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硅碳材料的复合方式/结构的详细介绍

geQw_gh_a6b9141 2018-01-29 11:31 次阅读

编者按

结合碳材料和硅材料的优缺点,经常将两者复合来使用,以最大化提高其实用性。通常根据碳材料的种类可以将复合材料分为两类:硅碳传统复合材料和硅碳新型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开路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EV以及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目前锂电池的商业化程度较高,作为锂电池的四大主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之一,负极材料的性能对电池性能具有关键影响,负极材料种类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锂电厂商主要选择石墨材料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属于碳负极材料中的一种,包括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

硅碳材料的复合方式/结构的详细介绍

图1. 锂电池负极材料种类

石墨是较为理想的负极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优异的导电性且层状结构具有良好的嵌锂空间,被广泛用于锂电池中。随着国家对于锂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克容量低(372 mAh/g)、循环次数较多时层状结构容易剥离脱落等,限制了锂电池比能量和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寻找一种可以替代碳负极材料的材料。

由于硅可以和锂形成二元合金,且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4200mAh/g)而备受关注。另外,硅还具有低的脱嵌锂电压平台(低于0.5V vs Li/Li+),与电解液反应活性低,在地壳中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硅碳材料的复合方式/结构的详细介绍

图2. 石墨与硅的结构比较

但是硅作为锂电池负极具有致命的缺陷,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出嵌入硅晶体内部晶格间,造成了很大的膨胀(约300%),形成硅锂合金。放电时锂离子从晶格间脱出,又形成成了很大的间隙。单独使用硅晶体作为负极材料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第一、在脱嵌这个过程中,硅晶体体积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样的体积效应极易造成硅负极材料从集流体上剥离下来,导致极片露箔引起电化学腐蚀和短路等现象,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第二、硅碳为同一主族元素,在首次充放电时同样也会形成SEI包覆在硅表面,但是由于硅体积效应造成的剥落情况会引起SEI的反复破坏与重建,从而加大了锂离子的消耗,最终影响电池的容量。

结合碳材料和硅材料的优缺点,经常将两者复合来使用,以最大化提高其实用性。通常根据碳材料的种类可以将复合材料分为两类:硅碳传统复合材料和硅碳新型复合材料。其中传统复合材料是指硅与石墨、MCMB、炭黑等复合,新型硅碳复合材料是指硅与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碳纳米材料复合。不同材料之间会形成不同的结合方式,硅碳材料的复合方式/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核桃结构

硅碳材料的复合方式/结构的详细介绍

图3. 核桃结构硅碳复合材料

核桃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是将硅颗粒做成多孔结构,然后将碳材料填充进多孔硅内形成的,如图3所示。这种纳微米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微米及纳米硅材料在充放电中的问题,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200圈后仍可保持1459 mAh/g的可逆容量。在12.8 A/g的电流密度下,仍有700mAh/g的可逆容量。该材料优异的性能源于纳米级硅颗粒和碳组成的三维联通的孔道网络

山东大学慈立杰教授结合硅和石墨烯,通过原位还原和脱合金工艺成功制备出一种核桃状多孔硅/还原氧化石墨烯(P-Si/rGO)材料,具有极好的电化学性能,如图4所示。

硅碳材料的复合方式/结构的详细介绍

图4. 核桃状多孔硅/还原氧化石墨烯

二、包覆结构

核壳结构是一种普遍的复合类型,就是将碳材料包裹在硅颗粒的外层,形成复合材料。硅材料表面包覆碳之后,可增强材料的导电性能,碳材料具有一定韧性,避免硅颗粒之间的团聚及脱嵌锂过程中材料的体积膨胀,同时在碳材料表面形成SEI膜,抑制了电解液对负极材料的侵蚀破坏,从而增加循环寿命,提高倍率性能。与核桃结构的硅碳材料相比,包覆结构的硅碳材料中含有较多含量的硅,大大提高了嵌锂空间;此外,硅颗粒膨胀粉碎的现象也会减少很多。

通过对硅材料进行碳包覆,构建核壳结构,有助于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然而,当硅碳核壳结构中的热解碳无空隙地包覆在硅颗粒表面时,由于硅核锂化过程的体积效应太大,会导致整个核壳颗粒膨胀,甚至导致表面碳层发生破裂,复合材料结构坍塌,循环稳定性迅速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研究者从强化壳层机械性能方面入手,设计出了双壳层结构,如图5所示。首先将SiO2包覆在硅颗粒表面,之后在复合颗粒表面再包覆一层碳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复合材料的结构变化,提高锂电池循环寿命。

图5. 双层包覆结构

三、三元嵌入复合结构

嵌入型的硅碳结构常体现在新型硅碳复合材料上,例如硅/CNT、硅/石墨烯的复合。图6是将硅、碳材料以及CNT三者复合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在硅颗粒上包一层碳膜,再用碳纳米管附着在表面,之后将这些材料造成球形。硅颗粒表面包着一层碳膜,这层膜厚度是纳米级别的(10-20纳米),在这层膜上粘附着碳纳米管。这样碳纳米管填充于硅颗粒之间,既起到导电作用,又能起到吸收硅颗粒体积膨胀的作用。最后将这些粘附着碳纳米管的硅和碳的复合材料,用喷雾干燥的方式制造成一粒粒的小球,这些小球的粒径在10微米左右,在扫描电镜下的复合颗粒如图7所示。

图6. 三元嵌入复合结构

图7. 三元嵌入复合结构硅碳负极材料SEM

四、三元包覆填充结构

中科院物理所、化学所开发了一种西瓜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如图8所示。纳米硅与石墨复合掺杂在一起,之后在其外层包裹一层碳材料,形成一种类似西瓜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该结构能够有效减轻在电极高压实密度下的体积变化和颗粒碎裂。基于实际应用的考虑,所制备的硅碳负极具有适当的可逆容量为620 mA·h/g,并在较高的面容量(2.54 mA·h/cm2)下显示了超过500 圈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性能。

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有球磨法、高温裂解法、化学气相沉淀法、溅射沉积法、蒸镀法等等。因此,做出的硅碳材料结构多种多样,但是都是本着提升锂电池容量,降低硅颗粒膨胀粉碎弊端的思想设计的。

关于硅碳负极的市场情况,国内的负极材料生产厂商如杉杉股份、江西紫宸、深圳贝特瑞等早已布局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目前已推出几款硅碳负极材料,且具有一定产能;市场上部分锂电生产企业已经采用了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在国内电池企业中,国轩高科、BYD、CATL、力神、万向A123、微宏动力等有对硅碳负极体系的研发和试生产在进行;在国外企业中,特斯拉通过在人造石墨中加入10%的硅基材料,在Model 3上采用硅碳负极作为动力电池新材料,电池容量达到550mAh/g以上,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

日本GS汤浅公司推出硅基负极材料锂电池,并成功应用在三菱汽车上;日立麦克赛尔则宣布已开发出可实现高电流容量硅负极锂电池。针对硅碳负极的生产和利用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相信硅碳负极材料在2018年锂电市场会有质和量的飞跃。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电池
    +关注

    关注

    260

    文章

    8176

    浏览量

    171494
  • 石墨
    +关注

    关注

    2

    文章

    112

    浏览量

    18573

原文标题:【利元亨·高工技术π】深度解析硅碳负极材料复合方式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a6b91417f850,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材料在电磁干扰屏蔽领域的前景概述

    (例如60Hz)进行屏蔽。电磁干扰屏蔽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不同。应用于电磁屏蔽干扰的材料,尤其是不连续的碳纤维正在快速增长。本文对
    发表于 07-29 06:39

    深度解析复合材料的包覆结构之多孔型

    复合材料结构出发,可将目前研究的复合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1:13 8879次阅读
    深度解析<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碳</b><b class='flag-5'>复合材料</b>的包覆<b class='flag-5'>结构</b>之多孔型

    深度解析复合材料的包覆结构之核壳型

    核壳型/复合材料是以颗粒为核,在核外表面均匀包覆一层层。层的存在不仅有利于增加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2:48 1.2w次阅读
    深度解析<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碳</b><b class='flag-5'>复合材料</b>的包覆<b class='flag-5'>结构</b>之核壳型

    对于复合材料的包覆结构之蛋黄壳型的详细解析

    蛋黄-壳结构是在核壳结构基础上,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在内核与外壳间引入空隙部分,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纳米多相复合材料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7:18 7595次阅读
    对于<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碳</b><b class='flag-5'>复合材料</b>的包覆<b class='flag-5'>结构</b>之蛋黄壳型的<b class='flag-5'>详细</b>解析

    -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解析

    的影响。目前,-复合负极材料中作为基质的可分为石墨、无定型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09:28 9798次阅读

    全面分析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制备方法、不同结构的在电池中的应用及展望。
    的头像 发表于 07-12 09:27 2.8w次阅读

    为什么要用作为负极材料材料是如何复合的?

    负载型负极材料通常是在不同结构材料(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表面或内部,负载或者嵌入薄膜、
    的头像 发表于 08-27 16:37 5.2w次阅读
    为什么要用<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碳</b>作为负极<b class='flag-5'>材料</b>?<b class='flag-5'>硅</b><b class='flag-5'>碳</b><b class='flag-5'>材料</b>是如何<b class='flag-5'>复合</b>的?

    /复合负极材料研究现状及结构设计

    Si/C复合材料由于其超高理论比容量和高导电性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结构设计的选择及其综合性能突破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工作者及诸多企业的首要目标。本文从基础科学的角度和工业的角度总结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9-21 14:09 9378次阅读

    2020年复合材料行业研究报告

    原文标题:干货|2020年复合材料行业研究报告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新材料在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的头像 发表于 10-09 10:17 3542次阅读

    华为公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发明专利

    复合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在内核表面的层。 其中,内核包括石墨骨架、填充在石墨骨架结构中的无定形、以及均匀分布在无定形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2-05 15:14 2367次阅读

    材料改性之化学掺杂!

    热解法直接选用含N的聚合物与共混,高温热解后得到的包覆层通常会含N。Che等[1]采用六亚甲基四胺(HMT)作为N源,将纳米与HMT在溶液中共混后于1000°C煅烧制得N掺杂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11:05 5954次阅读

    如何用材料对纳米进行改性

    针对导电性差、电化学反应中体积变化大以及形成的SEI膜不稳定等缺点,科研人员提出用材料对纳米进行改性(即制备纳米/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5:03 2065次阅读

    材料常见的包的方法

    针对导电性差、电化学反应中体积变化大以及形成的SEI膜不稳定等缺点,科研人员提出用材料对纳米进行改性(即制备纳米/
    的头像 发表于 09-02 15:19 1w次阅读

    /复合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及其织物增强基体所形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比重轻、热膨胀系数低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0:19 370次阅读

    可破损复合材料结构的建模与表征

    此类结构中常见的通孔特征(图片来源:Engenuity Ltd. ) 在汽车行业遵循严格的燃油经济性法规以及减少排放要求的推动下,复合材料在乘用车结构制造中的用量正在增加。一个值得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0:05 9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