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农业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其中,信息化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高标准农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智慧农业的新篇章。
一、信息化与物联网技术概述
信息化技术,作为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的综合体系,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技术,则通过感知层的各类传感器,实现对环境参数、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并通过网络层传输至平台层进行智能分析与管理,最终反馈到执行层进行精准控制,形成闭环系统。两者的结合,为农田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二、融合实践与优势
精准农业管理 :在高标准农田中,通过在灌区部署的大量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监测站、水位传感器等,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收集环境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湿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水流量等关键参数。通过蓝蜂物联网网关实时采集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将数据实时传输至EMCP物联网云平台,为灌溉决策提供精确依据。例如,基于作物生长模型和实时环境数据,系统可自动调整灌溉计划,确保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获得最适宜的水分供应,避免过度灌溉或水分不足,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自动化作业与远程监控 :针对闸门与泵站实现了智能化操作。通过传感器与网关控制器的配合,系统能基于当前水文状况及灌溉需求,动态调节闸门开关与泵站运转速率,优化水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同时,远程监控功能使得管理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实时掌握农田动态,及时响应农田管理需求,提高管理效率。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系统支持历史数据的存储、分析并导出灌区全面的历史数据记录,涵盖灌区各监测点与系统中收集的数据,如用水量、水位、流量、灌溉效率、气象数据等。数据经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或定期的汇总,统一归集至数据库中,以便于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析。帮助农户和农业企业做出更加精准高效的决策,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与竞争力。
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信息化与物联网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成本高、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全、农民技术接受度低等。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同时鼓励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确保技术普及的同时,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智慧农业生态。
总之,信息化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深化,智慧农业将更加精细化、高效化,为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审核编辑 黄宇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527浏览量
372672 -
信息化
+关注
关注
1文章
488浏览量
2111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