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9196DC-DC 升压恒流电源管理芯产品说明AP9196 是一系列外围电路简洁的宽调光比升压调光恒流驱动器,适用于 3-40V 输入电压范围的 LED照明领域。AP9196 采用我司专利算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恒流效果,输出电流恒流精度≤±3%,电压工作范围为5-40V,可以轻松满足锂电池及中低压的应用需求,输出耐压仅由MOS 耐压决定。芯片内部有本司专利的高精度恒流算法,确保 VIN的上电时间<500ms。PWM 调光信号内部转模拟,调光全程无频闪,支持1K 以上的调光频率,调光比 100:1。当 EN/DIM 拉低到 GND 超过 40ms,芯片自动进入休眠模式以降低功耗,此时待机电流<2uA,当 EN/DIM 端口拉高以后芯片重新启动。EN/DIM 管脚不能悬空,不使用时应与VIN 管脚短接在一起。芯片的输出电流通过 IFB 端口电阻来设定。支持过温降电流和输出过压保护。应用电路特性◆支持 100:1 调光比◆工作电压范围 5-40V◆启动电压 2.7V◆转换效率>95%◆超低待机功耗<2uA◆真正无频闪调光◆支持调光频率超过 32K◆支持内部PWM 转模拟调光◆内置 40VLDO 供电◆恒流精度≤±3%◆支持过温降电流◆支持输出过压保护◆封装:ESOP8V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相关推荐
DC-DC电源管理芯片DC-DC电源管理芯片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便携式电子产
发表于 12-24 15:52
•412次阅读
DC-DC电源管理芯片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便携式电子产品到工业控制系统,其应用范围广泛。为了确保这些设备的高效能与可靠性,对DC-DC
发表于 12-20 15:05
•1600次阅读
大家好,我在一个项目中需要将低电压(如5V或3.7V)升压至3KV及以上,系统功率大约为1W。由于我对DC-DC直流升压模块的选型及实施不太熟悉,特此请教各位高手,希望能得到以下方面的建议:
直流
发表于 11-29 11:05
DC-DC转换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能从一个电压水平转换为另一个电压水平的设备,在电力电子、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转换方式,DC-DC转换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降压型
发表于 10-09 15:55
•891次阅读
DC-DC升压模块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但高效的过程,它基于电感器的能量存储和释放机制,通过开关器件的快速通断来实现电压的升高。以下是对DC-DC升压模块工作原理的详细阐述,包括其组成部
发表于 08-23 10:34
•2278次阅读
DC-DC电源模块:接收直流电作为输入,然后将其转换为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电。这意味着,如果电源来自电池、稳压
发表于 08-12 16:31
•2059次阅读
求24v-100v的DC-DC电源设计,求大佬解答,假如用tl494加推挽升压电路的话,应该怎么计算确定这些参数,有没有啥方法,帖子啥的,或者用别的芯片也行,跪求!!!!
发表于 06-04 14:23
开关额定电压。
4、输入电容
如果输入电源稳定,即使没有输入滤波电容,DC-DC电路也可以输出低纹波、低噪声的电流电压。但是当电源离DC-DC
发表于 06-04 06:51
限制了其只能实现降压功能,因此它无法完成升压操作。
DC-DC: BUCK/BOOST型DC-DC既可用于降压,也可用于升压.
LDO参考设计电路:
发表于 06-03 14:53
AP9196是一系列外围电路简洁的宽调光比升压调光恒流驱动器,适用于3-40V输入电压范围的LED照明领域。AP9196采用我司专利算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
发表于 05-20 10:35
关于降压型和升压型DC-DC转换器的输出纹波差异,我们将分“降压型DC-DC转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和“升压型DC-DC转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
发表于 04-24 10:04
•1807次阅读
DC-DC电源是直流电压转换的核心设备,包括LDO等类型。其中,利用开关方式实现的器件常被称为DC-DC转换器。这类电源具有功耗小、效率高、
发表于 04-23 14:39
•788次阅读
介绍几种升压型DC-DC转换芯片电路真关断低功耗升压DC芯片
发表于 03-14 19:05
•2046次阅读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DC-DC升压(BOOST)电路原理.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3-07 14:56
•1次下载
升压芯片DC-DC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移动设备: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都需要使用升压芯片DC-DC来提供稳定的
发表于 02-29 16:26
•1351次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