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专栏作家 李瀛寰
自从去年华为(微博)企业BG成立,华为开始向企业业务领域转身,思科与华为的对峙,火药味渐浓。
6月份,在华为 “云引擎,承未来”的活动上,何达炳更是毫不掩饰华为的野心:“今年我们就会成为中国ICT市场第一名。”
前不久,华为在海外做了一次品牌调研,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虽然华为一直被排斥在美国市场之外,但华为在美国的知名度,明显比西欧高很多。华为企业业务BG营销部总裁何达炳开玩笑说:“是思科钱伯斯在美国给华为做了很好的宣传。”
钱伯斯对华为很警惕,每每被问及竞争对手,钱伯斯一定提到华为,却不承想这一举动给华为带来了品牌效应。
华为交锋思科
5月6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Interop 2012上,华为的展台就矗立在思科的对面,打起了擂台。而华为展出的Cloud Engine 12800核心交换机产品线更把思科这个对手震撼了:“思科很多人跑来华为展台看这个产品。”
Cloud Engine 12800核心交换机可以支持128个8端口 100GE传输,而思科的同类产品仅支持2端口 100GE传输。
尽管连思科这个对手都不太相信华为能做出这样的产品,但华为还是拿来了。而且率先在北美亮相,直奔思科的后院而去。
6月6日,华为正式在中国推出Cloud 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暨Cloud Fabric解决方案。这款可以提供业界最大的单框48T交换容量的交换机产品,据华为企业业务CEO徐文伟(微博)称,CloudEngine12800的交换容量三倍于业界水平,“至少领先行业1年”。
企业用交换机领域历来是思科排兵布阵的重点领域,华为的突破难怪会引来众多“侧目”。
6月初,在印度班加罗尔,思科公司全球化总裁Anil Menon终于按捺不住,直接说道:“华为的一些弱点是非常严重的。同时,我们要让它显现出来,不只是在这里,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将在解决方案和创新方面打败华为。”
Anil Menon称,思科的作战计划涉及解决方案,而这正是华为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企业市场方面,但同时却是思科的强项。对此,一位华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对此评论表示遗憾,并称华为一直“对思科非常尊重”。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首席研究分析师Naresh Singh称,尽管思科一直是市场的领导者,但诸如Juniper网络、惠普(微博)和华为这样的竞争对手,已经在不断地蚕食其市场份额。
何达炳在微博上回应了Anil Menon的说辞:“谁来判断华为创新能力?应该是市场和客户。”华为欢迎在“解决方案和创新”领域PK华为,这对客户和产业链是个促进,也是华为进入全球企业市场为ICT产业带来的价值。
华为企业业务扩张
当下早已经是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整个产业界都在关注ICT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大规模推进。
事实上,中国的ICT市场未来空间巨大,对华为而言,更是一个全新的机会。据华为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全球企业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0亿美元。与此相对应的是,消费者业务2700亿美元,运营商业务1500亿美元。
基于转型的考虑,华为于2011年年初就进行了公司业务架构调整,分别成立运营商BG、企业业务BG和消费者BG三大业务架构。而在驱动华为未来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企业业务是华为非常看重的一个领域,也是2011年华为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营销收入达到98亿元。
“华为企业业务BG在2011年的增速达到了57.1%,预计今年的增速将超过去年。”何达炳称,华为想要获得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以创新推出极具竞争力和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成立企业BG重要目的就是围绕客户需求,拉升研发、销售到服务平台。”二是迅速进行渠道拓展,依靠合作伙伴的力量,并实现共赢。
Cloud 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事实上就是华为在ICT市场的重磅炸弹,以“创新”为原则的一次突破。
徐文伟强调,华为之所以能快速推出CE12800系列,与其在IP领域的持续积累有关。虽然华为企业业务BG成立才一年,但华为在ICT产品的芯片、软件平台、硬件设计、工程能力等方面已经持续多年投入研发。
这款产品的推出,并非一朝一夕的神来之笔,而是“从2009年就开始投入,近1000人的研发团队持续努力的结果”,何达炳如此说道。
在6月6日的活动上,华为还同步发布了北美权威测评实验室Miercom对Cloud 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的测评报告。该测评报告中数据显示,Cloud Engine系列产品在转发性能和绿色节能方面的表现突出,CE12800单线卡达1T转发能力,支持高密24×40GE接口卡全线速转发,能充分满足数据中心网络大容量、无阻塞交换的需求;同时,Cloud Engine系列在能耗测试上亦有良好表现,体现了Cloud Engine系列交换机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除了产品上的创新之外,在渠道建设上,何达炳也颇为自信,在刚刚结束的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渠道大会上,有超过1200家渠道伙伴踊跃参会。据何达炳介绍,华为企业业务全球签约合作伙伴目前已发展至2200家。在ICT市场,华为特别强调合作共赢,坚持“长期被集成”的战略,以维持与渠道伙伴的稳定合作。
经过一年的扩张,华为企业业务BG人员已经达到2万人。“目前基本布局已经到位,下一步会发力市场。”何达炳表示。
欲成为中国ICT市场第一名
在4月底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按华为最新的战略发展规划,华为企业业务BG希望在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亿美元,届时这一收入规模将占到华为公司总收入的20%。
当时代周报记者问起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时,何达炳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话语里透着轻松:“2011年,华为企业业务BG已经实现营收98亿元人民币,而中国ICT市场的领头羊思科,去年的营收也仅有100多亿元。按过去的增速,今年,华为就会成为中国ICT市场第一名。”
华为出身于运营商市场,多年的锤炼已经让华为在理解客户需求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大,对运营商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这已经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事实上,在ICT市场、在中国市场,华为“快速反应能力”的施展空间会更大。在华为在与思科的战争中,华为的主场优势不可忽视。
对比思科的全球化战略,有国外分析师称,除了在印度为移动运营商设计了一款新的路由器ASR 901以外,思科并未达到其在班加罗尔建立全球中心时的预期目标。
先在中国ICT市场站稳脚跟,继而向全球ICT市场拓展,在何达炳看来,华为的目标非常清晰,直至成为华为的新业务核心。
华为企业BG担负着华为转型的重任,“压力有,但我们相信自己的实力。”在何达炳看来,保持创业的冲劲,华为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ICT市场领域,思科与华为的竞争刚刚开始。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市场,虽然华三通信此前表现强劲,但被惠普收购后,已经不足畏惧,这个市场将是思科与华为的战争。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