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内卷下,MCU厂商面对的机遇有哪些?

Big-Bit商务网 来源:Big-Bit商务网 作者:Big-Bit商务网 2024-11-22 14:14 次阅读

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MCU领域,国内MCU厂商都在如何拓宽市场打造新增量?又是如何优化成本?

电机领域,MCU的性能和成本一直是衡量产品竞争力的两大核心指标。随着工业4.0的深入发展,电机控制系统正向着更高效、更智能、更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而MCU作为这一变革的驱动力,其市场趋势和成本控制策略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随着MCU产品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MCU厂商必须持续投入研发;另一方面,价格战愈演愈烈,成本压力不断上升,企业需要在保持产品质量甚至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此外,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产品的定制化和快速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下国内MCU厂商都在如何拓宽市场打造新增量?又是如何优化成本?在2024中国(秋季)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期间,我们与一些MCU厂商就市场新机遇和降本方案进行了探讨。

wKgaoWdAIVWAAyIwAAH1EAQRZBw04.jpeg

01 | MCU市场两极化:入门级厮杀激烈,高端应用空间巨大

竞争白热化,是大多数受访MCU厂商对如今市场环境最共性的感受。

“目前国内MCU领域同质化竞争已经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很多同行都在比拼低价,通过降价来冲销量,这导致MCU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元能芯市场总监王磊说道。

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集中在入门级MCU领域,在这个MCU细分领域,很多MCU企业可能通过低价策略取得了销量,但是很难保证利润。

另外,笙泉科技产品企划行销部专案经理王骏维认为,低压应用领域的产品价格相对便宜,技术门槛更低,因此包括国内和国外的许多MCU厂商,都集中布局在低压应用领域这也使得低压应用领域成为一片红海市场。

睿兴科技研发总监萧经华认为:“过去MCU厂商一款产品就能覆盖多个应用领域,因此对利润把控能力相对强;现如今同质化的产品多如牛毛,且都集中在中阶和低阶应用市场。这个区间市场需求量最大,但是相对内卷更严重、利润更低。另一方面,企业在高算力、高可靠度、高能效的高端市场布局较少,这部分市场虽然技术门槛更高,但是突破后能取得的利润空间也更大。”

wKgZoWdAIVaAY9vjAAG3BI_16pw44.jpeg

虽然MCU企业普遍认为布局高端市场是破内卷的一个思路,但是实际操作上并不容易,灵动微电子市场经理邬正鑫表示,发力高端MCU市场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邬正鑫以灵动微的发展经历来举例:“如果布局电动工具赛道,整体模式相对短平快,也许半年就能有盈利,但是竞争也相对激烈;但以应用相对高端的大家电领域为例,灵动微在洗衣机赛道的市场份额较为可观,但从灵动微开始供应第一个芯片订单,到如今批量供应,中间也经历了3年多,所以想做好高端市场,需要有耐心和战略定力。”

02 | 内卷下,MCU厂商面临哪些市场增量机会点?

虽然MCU市场整体呈现内卷态势,但是MCU厂商也洞察到一些机遇。

首先是MCU与AI的集成。

元能芯市场总监王磊说道,国外一线品牌已经有产品案例,但是国内尚处蓝海,“类似于智能手机对于用户习惯的数据生成,芯片应用也同样需要大数据AI模型。例如空调,当经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后,芯片就能通过数据设置合理的参数特性,以达到制冷效果的最优化。目前这种趋势已经出现在智能家居应用领域,通过通信更快、连接性更强的集成芯片,以实现万物互联,提升终端应用的效率和定制化。”

其次,32位MCU应用将会越来越多。笙泉科技产品企划行销部专案经理王骏维认为,从布局动向来看,近些年国产头部MCU厂商已经明显将产品重心从8位MCU转向更多布局32位MCU。

另外,萧经华认为,从系统方案来看,高速运转电机,以及高压应用下的低能耗方案也是MCU厂商当前面临的增长点。

wKgaoWdAIVeAERfdAAGoxYYMXkI99.jpeg

除以上方向外,高端应用领域的国产替代是国内MCU厂商当前的另一个机遇。

睿兴科技研发总监萧经华说道,目前国内MCU产品更多应用在消费型产品上,但是再进阶到工业级、车规级产品等领域,国内MCU市场暂时还需要大量向国外MCU厂商采购。

萧经华举例,比如无人机电驱对稳定性和算力要求就很高,但是目前国内厂商很难完全满足,因此相关产品的MCU主要是从国外采购。这个市场也是国内MCU厂商面对的机会。

对于国产替代,灵动微电子市场经理邬正鑫也表示,家电领域目前国外厂商的MCU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我们希望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性价比,争取能取得更多市场,这样能够实现营收和利润的新增长。”

wKgZoWdAIVeAXkwuAAGD1T5c-X016.jpeg

赛元微电机产品线产品经理王谦敏表示,基于国产替代的趋势,芯片厂商需要坚守品质和可靠性,不单单在资源和性能上可以PK国际一线品牌,更要在可靠性和品质上对标,才能真正的实现国产替代。

在具体应用领域,邬正鑫表示除了近几年行业热门的高速风筒和电动牙刷外,当下非常看好机器人应用领域,或许这将成为下个爆发的风口赛道;另外,BLDC电机的控制方式已经在很多场景得到应用,未来BLDC能开发更多应用场景,就将给行业带来新的增量。

03 | 市场内卷,MCU厂商加码成本控制方案

在开拓市场新增量的同时,MCU厂商也在不断探索成本优化方案。

一方面,成本控制与优化能够改善MCU厂商在内卷环境下的经营情况,另一方面,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够使相同性能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MCU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是晶圆成本。

笙泉科技产品企划行销部专案经理王骏维表示,笙泉科技主要是通过较大的晶圆采购量来降低相关成本,“我们会先把重心放在产品的市场推广,把订单量做大后,我们晶圆采购量也相应更大,这时我们就能分摊成本,达到降本的目的。”

wKgaoWdAIViAK00tAAHBNCXfl3o71.jpeg

此外,封装成本也是MCU在成本核算方面的重要指标。

灵动微电子市场经理邬正鑫介绍,为减少客户板级BOM成本,将多个 IC 合封在一起,如常见的MCU+预驱+LDO/DCDC的组合,可以减少封装成本,同时在满足产品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小芯片面积。

同时,成本构成还有一个关键是软件运营和维护所带来的成本。元能芯市场总监王磊介绍,无论是电机产品,还是主控类IC产品,软件相关的责任投入核算下来也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因此,元能芯通过提供更简单的调级界面以及更好的软件开发工具,以缩短客户使用我们产品的开发周期,这样能优化客户的产品结构线,本质上也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

04 | 总结

采访中,各厂商对当下MCU共同的感受是卷,主要体现在价格上。

但细分市场来看,内卷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应用市场,而性能更高、算力更强,相应技术门槛更高的高阶产品市场目前还存在机会;另外,近些年行业热门的BLDC电机市场仍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此外,对于国内MCU厂商来说,国产替代依然是机会点,尤其是在工业级、车规级产品应用中,目前国产MCU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这意味着随着产品性能优化、技术进步以及成本控制,国产MCU未来将有望在高阶市场取得更多市场份额。

而在内卷的市场环境下,成本控制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受访的MCU厂商均从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等方面优化成本方案,以取得更强的产品竞争力和更优的经营状态。

总的来说,当下MCU市场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MCU厂商来说,如何在这种浪潮下抓住市场带来的机遇,推动技术升级与进步,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mcu
    mcu
    +关注

    关注

    146

    文章

    17370

    浏览量

    352994
  • 工业4.0
    +关注

    关注

    48

    文章

    2019

    浏览量

    118987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思瑞浦因“市场太卷”解散团队,国产MCU何去何从?

    相关岗位,因此后续该公司大概率将放弃MCU业务。   有业内人士表示,思瑞浦解散MCU团队,可能主要是因为MCU市场过度内卷,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那么,过度
    的头像 发表于 11-05 01:15 2912次阅读
    思瑞浦因“市场太卷”解散团队,国产<b class='flag-5'>MCU</b>何去何从?

    MCU在车载系统中的展望

    维护等功能,进一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市场增长前景 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在自动驾驶、电气化和互联技术进步的推动,全球汽车微控制器MCU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从2024年的17.32亿美元增长到
    发表于 01-17 12:11

    大模型,在内卷中寻找出口

    逃离内卷的堰塞湖,所有模厂2025年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如果大模型是水和电,那么用户和开发者拧开开关,究竟能得到什么?
    的头像 发表于 12-24 13:39 422次阅读
    大模型,在<b class='flag-5'>内卷</b>中寻找出口

    产业&quot;内卷化&quot;磁性元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产业内卷的大环境,磁性元件行业究竟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又该如何在利润空间不断紧缩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 伴随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与精细化,磁性元件产业逐渐步入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1:09 243次阅读
    产业&quot;<b class='flag-5'>内卷</b>化&quot;<b class='flag-5'>下</b>磁性元件面临的<b class='flag-5'>机遇</b>与挑战

    国产MCU厂商第三季度取得亮眼成绩!

    今年MCU市场整体回暖明显,多家国内MCU厂商迎来销售的显著增长,这也直接体现在了多家上市企业的季度报上。 作为智能设备的核心元器件,微控制单元(MCU)成为科技消费市场的“晴雨表”。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0:32 290次阅读
    国产<b class='flag-5'>MCU</b><b class='flag-5'>厂商</b>第三季度取得亮眼成绩!

    国产MCU厂商,靠什么从内卷中脱颖而出?

    导语在当下内卷的大环境,航顺芯片是如何消除内卷,突破高端的?当前,全球半导体行业正经历寒冬。受经济环境疲软、消费需求减弱、库存调整等因素影响,半导体市场增速显著放缓。在这种背景,半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16:20 408次阅读
    国产<b class='flag-5'>MCU</b><b class='flag-5'>厂商</b>,靠什么从<b class='flag-5'>内卷</b>中脱颖而出?

    “反内卷”的智能座舱向何处去?

    前段时间,有一个声音在汽车圈回荡:别卷了! 中国几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打响了“反内卷”第一枪,蔚来、吉利、小鹏甚至新入局的小米,都对“卷周榜”表示不满,认为周榜是低水平内卷,大家都在比谁的价格更低,而
    的头像 发表于 10-21 16:37 276次阅读
    “反<b class='flag-5'>内卷</b>”的智能座舱向何处去?

    全球视野的海外爬虫IP:趋势、机遇与风险

    在全球视野,海外爬虫IP的使用呈现出一系列趋势,同时也伴随着机遇与风险。
    的头像 发表于 10-15 07:54 282次阅读

    光伏行业内卷还有多久?

    至暗时刻是否已经过去?光伏行业的内卷还要持续多久?磁性元件企业又该如何破局?这篇文章通通为你解答! 当前两年如火如荼的光伏行业,利润变得比家电行业还要低的时候,光伏行业未来的出路在哪,就变成了很多光
    的头像 发表于 10-11 11:28 284次阅读

    国产8位MCU为什么能被国内的电子工程师大量应用?

    长期以来,高端MCU市场一直由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需求的日益增长,国产MCU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8位MCU,因其成
    发表于 09-26 15:02

    降本增效大势所趋,电控MCU内卷加剧,本土厂商如何破局?

    电控市场竞争激烈,本土MCU厂商该如何应对?来看中微半导是怎么通过技术创新找到突破口的。 近年来,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 预计到2025年,电动工具市场的规模将
    的头像 发表于 09-23 10:50 347次阅读
    降本增效大势所趋,电控<b class='flag-5'>MCU</b><b class='flag-5'>内卷</b>加剧,本土<b class='flag-5'>厂商</b>如何破局?

    RISC-V在中国的发展机遇有哪些场景?

    RISC-V在中国的发展机遇广泛存在于多个场景,这主要得益于其开源、开放、简洁、灵活等特性,以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大国和信息技术市场的重要地位。以下是一些RISC-V在中国的主要发展机遇场景
    发表于 07-29 17:14

    AR眼镜:医药厂商降本增效新利器

    在快速迭代的医药行业中,每一分效率的提升都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与成本节约。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特别是疫情带来的挑战,医药厂商们正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让我们一同探索AR眼镜如何成为医药厂商
    的头像 发表于 07-23 13:39 356次阅读

    2024年国内USB Type-C厂商机遇与挑战分析

    USB Type-C接口作为一种全新的连接标准,已经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24年,国内USB Type-C厂商将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全面分析和应对,以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增长。
    的头像 发表于 04-25 19:05 410次阅读

    智能驾驶 | 34家厂商车规MCU型号汇总,一图速览国产MCU上车进展

    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本文对现有的国产汽车MCU做了整理。 图注:国产汽车MCU型号(不完全统计) 车身控制、电机驱动等应用较为常见 国产MCU在汽车的应用比较多见的是车身控制和电机驱动,表明国内
    的头像 发表于 04-07 16:07 2231次阅读
    智能驾驶 | 34家<b class='flag-5'>厂商</b>车规<b class='flag-5'>MCU</b>型号汇总,一图速览国产<b class='flag-5'>MCU</b>上车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