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固态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卓越,哥伦比亚与DGIST团队揭示正极极性绝缘载体关键作用

清新电源 来源:清新电源 2024-11-13 10:36 次阅读

研究简介

长期以来,固态锂硫电池的研究者们一直关注于提升硫正极载体材料的导电性,但哥伦比亚大学Yuan Yang(杨远)教授团队和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Jong-Sung Yu(유종성)教授团队发现具有更低导电性和更高极性的载体材料反而更有利于硫正极的循环稳定性。这一颠覆传统认知的研究成果以“Enhanced Cycling Stability of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y through Nonconductive Polar Hosts”为题发表在期刊Nano Letters上。Tianwei Jin(金天威)为本文第一作者。

研究概述

锂硫电池具有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低廉的成本,但是硫正极在循环中电子电导率低、体积变化率大、放电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多硫化物溶于电解液(即穿梭效应)等问题制约了该电池体系的发展。起初研究者们将硫单质填充于多孔碳载体中以增强其电子电导,随后人们指出氧化物等极性载体材料由于其与多硫化物的良好键合能够抑制穿梭效应,但穿梭效应仍没能得到完全解决。 随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逐渐成熟,固态锂硫电池逐渐成为锂硫电池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由于其不再存在穿梭效应,研究者们致力于研发不同的多孔碳载体以增强硫单质的电子电导,但这些正极材料普遍存在明显的容量衰减。哥伦比亚大学Yuan Yang教授团队和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Jong-Sung Yu教授团队发现该衰减来源于1.碳载体诱导其相邻固态电解质分解(ACS Energy Letters 2019, 4 (10), 2418-2427)和2.碳载体由于其低极性而与S/Li2S没有足够键合,导致硫在体积变化的过程中与载体失接触(Nano Letters 2013, 13 (3), 1265-1270)。

1aa375fe-9065-11ef-a511-92fbcf53809c.png

图1. 固态锂硫电池正极充放电示意图。当使用碳载体时,硫与载体存在失接触问题,且载体周围的电解质会加速分解,因而会导致容量衰减;当使用二氧化硅载体时,二氧化硅与S/Li2S存在键合,且其电子绝缘性使其与电解质兼容,因而极大减缓了容量衰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两团队联合将绝缘且具有极性的二氧化硅多孔载体应用到固态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中,成功地将硫正极的循环稳定性提升至室温C/5充放电500次后仍具有1446 mAh/g的比容量,且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基于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团队颠覆传统观念地提出固态锂硫电池正极载体设计需要满足的两点条件:1.载体需要有适度的电子电导以同时满足电解质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电导;2.载体需要具有一定的极性以与Li2S成键,以避免活性材料的失接触,而这一点在过去的固态锂硫电池工作中往往被忽略。该发现对于固态锂硫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文导读

1acb8b48-9065-11ef-a511-92fbcf53809c.png

图2. 二氧化硅载体(platelet 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 pOMS)和碳载体(platelet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pOMC)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a-d) pOMC/S70的(a)SEM图像, (b)TEM图像, (c,d)对应的(c)C和(d)S的HAADF-STEM EDS图. (e-h) pOMS/S70的(e)SEM图像, (f)TEM图像, (g,h)对应的(c)Si和(d)S的HAADF-STEM EDS图. (i) S, pOMC, pOMC/S70, pOMS和pOMS/S70的XRD图谱. (j) pOMC, pOMC/S70, pOMS和pOMS/S70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 (k, l) pOMC/S70和pOMS/S70的高分辨率S 2p XPS谱图, 单质硫作为对照. (m) SiO2-Li2S和C-Li2S界面结构的DFT计算。

图2表明所合成的二氧化硅载体(platelet 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 pOMS)和以pOMS为模版所制备的碳载体(platelet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pOMC)具有相似的结构。两者均为六边形纳米薄片,纳米孔贯穿薄片厚度方向且孔间距约为9.8 nm,硫均匀地填充于这些纳米孔中,这样硫中的电子和离子的传输距离为纳米尺度,因此即使硫单质的电导不甚理想,充放电时的过电位也不会过于严重。在相似的结构性质之外,两个载体材料具有两点不同,一是电子电导,二是与S/Li2S的键合。过往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硅与Li2S有吸附作用而碳没有,研究团队进一步用XPS表明其所合成的二氧化硅载体与S也有显著的键合。

1b10d3c4-9065-11ef-a511-92fbcf53809c.png

图3. 分别使用碳载体(pOMC)和二氧化硅载体(pOMS)的全固态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 硫负载量为1 mg/cm²的Li-In|LPSC|pOMS/S70和Li-In|LPSC|pOMC/S70电池的循环性能以及(b, c)它们对应的电压曲线图. (d) 经过150次循环后Li-In|LPSC|pOMS/S70电池的倍率性能(完整的循环性能见图S6)。(e) 硫负载量为1.7 mg/cm²的Li-In|LPSC|pOMS/S70电池的循环性能。所有电池以C/20进行首圈充放电, 随后以C/10或C/5进行后续循环, 并以C/20的截止电流进行恒电压步骤,1C基于所有电池的第一次充放电中的平均比容量定义为1000 mA/g,所有电池均在室温下进行循环。 这两点区别使二氧化硅载体和碳载体在全固态锂硫电池中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电化学循环性能。pOMC/S70 (载体与硫的质量比为3:7)在首圈放电中放出1430 mAh/g 的比容量,但是只有1082 mAh/g (75.7%)的容量可被充回,并且在50圈的C/10充放电后放电比容量仅余649 mAh/g。这是由于碳载体导致了活性材料失接触和电解质分解导致了离子电导恶化。 与此相对的是,pOMS/S70 在首圈放电中放出 1087 mAh/g 的比容量,其中有 1034 mAh/g(95.1%)可被充回。在经历明显的活化过程之后,放电比容量在40圈之后升至1318 mAh/g,并在500圈的C/5室温充放电之后维持在1446 mAh/g,这是迄今报道文章中最佳的室温循环容量和稳定性之一。此外,pOMS/S70展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高面载性能,进一步说明硫正极的电子电导可以通过减小硫的尺寸和选择合适的碳导电剂来实现,而不仅是依赖于高电导载体。 作者同时诚实地指出,尽管pOMS/S70具有比pOMC/S70更好的循环稳定性,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更大的过电位(0.59 V vs. 0.36 V in the initial cycle, Fig. 3b,c)。这表明载体需要有合适的电子电导以同时满足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更高的硫面载量。

1b37a62a-9065-11ef-a511-92fbcf53809c.png

图4. pOMC/S70和pOMS/S70正极的形貌和化学演变. (a) pOMC/S70正极在循环前和循环10次后的SEM图像. (b) pOMS/S70正极在循环前和循环10次后的SEM图像. (c) pOMC/S70正极在循环10次后的SEM图像及对应的Cl, S, 和P元素的EDS图. (d) pOMC/S70正极在循环10次后的FIB-SEM图像及对应的Cl, S, 和P元素的EDS图. (e) pOMS/S70正极在循环10次后的SEM图像及对应的Cl, S, 和P元素的EDS图. 所有循环后的正极均于3 V vs. Li/Li+的条件下取出进行表征, 硫负载量为1 mg/cm², 初始循环以C/20进行, 随后的九次循环以C/10进行, 循环均在室温下进行。

1b673b2e-9065-11ef-a511-92fbcf53809c.png

图5. pOMC/S70和pOMS/S70正极的XPS谱图. pOMC/S70正极在循环前和循环10次后的(a) S 2p, (b) P 2p, 和 (c) Cl 2p XPS谱图。pOMS/S70正极在循环前和循环10次后的(d) S 2p, (e) P 2p, 和 (f) Cl 2p XPS谱图。所有循环后的正极均于3 V vs. Li/Li+的条件下取出进行表征, 硫负载量为1 mg/cm², 初始循环以C/20进行, 随后的九次循环以C/10进行, 循环均在室温下进行。

循环后的正极表征结果验证了作者的假设。pOMC/S70正极在循环后出现了巨大的形貌变化,而该变化来自于固态电解质的分解;而pOMS/S70正极在循环后的形貌和化学性质基本保持不变,得益于其对固态电解质分解的抑制。此外,pOMC/S70正极在循环后有较强的Li2S信号,很可能来源于碳载体与S/Li2S的弱键合所导致的Li2S失接触,这也对应了其75.7%的低首圈可逆性;而pOMS/S70正极在循环后的Li2S信号很弱,得益于二氧化硅载体与S/Li2S的强键合,这也对应了其95.1%的高首圈可逆性。

总结与展望

该工作颠覆传统地提出了一种全固态锂硫电池中硫载体的新设计理念,即低导电性可以抑制邻近电解质的分解,而高极性可以抑制活性材料失接触的问题,从而增强全固态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硫的充分的电子传导可以通过减小硫的尺寸和选择适当的碳导电剂来实现,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高电导载体。作为示例,作者展示了一种与S和Li2S有强结合的二氧化硅载体,该载体使硫展现于远优于碳载体的循环性能,并通过FIB-SEM-EDS和XPS分析证实了其设想。本研究揭示了低电导、高极性的载体对全固态锂硫电池在减少电解质分解、稳定循环性能和达到满意的倍率性能上具有巨大的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绝缘
    +关注

    关注

    1

    文章

    442

    浏览量

    21962
  • 锂硫电池
    +关注

    关注

    7

    文章

    99

    浏览量

    13730

原文标题:固态锂硫电池极佳循环稳定性!哥伦比亚杨远、DGIST Jong-Sung Yu指出正极极性绝缘载体的关键作用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LED灯具散热设计中导热界面材料的关键作用

    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导热性能,通常可在-40℃至200℃之间高效工作。新型导热硅脂通过优化其填充物和基质材料,实现了极低的界面接触热阻,通常可降至0.05cm²·℃/W以下
    发表于 02-08 13:50

    北京大学庞全全电池再发Nature: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

    氧化物正极的全固态电池目前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高压下,正极与电解质之间不可逆的副反应以及高镍层状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机械降解阻碍了其稳定性和倍率
    的头像 发表于 01-20 12:33 358次阅读
    北京大学庞全全<b class='flag-5'>硫</b>基<b class='flag-5'>电池</b>再发Nature:硫化物基全<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硫</b><b class='flag-5'>电池</b>

    王东海最新Nature Materials:全固态电池新突破

    研究背景 全固态(Li-S)电池因其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安全性和长的循环寿命在下一代电池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09:28 476次阅读
    王东海最新Nature Materials:全<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硫</b><b class='flag-5'>电池</b>新突破

    稳定性锰基正极材料

    研究背景 富锰基层状氧化物(Li1+x[NiMnCo]1-xO2,LMR-NMC)具有氧阴离子氧化还原的额外容量和出色的价格竞争力,因而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LIBs)的潜在正极材料。然而,因为在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0:39 472次阅读
    高<b class='flag-5'>稳定性</b>富<b class='flag-5'>锂</b>锰基<b class='flag-5'>正极</b>材料

    原位焊接离子导电断点以实现高度可逆的全固态电池

        论文简介 本论文通过在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正极中引入五硫化磷(P2S5)作为焊接填料,有效解决了全固态电池(SSLSBs)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09:49 420次阅读
    原位焊接离子导电断点以实现高度可逆的全<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硫</b><b class='flag-5'>电池</b>

    定量识别掺杂位点:解锁富正极材料的高性能与稳定性

    研究背景 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对高能量密度电源需求的增长,锂离子电池(LIBs)的正极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大多数正极材料存在诸如储存能力低、动力学缓慢和电化学不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09:15 412次阅读
    定量识别掺杂位点:解锁富<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正极</b>材料的高性能与<b class='flag-5'>稳定性</b>

    钾离子辅助的多阴离子材料—钠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的新机制

    小于4%的体积变化和高达10000次的超长循环稳定性,这一发现不仅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开发更安全、更持久的能源存储系统指明了方向。 研究背景 随着资源的有限
    的头像 发表于 12-04 10:15 555次阅读
    钾离子辅助的多阴离子材料—钠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长<b class='flag-5'>循环</b><b class='flag-5'>稳定性</b>的新机制

    高效能440V变380V变压器:满足哥伦比亚能源需求的优选

    高效能440V变380V变压器:满足哥伦比亚能源需求的优选 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电力设备的跨国流通日益频繁,特别是高效能变压器,它们成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关键。对于哥伦比亚这样
    的头像 发表于 12-02 17:27 249次阅读
    高效能440V变380V变压器:满足<b class='flag-5'>哥伦比亚</b>能源需求的优选

    Nat. Commun.:新型固态电池负极,高稳定、快充

    面临的关键的挑战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成本、枝晶形成的不稳定性以及快速充电问题。近年来,铌氧化物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快速充电能力和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10:52 397次阅读
    Nat. Commun.:新型<b class='flag-5'>固态</b><b class='flag-5'>电池</b>负极,高<b class='flag-5'>稳定</b>、快充

    物联网行业中的常用电池方案_电池

    1.电池简介 酰氯(Li/SOCl2)电池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1:22 654次阅读
    物联网行业中的常用<b class='flag-5'>电池</b>方案_<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亚</b><b class='flag-5'>电池</b>

    工控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工业前进的重要动力。在这一进程中,工控机(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简称IPC)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工控机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6-28 18:03 975次阅读

    晶振频率稳定性关键指标与影响因素

    晶振频率稳定性是评价晶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晶振频率随外界条件变化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对晶振频率稳定性的影响:1. 工作温度:晶体的物理特性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发表于 05-17 15:34

    将废正极材料升级为高稳定性电池的双功能催化剂!

    (Li-S)电池是由一系列逐步转换氧化还原反应充放电的,由于其低成本、高比容量和环境可持续性,在其他电化学器件中脱颖而出,然而,多硫化物(LiPSs)的缓慢反应动力学、大体积波动
    的头像 发表于 05-11 10:41 1137次阅读
    将废<b class='flag-5'>正极</b>材料升级为高<b class='flag-5'>稳定性</b><b class='flag-5'>锂</b><b class='flag-5'>硫</b><b class='flag-5'>电池</b>的双功能催化剂!

    运放稳定性的判断原理的补偿原理?

    有反馈的运放是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反馈支路,但是在电路上输入和输出也是通过反馈支路直接电气连接的,为什么不考虑输入经反馈支路到输出端的电路作用? 由反馈之路的数学关系可得知反馈运放的稳定性数学关系,1
    发表于 05-06 22:09

    M8_8pin接头在电子设备中的关键作用

      德索工程师说道在电子设备领域,连接器的选择与应用对于设备的整体性能与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M8_8pin接头因其出色的设计、坚固的结构和优越的电气性能,在电子设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M8_8pin接头在电子设备中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4-22 17:34 603次阅读
    M8_8pin接头在电子设备中的<b class='flag-5'>关键作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