根据前面的需求分析,5G中传和回传对于承载网在带宽、组网灵活性、网络切片等方面需求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采用统一的承载方案。

3.2.1 中传/回传承载网络架构

城域OTN网络架构包括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如下图所示。

城域OTN网络架构与5G中传/回传的承载需求是匹配的,其中骨干层/汇聚层与5G回传网络对应,接入层则与中传/前传对应。

近几年随着OTN已经通过引入以太网、MPLS-TP(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ffic Polic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监控)等分组交换和处理能力,演进到了分组增强型OTN,可以很好地匹配5G IP化承载需求。

基于OTN的5G中传/回传承载方案可以发挥分组增强型OTN强大高效的帧处理能力,通过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 列)、专用芯片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等专用硬件完成快速成帧、压缩解压和映射功能,有效实现DU传输连接中对空口MAC/PHY等时延要求极其敏感的功能。

同时,对于 CU,一方面分组增强型OTN构建了CU、DU间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的连接,有效实现PDCP处理的实时、高效与可靠,支持快速的信令接入。而分组增强型OTN集成的 WDM能力可以实现到郊县的长距传输,并按需增加传输链路的带宽容量。

为了满足中传/回传在灵活组网方面的需求,需要考虑在分组增强型OTN已经支持MPLS-TP技术的基础上,增强路由转发功能。

基于OTN的5G中传/回传承载方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组网方式:

(一)分组增强型 OTN+IPRAN 方案

在该方案中,利用增强路由转发功能的分组增强型OTN设备组建中传网络 ,中间的OTN设备可根据需要配置为ODUk穿通模式,保证5G承载对低时延和带宽保障的需求。在回传部分,则继续延用现有的IP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IP化无线接入网)承载架构,如下图所示。分组增强型OTN与IP RAN 之间通过BGP协议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

为了满足5G承载对大容量和网络切片的承载需求,IPRAN需要引入25GE、 50GE、100GE等高速接口技术,并考虑采用FlexE (Flexible Ethernet,灵活以太网)等新型接口技术实现物理隔离,提供更好的承载质量保障。

(二)端到端分组增强型OTN方案

该方案全程采用增强路由转发功能的分组增强型OTN设备实现,如下图所示。

与分组增强型OTN+IPRAN方案相比,该方案可以避免分组增强型OTN与 IPRAN的互联互通和跨专业协调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分组增强型OTN强大的组网能力和端到端的维护管理能力。

3.2.2 网络切片承载方案

从本质上来看,网络切片就是对网络资源的划分。而光传送网具有天然的网络切片承载能力,每种5G网络切片可以由独立的光波长/ODU 通道来承载,提供严格的业务隔离和服务质量保障。具体到5G网络切片的承载需求,分组增强型OTN可以提供一层和二层的网络切片承载方案。

(一) 基于一层网络切片承载方案

主要基于ODUflex进行网络资源划分,可以将不同的ODUflex带宽通过通道标识划分来承载不同的5G网络切片,并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变化动态无损调整ODUflex的带宽。也可以通过物理端口进行承载资源的划分,需要将物理端口对应的所有电层链路都进行标签隔离处理,实现较简单,粒度较大。

(二) 基于二层网络切片承载方案

该方案通过MPLS-TP标签或以太网VLAN ID(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划分隔离二层端口带宽资源,即逻辑隔离。采用不同的逻辑通道承载不同的5G网络切片,同时通过QoS控制策略来满足不同网络切片的带宽、时延和丢包率等性能需求。

其中一层网络切片承载方案的切片间业务属于物理隔离,不会相互影响。二层网络切片承载方案的切片间业务是逻辑隔离,不同切片间业务可以共享物理带宽。可根据5G不同网络切片的性能需求选择不同的承载方案。

OTN网络切片承载方案可以结合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端到端快速配置和管理,提高网络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业务开通效率和网络维护效率。并通过开放北向接口,,采用如VTNS(Virtual Transport Network Service,虚拟传送网业务)向上层5G网络提供对光传送网资源的管控能力,如下图 所示。

3.3 5G云化数据中心互联方案

如前所述,5G时代的核心网下移并向云化架构转变,由此产生云化数据中心互联的需求,包括:(1)核心大型数据中心互联,对应5G核心网New Core间及New Core与MEC间的连接;(2)边缘中小型数据中心互联,本地DC互联承担MEC、CDN等功能。

3.3.1 大型数据中心互联方案

大型数据中心作为5G承载网中New Core核心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海量数据长距离的交互功能,需要高可靠长距离传输、分钟级业务开通能力以及大容量波长级互联。因此需要采用高纬度ROADM进行Mesh化组网、光层一跳直达,减少中间大容量业务电穿通端口成本。同时,还需要结合OTN技术以及100G 、200G、400G高速相干通信技术,实现核心DC之间的大容量高速互联,并兼容各种颗粒灵活调度能力。

在网络安全性的保障上采用光层、电层双重保护,使保护效果与保护资源配置最优化:光层WSON(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波长交换光网络)通过ROADM在现有光层路径实现重路由,抵抗多次断纤,无需额外单板备份;电层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自动交换光网络)通过OTN电交叉备份能够迅速倒换保护路径,保护时间<50ms。

3.3.2 中小型数据中心互联方案

随着5G发展,中小型数据中心互联方案可考虑按照以下3个阶段演进:

(1)5G初期,边缘互联流量较小,但接入业务种类繁多,颗粒度多样化。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分组增强型OTN网络提供的低时延、高可靠互联通道,使用ODUk级别的互联方式即可。同时,分组增强型OTN能够很好地融合OTN硬性管道和分组特性,满足边缘DC接入业务多样化的要求。

(2)5G中期,本地业务流量逐渐增大,需要在分组增强型OTN互联的基础上, 结合光层ROADM进行边缘DC之间Mesh互联。但由于链接维度数量较小,适合采用低维度ROADM,如4维或9维。考虑到边缘计算的规模和下移成本,此时DCI网络分为两层,核心DCI层与边缘DCI层,两层之间存在一定数量的连接。

(3)5G后期,网络数据流量巨大,需要在全网范围内进行业务调度。此时需要在全网范围部署大量的高纬度ROADM(如20维,甚至采用32维的下一代ROADM技术)实现边缘DC、核心DC之间全光连接,以满足业务的低时延需求 。同时采用OTN实现小颗粒业务的汇聚和交换。

3.4 5G光传送网承载方案小结

5G承载网是一个移动/宽带/云专线架构趋同的综合承载网,需要具备数 10G~100G 承载和 1~2 倍站点带宽演进、极低时延、高精度时钟架构基础的能力,支持移动&专线&宽带综合承载灵活演进能力,同时末梢设备具备即插即用部署能力。

5G承载网向综合承载的网络架构模型总结如下:

1)5G无线&核心网功能节点位置与当前宽带承载趋同:5G New core与FBB的CR位置相当,MEC/MCE 与BNG (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宽带网络业务网关)位置相当,Cloud BB 和OLT位置相当。

2)云化架构特征趋同:BNG云化与MEC同处一朵云,因此CDN的位置可以放到城域核心CR的位置或下沉到BNG,原CR CDN调度功能由DCI 取代,CDN内容被移动/宽带共享,通过DCI互联网层实现内容同步,可以提升移动用户达到宽带用户的视频等业务体验。

3)城域专线覆盖趋同:OTN 设备下沉到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BBU等综合业务接入机房后,通过光纤直驱、SDH/CPE/OTN等末端小设备,接入最后1~2 公里,提供大客户专线业务,支持业务快速开通、端到端SDH/OTN硬管道业务,构建超低时延精品城域专线网络。BNG仍然部署在区域核心机房,后续逐渐虚拟云化部署;OLT 通常部署在综合接入机房,也有小型化OLT部署在用户小区。

4)业界两种主流网络融合趋势,汇聚层以上都是综合承载:一种架构是汇聚 (OLT/Cloud BB)以上综合承载,接入独立承载;另外一种架构是骨干和城域端到端综合承载。

4 5G时代的光传送网关键技术演进

5G开创了通信领域的新纪元,也给OTN承载网带来了新机遇。虽然依据网络承载功能的不同,将5G承载网分为前传、中传和回传三段不同架构。但无论何种架构,相对4G时代,网络对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和超高灵活调度的需求都是莫大的技术挑战。因此,光传送网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传输技术性能飞跃,来适应5G的网络承载需求。

4.1 低成本大带宽传输技术

5G承载网的最大挑战是海量的带宽增长,而带宽的增长势必带来成本的增加,因此5G带宽传输技术的关键是降低每bit、每公里的传输成本和功耗。依据传输距离不同,5G低成本大带宽传输技术分为短距非相干技术和中长距低成本相干技术两大类。

4.1.1 短距非相干技术

对于传输距离较短的场景(如5G前传,光纤传输距离小于20km),基于低成本光器件和DSP算法的超频非相干技术成为重要趋势。

此类技术通过频谱复用、 多电平叠加、带宽补偿等DSP算法,利用较低波特率光电器件实现多倍(2倍、 4倍或更高)传输带宽的增长,例如:DMT(Discrete Multi-Tone,离散多频音调制)技术、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技术。

4.1.2 中长距低成本相干技术

对于更长的传输距离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例如中/回传网络50/60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核心网DCI 互联、200G/400G以上带宽,相干技术是必须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低成本相干。

基于硅光技术的低成本相干可插拔彩光模块,是目前的一个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如下特点::

(1)低成本:采用硅光技术,利用成熟高效的CMOS平台,实现光器件大规模集成,减少流程和工序,提升产能,使原先分立相干器件的总体成本下降。

(2)相干通信:采用相干通信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频谱效率高,支持多种速率可调节,如单波100G、200G、400G。

(3)可插拔模块:硅光模块采用单一材料实现光器件的多功能单元(除光源),消除不同材料界面晶格缺陷带来功率损耗;硅光由于折射率高,其器件本身比传统器件小,加之光子集成,硅光模块尺寸可以比传统分离器件小一个数量级;常见的封装方式有CFP (Centum Form-factor Pluggable,封装可插拔)、CFP2、CFP4、QSFP (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四通道小型化封装可插拔)等。

(4)DCO和ACO模块:DCO将光器件和DSP芯片一块封装在模块里,以数字信号输出,具有传输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集成度高、整体功耗低、易于统一管理维护的特点,其难点是较高的功耗限制了封装的大小。ACO模块的DSP芯片放置在模块外面,以模拟信号输出,光模块功耗更低,可以实现更小的封装,但是模拟信号互联会带来性能劣化。

4.2 低时延传输与交换技术

超低时延的5G业务对承载网提出苛刻的要求。毋庸置疑,基于ROADM的光层一跳直达是实现超低时延的最佳首选,但是只适用于波长级的大颗粒度传输与交换。而对于波长级别以下的中小颗粒度,,如1G/2.5G/10G/25G 等,主要还是通过优化OTN映射、封装效率来降低时延

4.2.1 ROADM全光组网调度技术

通过光层ROADM设备实现网络节点之间的光层直通,免去了中间不必要的光-电-光转换,可以大幅降低时延。

在技术实现上,基于WSS(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ing,波长选择开关)技术的ROADM已经成为业界,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典型CDC-ROADM (Colorless,Directionless & Contentionless ROADM,波长无关、方向无关、无阻塞RODAM)的技术实现方式,基于1xN WSS以及MCS(Multi-cast Switching,多路广播开关)器件,通过各类WSS、耦合器、Splitter等组件支持最大20个维度方向上的任意信道上下波。

随着ROADM技术的持续演进,下一代ROADM将朝着更高维度、简化运维的方向发展,基于MCS技术的WSS由于分光比太大,需要采用光放大器阵列进行补偿,其未来演进受到限制,尤其是难以向更高维度发展。MxN WSS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4.2.2 超低时延OTN传送技术

目前商用OTN设备单点时延一般在10us~20us之间,主要原因是为了覆盖多样化的业务场景(比如承载多种业务、多种颗粒度),添加了很多非必要的映射 、封装步骤,造成了时延大幅上升。

随着时延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在某些时延极其苛刻场景下,针对特定场景需求进行优化,超低时延的OTN设备单节点时延可以达到1us量级。具体可以通过以下3个思路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1)针对特定场景,优化封装时隙;(2)简化映射封装路线;(3)简化ODU映射复用路径。

4.3 高智能的端到端灵活调度技术

5G时代,能够灵活调配网络资源应对突发流量是5G网络关键特征要求。对于网络的灵活带宽特性,依据承载硬件系统的逻辑管道容量与传输业务大小的匹配度,分为两种情况:

(1)逻辑管道大于传输业务颗粒度,则单个逻辑管道承载多颗粒度业务,通过ODUflex技术实现传输带宽灵活配置和调整,以提高传输效率。

(2)逻辑管道小于传输业务颗粒度,则需要考虑多端口绑定及带宽分配,如FlexO技术。

此外,对于网络端到端的管理和控制,进行高效的网络部署和灵活的资源动态分配,完成业务快速发放,则需要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集中式智能管控技术来实现。

4.3.1 ODUflex灵活带宽调整技术

传统ODUk按照一定标准容量大小进行封装,受到容量标准的限制,容易出现某些较小颗粒的业务不得不用更大的标准管道容量进行封装,造成网络资源浪费。

ODUflex,即灵活速率的ODU,能够灵活调整通道带宽,调整范围为1.25G~100G,其特点有:

(1)高效承载。提供灵活可变的速率适应机制,用户可根据业务大小,灵活配置容器容量,保证带宽的高效利用,降低每比特传输成本。

(2)兼容性强。适配视频、存储、数据等各种业务类型,并兼容未来IP业务的传送需求。

下图中映射路径为:FC4G->ODUflex->ODU2;其中,ODUflex映射到ODU2中4个时隙,剩余时隙可用来承载其他业务,带宽利用率可达100%。

针对5G承载,ODUflex是应对5G网络切片的有效承载手段,通过不同的ODUflex实现不同5G切片网络在承载网上的隔离。

4.3.2 FlexO灵活互联接口技术

光层FlexGrid技术的进步,客户业务灵活性适配的发展,催生了OTN层进一 步灵活适应光层和业务适配层的发展,业界提出了FlexO技术。灵活的线路接口受限于实际的光模块速率,同时域间短距接口应用需要低成本方案,FlexO应运而生。

FlexO接口可以重用支持OTU4的以太网灰光模块,实现N*100G短距互联接口,使得不同设备商能够通过该接口互联互通。FlexO提供一种灵活OTN的短距互联接口,称作FlexO Group,用于承载OTUCn,通过绑定N*100G FlexO接口实现,其中每路100G FlexO接口速率等同于OTU4的标准速率。

FlexO主要用于如下两种应用场景。

场景一是用于路由器和传送设备之间,如上图所示,路由器将数据流量封装到ODUk/ODUflex,然后复用到ODUCn/OTUCn完成复用段及链路监控,最终通过N*100G FlexO接口承载OTUCn信号完成路由器和传送设备之间互联互通。

场景二是作为域间接口用于不同管理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如上图所示,该域间接口的OTN信号为OTUCn,通过N*100G FlexO接口承载OTUCn信号实现 。

4.3.3 传送SDN快速业务随选发放技术

2012年,业界首次提出了传送SDN(TSDN:Transport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解决方案,这是SDN技术在传送网络的应用和扩展。

其中最主要和最有价值的用例是BoD (Bandwith on Demand,即带宽随需发放):客户通过终端/Portal预订带宽服务,TSDN控制器掌控全网设备信息,并且在后台对资源进行自动统一调配,实现业务的快速发放。该项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云数据中心互联和企业云专线提出的动态按需大带宽的诉求,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和客户带宽体验。除此之外,TSDN还可以配合OTN时延测量技术,实现全网时延信息可视化,并进行最短时延路径的寻找、规划、管理、保护等操作。

未来的5G网络则对TSDN解决方案提出更具挑战的诉求。传送网络不仅要自身具备高效的动态按需切分网络的能力,以满足不同业务的带宽、可靠性和低时延承载要求,还需要与上层的IP及无线网络协同起来,实现跨域跨层的带宽和资源协同,保证端到端的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其中除了协同切片算法外,传送网络的北向切片API将是支撑端到端切片协同的关键纽带。OIF/ONF也正在制定 VTNS(Virtual Transport Network Service)业务规范和相关北向API模型,以应对未来新业务的挑战。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5G
    5G
    +关注

    关注

    1354

    文章

    48454

    浏览量

    564222
  • 空口技术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

    浏览量

    1981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5G是什么?5G到底什么时候来?

    `我国5G推进组6月1日在第一届全球5G大会上正式发布了《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这体现了我国5G网络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意味着我国从
    发表于 06-14 17:02

    5G为什么叫5G

    技术,作为曾经开天辟地的先驱,值得我们尊敬。这些先驱为移动通信植入了蜂窝通信的基因,即使到了5G时代也依然在传承。然而,这些标准各自为政,没法互通,收费还死贵,当时的电话大哥大成了土豪专用,离我们这样
    发表于 01-20 12:36

    5G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5G是啥?不就是4G网络的升级嘛速度更快,下载高清电影只需要一秒咯……让Qorvo带你看看这组有趣好玩的动图吧,原来5G也可以讲得这么Q萌!随着我们逐步进入无人驾驶时代,开始利用AR打
    发表于 06-18 07:42

    5G覆盖试点背景及相关技术介绍

    本文对5G试点背景及相关技术进行介绍,通过频谱资源分析,确定采用3.5 GHz作为5G试点的主要频段;通过不同信道的链路预算分析,发现采用64T64R的Massive MIMO设备进行5G
    发表于 06-18 07:18

    5G技术的现状分析

    ,“当然,2018年会有5G试运行网络提供高速移动通信服务,不过那时候能够买得起5G手机的人非常少。”虽然离5G真正实现尚有很长时间,但业界需要认真审视5G
    发表于 06-19 08:14

    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你了解多少

    一、通讯技术发展5G——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而在通信行业,标准之争是最高话语权的争夺。一旦标准确立,将对全球通信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纵观世界
    发表于 07-10 08:16

    5G的背后技术揭秘

    作者:中国移动智能硬件4G技术走进我们的生活中还没几年,如今5G通信又映入人们的眼帘。相比4G技术5G
    发表于 07-16 07:00

    5G技术,为什么中国能行?

    大的趋势和变化往往伴随着投资的机会,5G毫无二致。在我们谈论5G的投资机会之前,有必要先理清楚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不只是一些基础的技术,更暗藏诸多人和社会的因素。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让
    发表于 08-15 08:30

    什么是5G高频关键技术

    5G技术方兴未艾,各种候选技术获得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高频技术5G中的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
    发表于 08-16 07:27

    5G技术的现状和趋势怎么样?

    5G带来的并非只是单纯的速度提升。作为一个统一的连接架构,5G在这个连接设计框架内需要支持多样化频谱、多样化服务与终端和多样化部署……有媒体朋友采访到ADI 通信业务部门CTO Thomas Cameron博士,小编为你摘出部分精华,看ADI对
    发表于 09-18 06:16

    5G波束赋形和超级上行技术

    `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实现更优体验的路上面临着很多挑战。上一期的漫画中,麒麟君为大家解读了麒麟发展历程,一路克服艰辛终成“5G宗师”。 麒麟是用哪些“招式”攻克难关的?今天先为大家解读两招
    发表于 05-13 09:04

    5G技术的商用进程及应用

      5G技术的演变  5G技术是从4G技术向前的自然演进,相比于目前使用的4
    发表于 06-30 11:32

    哪位大佬可以详细介绍一下5G技术原理吗?

    5G技术原理5G的频谱效率5G的信号覆盖
    发表于 12-01 07:23

    5G承载网络需求与新技术进展

    近日在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OVC EXPO2018)期间,“5G时代的信息通信产业高峰论坛”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烽火通信技术专家马俊在现场发表了“5G时代的承载网络
    发表于 02-03 07:58

    5G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什么是5G无线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发表于 05-21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