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机构(MDEC)和吉隆坡市政厅(DBKL)联合宣布引入阿里云ET城市大脑,人工智能将全面应用到马来西亚交通治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在第一阶段将应用到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281个道路路口,通过红绿灯动态调节、交通事故检测、应急车辆优先通行,来缓解吉隆坡拥堵的交通状况。
滴滴智慧交通战略,信号灯是切入口;阿里云城市大脑大数据战略,信号灯也是切入点,尽管智慧交通和城市大脑规划发展上并不完全相同,但就当下,他们对飚了。
滴滴于2018年1月25日正式发布“交通大脑”,已在全国20多座城市进行部署,从智慧诱导屏、智慧信号灯等智慧交通着手。
阿里云城市大脑在浙江省内成功布局之后也于2018年向省外、甚至是向国外拓展,相继在重庆、西安,包括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落地。
城市之争
2017年,阿里云以浙江省为根据地,相继在杭州市区、萧山区、余杭区,苏州、衢州、乌镇落地。从阿里云城市大脑目前的落地形式来看,主要通过与政府合作,从上至下来拓展市场。无论是杭州,还是重庆、西安等城市都有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撑,走出浙江,城市复制趋势明确。
2017年我们就开始讨论阿里云城市大脑向省外复制的可能性及复杂程度,2018年伊始,媒体相继爆出与重庆、西安、马来西亚等地签约城市大脑项目。
再看滴滴,自2017年3月在济南首次建设智慧信号灯之后,相继在武汉、成都、贵阳等20多座城市落地。截止2017年底,滴滴优化超过1200个信号路口,发布并上线100多块诱导屏产品、2条拉链潮汐产品,上线滴禹平台,实时反映50个城市交通运行情况。
据了解,滴滴2018年将计划优化10000个路口。推测一下,滴滴2017年优化超过1200多个路口,与20多座城市合作,那么10000个路口预计将在160多座城市落地。
从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阿里云和滴滴都在将智慧交通业务向更多城市拓展。圈地城市之争不可避免。
人才之争
阿里云和滴滴在各大城市快速复制业务的同时,需要落到实处的是过硬的技术与专业的人才。
首先,业务拓展需要更多人才。
其次,进入智慧交通需要更多行业人才。
第三,传统智能交通企业也开始发力信号优化、人工智能和精细化交通管理业务,除去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智能交通企业之间也存在人才之争。
过去一年,滴滴在交通行业人才招揽上下了大功夫,成立智慧交通FT团队,引援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刘向宏。过去几个月,更是不断从行业中挖掘专业人才,岗位遍及技术、市场、传播和管理,对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发展智能交通的决心和对交通专业人才的渴求可见一斑。
“落地”之争
何为落地?即行业用户对阿里云和滴滴智慧交通业务的认可。整体就互联网公司进入智慧交通领域来看,阿里云和滴滴并不能得到全行业人的认可,口碑上被认为是浮夸多一些,对专业的理解不够专业。
那么,获得行业的认可首先要做到几点。
第一,对交通行业的理解。
第二,了解用户需求,针对行业痛点,需要做切合需求的应用。交
第三,行业文化的融合。
而传统智能交通企业似乎正应了“传统”这个词,谨慎,低调,不善宣传。互联网企业与行业的结合,需要互联网企业再低调一些,行业视角再开拓一些,中间层寻找文化融合。
实际上,除去偏见和利益冲突背景下的评论,智能交通行业对互联网企业进入智能交通领域充满期待,期待发挥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数据及互联网思维上的优势,为行业带来真正的改变,帮助交通环境的改善。
合作伙伴之争
“合作共赢”是古往今来的战略。合作伙伴不仅能取长补短,还可以借势发力。
在城市大脑建设初期,阿里云就联合了13家企业,目前的杭州交通小脑也主要由中控信息、银江股份以及海康威视等企业共同完成项目。互联网企业缺少对交通行业的理解,而传统智能交通企业正好补充了这一短板,真正落地的项目离不开二者紧密的合作。
在过去一年的市场业务拓展中,滴滴已经与多家交通信号控制器厂商及信号优化服务商,包括振业优控、易华录、南京莱斯、海信网络科技、重庆攸亮、海康威视、多伦、上海骏码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进互联网+智慧信号灯的升级换代。
结语
城市竞争、人才竞争、合作伙伴竞争等,注定这是一场激烈的圈地之战。谁是王者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有更多的城市能引入互联网+交通发展模式,以期待在不断的试错中,为传统交通管理和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
阿里云
+关注
关注
3文章
956浏览量
43047 -
智慧交通
+关注
关注
5文章
706浏览量
26927 -
滴滴
+关注
关注
1文章
193浏览量
12974
原文标题:GGAI 智慧城市 | 阿里云城市大脑 PK 滴滴智慧交通
文章出处:【微信号:ggservicerobot,微信公众号:高工智能未来】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