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同商用场景的大多区域都十分相似,但非标准化的场景属性无法避免的导致了不少corner case。面对狭窄场景,“强悍”的商用清洁机器人迎来了自己的“职业危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服务业比重提升,商场、写字楼等细分场景不断扩容,商用清洁需求也在同步增长。加之清洁标准的提升以及用工难的问题出现,商用清洁机器人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
但时至今日,机器人的疯狂增长阶段成为过去,行业态势愈发内卷,如何找到新增量再度成为了玩家们的共同难题。在内外压力下,过去大刀阔斧式的策略已然行不通,重新深入场景需求,解决核心痛点成为了玩家们的默契选择。
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商用清洁机器人不仅进入了商场、写字楼、酒店、医院等大型场景中,较小的餐厅、便利店等场景也早有身影。这些场景或大或小,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拥有窄过道、桌椅、闸机等狭窄区域,然而现有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几乎均是中大型的产品形态,这意味着机器人无法全面覆盖场景,仍需要人工干预和辅助。
如何填补覆盖空白?嗅觉敏感的玩家们,迅速找到了解决方案。可以看到,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批中小型产品,如科沃斯程犀清洁机器人、海尔B3清洁机器人、萤石BS1清洁机器人等,甚至部分玩家通过将自己的大小产品相互组合,实现协同作业,在解决场景覆盖难题的同时,还提升了清洁效率。可以预见,这一策略,或将成为新的趋势。
开发小型机器人,面临哪些难题?
人们会惯性的认为小型机器人只是中大型机器人的等比缩小版。但事实上,现有的机器人技术并不能直接移植。在设计产品之初,小型机器人承担的任务不只是中大型机器人的补充,还需要具备独立作业能力。这意味该产品需要兼顾体型和性能。
它不仅需要体型小巧,质量更轻,能够自由穿梭狭窄区域,还要保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软硬件的成本,以降低整机售价。
在这些要求之下,如果直接移植现有的商用机器人技术方案,不仅成本较高,对于安装空间也具有一定挑战。此外,计算平台、MCU、底盘驱动等单元也需重新适配,因此,导致产品研发有着一定难度。
高度集成,一站式完成机器人开发
作为行业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供应商,INDEMIND对于大、中、小商用机器人平台均有着丰富的全栈开发经验。公司推出的商用机器人解决方案「商用机器人AI Kit」不仅被多家国内外巨头采用,合作的量产机型也已在欧美多个国家批量部署,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而在中大型机器人领域之外,INDEMIND对于中小型机器人也较早布局。
基于成熟的「商用机器人AI Kit」,INDEMIND解构重组,加入了全新的轻量化模型,对于空间需求和硬件性能大大降低,最终推出了中小型机器人解决方案「商用机器人AI Kit Lite」。该方案采用以双目立体相机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支持接入市面上不同品类的主流传感器,能够适应各种室内外环境,满足机器人导航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决策交互等多种必备功能的实现,功能表现完全不输于中大型商用机器人。适用于10-50kg级的各种中小型机器人。
基于「商用机器人AI Kit」的原生算法优势,在功能方面,方案能够对全域的障碍物和不同区域场景进行监测和识别,并根据识别到的语义信息,实时构建三维语义地图。在避障方面,除了静态障碍物,还能够有效识别悬浮型障碍物、运动障碍物等,实时更正运行路线。INDEMIND还专门研发了智能决策引擎技术,结合基于立体视觉技术带来的强大感知和认知能力,能实现主动安全、智能作业、自然交互等多种智能功能。
开机即用+多机协同,易用性和可用性并行
搭载该方案的机器人无需预部署,到达新场景开机即可使用,且变更场景后,机器人也能自主更新地图,无需技术人员参与。同时,还支持多层地图及全局调度,具备智能梯控系统,实现多楼层灵活作业。
方案还具备多机协同机制,基于INDEMIND机器人协作开放平台,能够让任何符合标准的机器人设备实现与平台下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协同作业、位置信息共享、自主调度等等。
审核编辑 黄宇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455浏览量
20726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