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人脸识别等新技术能给医疗带来什么?我们真的处于人工智能时代吗?这些问题或许在OMAHA年会上可以找到答案。
区块链+医疗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趣链科技副董事长蔡亮是区块链专家。2017年底,他所在的公司刚刚完成数千万元的融资,区块链之“火”可见一斑。
蔡亮认为,区块链在大数据交易和清算方面的能力,可以在医疗行业发挥作用。
首先,区块链的“多中心化”,可以避免从中心转发数据带来的流量压力。比如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虽然有政府的信用保障,大家都可以在上面自由交易,但是流量太大,平台很难吃得消,而区块链能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区块链可以解决数据交易的信用问题。点对点的“一次性买卖”式数据交易很难持续,因为购买方拿到数据之后就会再买了。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既能共享数据,又能保证数据不流出医院的边界,就主动权留在医院,对研究数据的交易尤其有价值。
如果说蔡亮更多是分享区块链的前沿理念和应用,超脑OS创始人郭睿则更进一步介绍了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第一是药品溯源。2017年某制药公司发起了一个药品供应链追踪及药品溯源的项目,这是一个开放平台,其中的溯源系统并不是由一个实体或组织运作,而是由多家实体,包括开发商、分销商和医院这些上下游单位共建数据库。区块链技术保证了数据在流传过程中的不可篡改、不可变更,这样就解决了各方的信任问题,而且可以节省成本。
第二是在电子病历上的应用。还是在2017年,某公司推出了一个电子钱包,用户把从自己的移动设备或可穿戴设备上采集的健康数据同步到电子钱包,该公司可以把这些数据卖给保险公司、制药公司或研究公司,销售所得与用户分成。另一个应用是电子病历的共享,把用户分布在各处的病历信息汇集到移动平台上,然后售卖给有需求的研究机构或者作深度应用,用户拥有病历所有权。
第三是在智能合约方面的应用。某医疗护理公司提供了一个平台,把患者和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和个人连接起来,以最终疗效计费,疗效达到要求则自动付款。该项目已经在俄罗斯和迪拜落地。“通过智能合约对原有的服务模式、交易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在我看来是一个代表未来的方向。”郭睿说。
发源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多中心化(或叫去中心化)、自动化、可信任等特点,这给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需要各个相关方参与,行业组织而不是行政部门能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人脸识别+医疗
大数据专家、OMAHA基金会理事长涂子沛分享了人脸识别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首先是识别医药代表。2017年6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上线人脸识别系统,监控摄像头遍布医院及医生诊室内,一旦监控到人像和系统内医药代表照片相符,即报警提示,等候下一步处理。据悉,这套系统将在上海全市推广。
第二个领域是表情识别。美国心理学家埃克曼研究发现,人面部的43块肌肉可以创造1万个表情,其中3000个表情是有意义的,他由此推出了一套面部动作编码系统。这套系统在测谎、谈判方面有很多应用。
涂子沛分享了一个案例。精神病患者跟医生说自己已经痊愈了,但是出院后却自杀了。埃克曼从医院调来患者视频,反复研究患者谈话时的表情,捕捉到一个不到1/15秒的痛苦表情,后来发现这个表情在该患者脸上出现了三次,由此判断出患者是痛苦的。这个案例被改编进了美剧《Lie to me》里。
第三个领域是医疗美容。拍照后,人工智能可以对皱纹、毛孔、斑点、粉刺进行分析,然后给出个性化的皮肤解决方案,再加上个性化产品的生产线,就能基本实现“颜值管理”。
智能医疗反思
从“互联网颠覆医疗”到“AI颠覆医疗”,再到现在火热的区块链等新技术,科技无疑是推动医疗健康生产力变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我们真的进入智能医疗时代了吗?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李天天介绍,今天所谓的AI跟60年前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相比,内涵相去甚远。
他认为,目前所谓的人工智能,无论是图象识别、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还是影像、病理分析,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一个概率性结论,并根据概率性结论指导我们的工作。他举例,AlphaGo虽然能战胜围棋大师,但是它并不知道围棋是什么,不知道下围棋跟打高尔夫球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它只是表现出了智能化行为,还不具备智能化能力。“如果一个机器和算法表现出了某种智力行为或判断,是得不出它‘有智能’这个结论的,这是一个必要有非充分条件。“
李天天给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答案:“飞机上的螺丝钉不是飞机,只是飞机上的一个必须部件,我们目前做的也根本不是AI。”
接受了这个事实,好处是“我们会调低预期,放低身段,真正打造商业模式的时候,遇到困难,不会太有挫败感”。
“春江水暖鸭先知”,善于从市场中发现、挖掘机会的商业人士,似乎天然地对行业更敏锐。春雨医生CEO张琨分享了他最近半年来的感受。
第一是“变化”,主要体现在新医疗模式的加速崛起。
首先体现在患者端,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3%,他们花费了大部分医疗服务费用。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急性病、传染性疾病在慢慢的减少,因为早诊早治手段的开展,大量疾病包括肿瘤在呈慢病化趋势发展,这意味着医疗服务的费用还会增加。另外,中产阶级开始崛起,更愿意为更有品质、服务更好的医疗服务买单,而现有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还没有满足这种需求。
其次,医院正在进入一个快速结构化的阶段。政府鼓励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希望把传统医院内部的功能推向社会,用社会化的方式来提供这些服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的发展,使许多原来在医院进行的检验检查,可以在居家环境下完成,医院本身的职能在碎片化。
再次,疾病谱的变化要求大部分医院的发展模式将从疾病治疗转变为与患者建立长期联系上,为其提供全生命过程的高持续、高粘性的服务。而且,商保的发展、按病种付费的普及等将使支付方的力量、话语权越来越大,一定会助推早预防、早干预的发展,这也要求传统医院转变发展模式。
“这是我目前看到的一个行业生态的变化,我们必须用新的方式,用新的服务的内容,新的服务交付方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判断。”张琨说。
第二是“割裂”。大部分医院并没有意识到医疗模式的改变,不知道自己已经身处“一口沸腾的锅里”,仍在满足于门诊大厅里拥挤的人群,“生意”好得不得了,在跟医保讨价还价:我们今年看了这么多患者,做了这么多检查,你们是不是应该给我们更多保险份额。张琨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在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仍在核心医疗之外“打转转”,这不是其发展的方向。“我们的判断是,传统医疗的世界跟互联网医疗的世界应该是相互逐渐接近,逐渐融合。”
涂子沛分享了一个案例。精神病患者跟医生说自己已经痊愈了,但是出院后却自杀了。埃克曼从医院调来患者视频,反复研究患者谈话时的表情,捕捉到一个不到1/15秒的痛苦表情,后来发现这个表情在该患者脸上出现了三次,由此判断出患者是痛苦的。这个案例被改编进了美剧《Lie to me》里。
第三个领域是医疗美容。拍照后,人工智能可以对皱纹、毛孔、斑点、粉刺进行分析,然后给出个性化的皮肤解决方案,再加上个性化产品的生产线,就能基本实现“颜值管理”。
-
医疗
+关注
关注
8文章
1824浏览量
5881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2文章
47409浏览量
238924 -
人脸识别
+关注
关注
76文章
4012浏览量
82011 -
区块链
+关注
关注
111文章
15562浏览量
106246
原文标题:区块链在大健康领域怎么应用?
文章出处:【微信号:idjkang,微信公众号:大健康产业情报】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