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储能高压线束,也被称为储能动力线束,是电池储能系统中用于电力、数据和信号传输的重要连接线。
就新能源线束厂家派歌锐(www.paigerui.com)来说,其储能高压线束材质主要有XLPE和硅胶。XLPE材质的储能线束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而硅胶材质则是有更好的柔韧性和耐腐蚀性。
派歌锐储能高压线束搭配的连接器有常见的单芯大电流快插式连接器和圆环端子。
派歌锐新能源储能高压线束满足以下性能要求:
1.高载流能力:储能高压线束确保电力传输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2.安全保护:储能高压线束具备优良的安全性能,包括绝缘性能、耐温性能和防火性能等。
3.环境适应性:储能高压线束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包括高温、低温、潮湿等恶劣环境。
4.耐久性:储能高压线束应具有较高的耐久性,能够长期承受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
派歌锐新能源储能高压线束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电力储能系统、电力系统、光伏系统、风力新能源电站;城市轨道交通
作为新能源线束领域的专业厂家,派歌锐拥有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线束专家团队,以及资深的研发团队和多项专利证书。同时,派歌锐还通过了IOS 9001、IATF 16949等质量认证,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关于派歌锐:www.paigerui.com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相关推荐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高压线束作为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关键部件,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派歌锐,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线
发表于 10-10 17:00
•241次阅读
汽车高压线束由众多精细铜线组成,这种多铜线集成的电缆导体结构不仅显著提升了电导率,还有效应对了交流电通过导体时产生的“趋肤效应”,该效应在高频率下尤为显著。此外,鉴于新能源汽车高压线
发表于 09-05 16:25
•249次阅读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是连接电池、电机和其他高压设备的关键组件,承担着传输电能的重要任务。它确保了电能的高效优质传输,并屏蔽外界信号干扰,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行。
发表于 09-04 11:07
•792次阅读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对其核心组件之一——大电流高压线束的需求增长。这种线束负责传输信号和数据,对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在
发表于 08-30 17:23
•412次阅读
当然,整车布置电池包内需要用到高压线束,电机控制器、充电机、动力电池、充电插座等设备之间也需要通过高压动力线束相连。东莞派歌锐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汽车
发表于 08-26 14:18
•801次阅读
储能动力线束,通常也被称为储能高压线束,是电池储
发表于 08-23 15:28
•860次阅读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气系统中,高压线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不同颜色的线束则代表不同的功能和安全级别。这些颜色不仅为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的识别方法,还确保了维修和调试过程中的安全与高效。
发表于 08-20 15:34
•1213次阅读
储能线束在现代能源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连接和传输电能是其核心功能。无论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
发表于 08-15 17:09
•336次阅读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的分类主要包括充电线束、动力线束和信号线束,每种线
发表于 08-15 16:51
•980次阅读
对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而言,选择高质量、高性能的汽车高压线束,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也是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一步。派歌锐自2015年便开始投入资源开始汽车高压线
发表于 08-15 09:26
•313次阅读
电动汽车上的高压线束数量很多,连接控制器和电机的是电机高压线,连接控制器和电池的是电池高压线,而充电高压线连接充电机和电池。
为了屏蔽电磁
发表于 08-14 17:25
•531次阅读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负责汽车内部高压电子电气部件的连接。新能源汽车线束大多都是由电缆、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不仅要确保电信号
发表于 08-13 17:24
•902次阅读
汽车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作为汽车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它们在电压等级、应用场景、技术要求以及设计生产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发表于 07-25 10:44
•2524次阅读
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设计采用双轨制设计,由于动力电池输出电压为高压,超出人体安全电压,因此车身不能作为高压线
发表于 04-18 10:47
•1404次阅读
汽车高压线束分布于整车环境,是汽车内部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而其本身也时常受到电磁的抗干扰。所以汽车高压线束如何应对电磁干扰尤为重要。
发表于 04-02 09:57
•1104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