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硬件创业者为何从华为出来的非常多

华为开发技术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2018-02-07 14:03 次阅读

在国内提到硬件开发,华为无疑是最优秀的公司。所以,硬件创业者从华为出来的也非常多。这篇文章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华为硬件开发的流程,非常值得其他硬件开发者借鉴。

本文引用地址:

很多朋友咨询一些硬件问题,发现朋友们没有仔细的看datasheet,也没有好好的做电路分析。我讲一讲华为是怎么做硬件开发的,给正在做硬件开发的朋友一些启示。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指正。

曾经2007年,刚工作2年的时候去一家小公司去面试。当时考题,我感觉我做得很好,面试的时候,对方对我也很认可。但是他当时说:“我需要招一个,在大公司待过的,最好知道硬件开发流程和规范的。虽然你题答得不错,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最好在华为待过的。”

当时,我就在想“华为的规范和流程是啥样的”,就一直想去看看。之前对华为的面试一直都不是很感兴趣。之后,就很想有机会去华为看看。2008到了华为。

我能想到的华为硬件开发的几个不一样的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想到哪写到哪,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文档,评审,设计。

2、华为的硬件领域的人员构成:

3、华为的流程

4、归一化

5、专题分析

6、器件选型

7、白板讲解

8、问题攻关

1、文档,评审,设计。

当时刚入职时,三个人做一个电路板。虽然电路复杂一些,还是有一些人力过剩的。所以,我就被安排去写一个PCI转UART的逻辑。

我当时是新员工,也急于表现自己,利用周末的时间,估计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写完代码,开始仿真了。我以为我的导师兼主管会表扬一下,结果没有,他说:“你为什么没有召集大家讨论?然后再写方案,评审?然后再动手写代码?”我当时是没有理解的,觉得我一个人就搞定的事情,为啥要这样劳师动众?

现在反思:

第一、从主管的角度,不知道新员工的个人能力,你能把做的事情讲清楚了,他才放心。

第二、从公司的角度,有一套流程来保证项目的交付。那么则不再太依赖某个人的个人能力,任何一个人的离职,都不会影响项目的交付。这也是华为最了不起的地方,把复杂的项目拆得非常细碎,这样不需要特别牛的人来交付项目。这是为什么华为的工程师的收入是思科的N分之一。

第三、从效果角度,毕竟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把想法文档化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的过程;讨论的过程,就是收集你自己没有想到的过程。正式的评审,是大家达成意见的过程。提前讨论,让相关的人都参与到你的设计中,总比你设计完了,被别人指出一个致命的问题要强得多。

就是因为华为把一项工作拆散了,所以沟通,文档,评审,讨论,变得非常重要。

这个工作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2、华为的硬件领域的人员构成:

在华为内部里面,人员角色非常多。硬件的人是对产品开发阶段,端到端负责的。

做单板硬件工程师,可以涉猎最多的领域,同时也是工作内容最杂,接触人最多,扯皮的最多的工种。

华为的硬件领域的人员构成

但是也因为有人专门负责画PCBEMC电源、逻辑,原本硬件工程师应该做的领域。那么硬件工程师就武功尽废,变成“连连线”。

其实不然,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的领域,没有人统领,所以一个好的硬件经理的作用非常的重要,是贯穿所有领域和全部流程的关键角色。

正如原来华为内部论坛上有一个人比喻的,硬件工程师更像是处理器里面的“Cache”,是所有环节的中转站。

大公司把人的分工分的这么细,也是防止某一拨掌握了太多公司的核心技术,出去单搞了。

3、华为的流程

其实华为的流程,很多人都知道IPD流程是从IBM来的,同时华为也去咨询过爱立信,爱立信的硬件开发,完全没有流程一说。

我个人理解:IPD流程已经在华为变种,结合了中国人的特点,华为的企业特点进行了变通和优化。如果华为僵硬的套用IBM的这套流程,也必定不会这么成功。

那么概括一下华为的硬件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总体设计→专题分析→详细设计→逻辑详设→原理图→PCB→检视→粘合逻辑→投板→生产试制→回板调试→单元测试→专业实验→系统联调→小批量试制→硬件稳定→维护。

流程的根本在于,这个环节做好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所有的环节其实跟其他公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严格把握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考核条件。令硬件工程师最纠结的是“没有个节点跟’投板’对应”。

华为支撑IPD流程的系统是PDM(又名爬的慢)

PDM的中文名称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PDM是一门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华为所有的器件资料,产品部件,工具,文档,原理图,PCB,逻辑代码等都存在这个系统上。

但是系统过于庞杂,其实比较难使用,跟服务器归档、SVN归档、也容易搞混淆。

有朋友感慨,说他感受到了“精细化流程管理,让每个人都是螺丝钉”;也有前同事感慨“团队开发是战无不胜的”;也有朋友说“信息安全啊”。哈哈哈。

我现在也不是华为员工了,其中也不涉及华为的文档,更多是个人的感悟,没有透露华为的什么机密;就算是机密也是我脑子里面的内容;何况这些内容,也没啥好机密的;我只是想帮助到更多工作在硬件岗位的朋友,也想大家看了能在公众账号给我一些反馈,大家探讨一下。

4、归一化

器件归一化

硬件工程师一般都能够理解,在一个板子上面的,尽可能的选择成本更低的器件,选择更少种类的器件,便于集中采购,同时也便于加工。但是其他公司可能没有对器件归一化的工作做得那么细致和严格。

第一,由于华为整个公司使用的器件种类非常的多,所以如果减小一个器件编码,带来的收益是十万人民币到几百万,而其他公司可能达不到这个高的收益。所以如果能减少一个编码,宁愿选择可能成本更高的器件。但是这个也需要按照每年的器件直接成本收益*器件发货数量,与编码成本+加工成本差异,进行对比的。不过器件归一化之后,器件的价格又可以跟供应商重新谈价格,这个收益是迭代的。所以,有时即使是成本占优,也会倾向去器件归一化的结论。例如,逐步去除了5%精度的电阻,归一化到1%。

第二,器件归一化,都是需要进行专题分析的。因为也有工程师为了归一化,对电路原理没有充分分析,导致的归一化带来“问题引入”。所以,当时我的部门当时有一个表格,“器件归一化分析.xls”的excel表格,把每个器件,原来选型,归一化的选型,更改的原因,都做好记录和原因分析。一是让每个做归一化的员工都充分考虑分析,二是问题都有记录,便于评审,三是出了问题,好打板子。

单板归一化

除了器件归一化,更高一个层次的归一化,就是单板归一化。(单板这个概念,我稍微澄清一下,我刚到华为的时候,也觉得这个词很奇怪。因为通信设备,都是机框,背板,加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板,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就叫做“单板”,硬件工程师,一般也叫做“单板硬件”)

单板归一化带来的好处,首先是电路的种类少,电路的种类少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生产成本降低,二是硬件维护成本降低,三是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降低。

第一、单板归一化的先决条件首先是处理器归一化。其实,华为的有的产品这点做得其实不好,X86、MIPS、ARM、PPC全部都用个遍,所以一个硬件平台,需要配备各种软件人员,操作系统搞N套,VxWorksLinux,BIOS各种配套。

第二、单板的归一化,要注意产品的衍生。第一个版本的机框上的单板所实现的功能,如果后续的产品可以使用,应该直接可以用,不需要再开发。如果不注意这点,第一个版本的单板,到第二版本时,发现不能相互借用。反过来,再修改第一个版本的电路板,来适应新版本。有时问题更糟糕,就是完全不能兼容,只好重新开发。单板的规划显得非常重要。

第三、单板归一化时,虽然电路部分兼容了,但是结构件不兼容。对于市场人员的配置来说,仍然是两种配置。一样是失败的。

平台归一化

那么如果发现不同的硬件平台的架构雷同,功能类似。那么机框也可以归一化。只需要制作不同的电路功能模块,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

但是不同的硬件形态都是有他存在的意义的,如果强行归一,市场未必会接受这种事情的发生。例如用一个运营商的平台去归一一个企业应用或者家庭应用的产品,可能就未必能够成功。

网络架构归一化

这个说法是我自己想的,早在08年的时候,华为就在讨论“云管端战略”了,当时不是很理解。当我们一个运营商平台部门,跟“服务器”的部门合并的时候,似乎理解了点什么。

当X86处理器足够强大的时候,所有的运算,不管是否性价比最高,都送到云端进行处理,那么所有中间的存储和计算都显得不重要了。那么整个网络的结构,就是终端+管道+云存储和云计算

网络架构归一化

既然计算和存储设备都是一样的,那作为运算和存储的设备,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样化了。这时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华为成立IT产品线,做重点战略投资的重要原因。

所以现在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网络节点和网络平台了,只需要超强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和宽广的通道,多样的终端。

5,“专题分析”是设计硬件最核心的工作,而不是画原理图

因为今天是周末,写点轻松点的。

先说个故事,传说哈,大家当笑话听。

早期,我大中华自研的潜艇,都是海蓝色的,跟军舰一样颜色“蓝灰色”。后来我大海军去参观前苏联的军事演习,发现俄国人的潜艇不是蓝色的,是黑色的。于是回来大讨论,为啥俄国人的潜艇是黑色的。猜想:一定是黑色在夜里面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油漆成黑色的。于是全国油漆大运动。后来才知道,原来俄国人的黑色不是油漆,是黑色的橡胶,消声瓦。于是我们也贴橡胶,可是我们贴了橡胶之后就潜艇跑不动了,因为我们的潜艇的动力不如别人。(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把发生时间改为清朝。)

为啥在这里说这个照葫芦画瓢失败的故事呢。我觉得很多硬件工程师有个误区,觉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于会使用几个软件(cadenceProtel),画画原理图,画画PCB。我早期的一份工作就这样,最大的本事就是照葫芦画瓢,抄Demo板,抄以前成熟的电路,如果碰到了新的电路设计,一般是按照参考电路先画出电路,再通过调试,去尝试,碰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硬件工程师工作流程

那么我现在的观念是,硬件工程师最值钱的地方是在于懂硬件原理,懂得电路分析,模电数电原理,电磁场理论,而不是会使用画图软件。

那么华为是怎样做电路设计的呢?为什么会有专题分析的说法呢?为什么电路设计的时候要做专题分析?

第一、例行的,每个电路一般都会做几个必选的专题:电源、时钟、小系统;把每个管脚怎么用,怎么接,对接的管脚的电平是否满足要求,都需要文档化,分析清楚。在选用新器件的话,对应硬件工程师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是其他公司,直接按照推荐电路设计就完事了。电源专题,需要分析电源需求,每种电源的电压范围,电流需求,动态响应,上电时序;时钟专题,针对每个时钟的输入的电平标准,频率,抖动等参数,时钟时序,并按照各种时钟解决方案进行优化;

第二、当电路设计过程中,碰到一些新的问题,之前团队中没有接触过的问题,或者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内容,会专门做这个问题点的专题分析:例如我们做过的一些双BIOS启动,摄像头的红外LED的驱动,主备倒换啊,之类的,就会把一个问题点分析透,然后再动手做画原理图。

第三、那么在开发硬件的时候,Demo只是作为参考,每一个依据都是来自于datasheet,除了看芯片的数据手册之外,还要仔细查看数据手册的勘误表errata,核对datasheet与Demo的差一点,如果器件有checklist还得核对checklist。曾经开发AMD的时候,datasheet、Demo、checklist,三个文档对不上的情况。也出现过,一个比较难复现的问题,后来查看了Errata,发现是厂家芯片升级了,修正了bug,而我们还在采购老版本的芯片。

第四、由于项目本身有交付时间要求,那么在有限时间内其实不可能做到每个问题点都做得深入透彻。那么问题来了:

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每个项目都有《问题跟踪表》,而硬件团队由于事情非常的杂,所以把这个表要用的非常好,不然丢东拉西很正常。我曾经把这个表应用到家里装修。这个表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记录,问题内容,责任人,完成状态,完成时间。但是只要你坚持用,你会发现,你问题不会跟踪丢,做事情会比较有条理,而且会有成就感。用了这个表以后,发现问题之后,先记录下来,即使现在不解决,那么也会识别他要不要解决,什么时候解决。其次、问题分优先级,任何项目都是带着风险前进的,那么识别出高风险的问题,优先解决高风险的问题,带着低风险的问题继续走。这也是华为电路设计中“0欧姆”电阻用的比较多的有一个原因,识别出风险之后,但是又分析不清楚,或者来不及分析,只好做兼容设计。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在你的设计过程中,你马虎对待,没有分析清楚的问题,最后一定会暴露出来。

所以,在“菊花厂”做硬件工程师,“专题分析”是设计硬件最核心的工作,而不是画原理图。

通过这个方法,用1~2个月做电路分析,而用1~2周时间画原理图,取代了,画图,调试,改版,再调试,在改版的形式。

多快好省,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那么硬件工程师有责任做很好的折衷和权衡。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

    文章

    34558

    浏览量

    253299
  • 智能硬件
    +关注

    关注

    205

    文章

    2352

    浏览量

    108035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ads8548并口读出来的数都是全0,为什么?

    这次采用ads8548作为AD芯片,采用pdf上的电路,用的是硬件模式,采集电压给的都是1V,busy信号也出来了,为什么并口读出来的数都是全0呢?
    发表于 02-05 07:19

    Simcenter SCADAS物理场测试与数据采集系统

    SimcenterSCADAS物理场测试与数据采集系统借助便携式设备到高通道数实验室系统的各种测试数据采集硬件,提高物理场测量的工作效率。为何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1:32 158次阅读
    Simcenter SCADAS<b class='flag-5'>多</b>物理场测试与数据采集系统

    ADTF为何能赢得奥迪、博世等巨头的青睐?

    AD/ADAS软硬件的快速发展对传感器数据采集的设计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挑战!奥迪、博世等巨头却纷纷选择ADTF开发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原因为何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09:53 4111次阅读
    ADTF<b class='flag-5'>为何</b>能赢得奥迪、博世等巨头的青睐?

    清华大学师生到访智行者科技交流学习

    近日,清华大学 “技术创新原理与实践” 研究生课程师生一行到访智行者进行交流学习。作为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一站,此次来访开启了一场深度的参观学习之旅。智行者董事长&CEO张德兆先生作为清华校友同时也是技术创业者,与到访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创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1:39 435次阅读

    创业家年会发布“人工智能+”案例,中科奇驭荣耀上榜

    近日,由创业黑马主办的“第16届创业家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年会以“AI新纪元 破局向未来”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业界精英、投资人、创业者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10:25 467次阅读

    声扬科技亮相香港未来科技峰会,李泽湘鼓舞创业者“时代英雄”

    2024年9月25日,香港X科技基金(以下简称HKX基金)联合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香港科技园公司、创科香港基金会、香港创科教育中心、XbotPark机器人基地在香港科学园高锟会议中心举办“香港未来科技路演路演峰会”,受到了来自大湾区的数百名投资人、媒体、科创精英的热情参与,现场座无虚席。声扬科技作为香港X科技基金被投企业参与亮相本次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15:34 298次阅读
    声扬科技亮相香港未来科技峰会,李泽湘鼓舞<b class='flag-5'>创业者</b>“时代英雄”

    THS4521接在dac902之后输出给tpa6211,扬声器中放出来的声音非常小怎么解决?

    电路如图所示,THS4521接在dac902之后,然后输出给tpa6211,但此时,扬声器中放出来的声音非常小,后来我去掉ths4521这一级之后,音量大小就有了很大改善,不知为何
    发表于 11-07 08:22

    箱子里找出来的示例:Air780E软件指南之TCP应用

    今天翻箱倒柜,把尘封已久的关于Air780E软件指南之TCP应用教程翻出来给大家展示展示:让我概述、环境准备、问题等方面来给大家说清楚。
    的头像 发表于 11-02 11:58 492次阅读
    <b class='flag-5'>从</b>箱子里找<b class='flag-5'>出来</b>的示例:Air780E软件指南之TCP应用

    深开鸿联合中软国际、粤科金融集团发布国内首个开源鸿蒙创业投资基金

    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该基金的发布标志着开源鸿蒙生态体系的建设再迎重要突破,将为国内开源鸿蒙创新创业者提供更为强大的资本支持和服务赋能。国内首
    的头像 发表于 09-30 08:07 873次阅读
    深开鸿联合中软国际、粤科金融集团发布国内首个开源鸿蒙<b class='flag-5'>创业</b>投资基金

    格灵深瞳亮相2024 ChinaJoy AIGC大会

    2024年7月26日,2024 ChinaJoy AIGC大会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召开。大会围绕“智周万物”的主题展开,邀请了来自国内外AIGC领域的代表专家、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以多个主题发言+圆桌Panel的形式,分享宝贵的经验和见解,共同探讨AIGC产业的新业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7:30 836次阅读

    这位来自大疆、霍尼韦尔的传感器专家,创业造机器人了

    核心技术负责人。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爆火,多条机器人核心传感器赛道获得市场和资本关注,如今,拥有传感器技术背景的创业者也进入这条赛道。 霍尼韦尔高级科学家、大疆激光雷达核心技术负责人、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这位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11:37 826次阅读
    这位来自大疆、霍尼韦尔的传感器专家,<b class='flag-5'>创业</b>造机器人了

    宇凡微:华强北创业者们,都在这个赛道掘金

    。 而这背后的功臣,是一批又一批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创业者。 作为全国货物品类最多的地方,华强北几乎能满足人类对电子设备的所有需求,消费者总能在此处买到市面上的爆款,企业总能在此处拿到最紧缺的货。 而根据市场
    的头像 发表于 06-19 09:21 548次阅读

    不要被价格战迷乱双眼,大模型竞争的关键在于生态

    API,而是继续使用去年10月发布的文心一言4.0版本。面对近期大幅降价的情况,两位创业者反应平淡,“本轮价格战确实吸引了大量公众关注,但对我们影响不大。”这两家创
    的头像 发表于 06-07 08:04 297次阅读
    不要被价格战迷乱双眼,大模型竞争的关键在于生态

    黄仁勋感谢台湾合作伙伴,张忠谋预测英伟达在AI产业将再增长

    他回忆起25多年前制造当时最为复杂的GPU——Riva 128的困境,当时,他们向台湾知名公司台积电求助,并得到了其创业者张忠谋的直接回应。黄仁勋深有感触地说,制造显卡需依赖DRAM技术,但那时的英伟达贫穷且缺乏经验
    的头像 发表于 03-25 10:18 747次阅读

    阿斯顿·马丁暂无豪华车市场布局规划

    原计划中,兰格将推出两款车型——超豪华轿车及SUV,并分别于2018年以及2019年以概念状态亮相。帕尔默指出,这类车型主要针对“科技创业者,那些驾驶特斯拉的人”,而非传统宾利和劳斯莱斯的传统客户群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3-04 13:48 36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