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翻转芯片技术已成为半导体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封装方法,在性能、尺寸减小和功能增加方面具有优势。本文概述翻转芯片技术,包括晶圆凸块制作工艺、组装方法和进展。
翻转芯片技术简介
翻转芯片技术由IBM在20世纪60年代初引入,涉及将芯片的有源表面直接通过导电凸块连接到基板上。与传统的引线键合相比,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由于互连更短,电气性能更好
更高的I/O密度
更小的封装尺寸
更好的散热性能
晶圆凸块制作工艺
晶圆凸块制作是翻转芯片技术中的关键步骤。两种常见的方法是模板印刷和电镀。
模板印刷
模板印刷是一种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晶圆凸块制作方法。过程包括:
通过模板将锡膏涂到晶圆焊盘上
回流锡膏形成凸块
图1说明了准备进行模板印刷的晶圆:
图1
该图显示了一个8英寸晶圆,每个芯片有48个焊盘,焊盘间距为0.75毫米。使用的模板具有不同的开口尺寸和形状,以优化凸块形成。
C4(受控塌陷芯片连接)晶圆凸块制作
C4凸块制作通常通过电镀完成,包括以下步骤:
溅射凸块下金属层(UBM)
涂布和图案化光刻胶
电镀铜和焊料
剥离光刻胶并蚀刻UBM
回流焊料形成球形凸块
图2说明了C4晶圆凸块制作过程:
图2
C2(芯片连接)晶圆凸块制作
C2凸块制作是C4的一种变体,使用带有焊料帽的铜柱。这种方法允许更细的间距和更好的热电性能。该过程与C4凸块制作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在焊料帽之前电镀铜柱。
图3显示了C2晶圆凸块制作过程:
图3
翻转芯片组装方法
有几种方法可以将翻转芯片组装到基板上。选择取决于凸块类型、间距和可靠性要求等因素。
C4或C2凸块的批量回流(CUF)
这是最常见的翻转芯片组装方法,包括:
在凸块或基板上涂助焊剂
将芯片放置在基板上
回流组件形成焊点
为提高可靠性而施加毛细管底填充(CUF)
图4说明了这个过程:
图4
低力热压键合(TCB)(CUF)
对于更高的引脚数和更细的间距,使用低力TCB:
涂助焊剂
将芯片放置在基板上
施加热量和低压力形成焊点
施加毛细管底填充
图5显示了这个过程:
图5
高力TCB(NCP/NCF)
对于更细的间距和更薄的封装,使用高力TCB和预先涂布的底填充:
在基板或芯片上涂布非导电糊料(NCP)或薄膜(NCF)
将芯片放置在基板上
施加热量和高压力同时形成互连并固化底填充
图6和7说明了这些过程:
图6
图7
用于可靠性的底填充
底填充对翻转芯片组件的可靠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有机基板上。它有助于分散应力并保护焊点免受热疲劳和机械疲劳。
图8显示了底填充分配过程:
图8
先进的翻转芯片组装:C2凸块的LPC TCB
翻转芯片组装的最新进展是液相接触(LPC)TCB工艺。这种方法提供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焊点高度控制。
LPC TCB的主要特点:
焊料在接触基板之前熔化
更短的键合周期时间(<4秒)
精确控制焊点厚度
图9说明了LPC TCB过程:
图9
LPC TCB的优势:
更高的产量(每小时可达1,200单位)
优秀的焊料润湿性
精确控制支撑高度
图10显示了使用LPC TCB的芯片上基板(CoS)组件的横截面:
图10
焊点质量和可靠性
焊点的质量和可靠性对翻转芯片组件非常重要。影响接头质量的因素包括:
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
焊点支撑高度
热循环性能
图11比较了不同工艺形成的焊点的界面微观结构:
图11
未来趋势和建议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不断发展,翻转芯片技术正在演变以应对新的挑战:
增加引脚数(高达10,000个)
减小焊盘间距(低至30μm)
更薄的芯片和基板
图12总结了不同翻转芯片组装方法的当前能力:
图12
对翻转芯片技术的建议:
对于大多数应用,在有机基板上使用C4凸块的批量回流和CUF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对于更高的引脚数和更细的间距,考虑使用小力TCB和C2凸块。
对于最高的引脚数和最细的间距,使用大力TCB和带有NCP/NCF的C2凸块。
关注LPC TCB等进展,以潜在地提高产量和焊点质量。
结论
翻转芯片技术继续成为半导体行业中的重要封装方法。通过了解各种凸块制作工艺、组装方法和最新进展,工程师可以为其特定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随着行业向更高集成度和更小的外形因素发展,翻转芯片技术将在实现电子设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6文章
50873浏览量
424072 -
晶圆
+关注
关注
52文章
4920浏览量
128037 -
先进封装
+关注
关注
2文章
409浏览量
249
原文标题:先进封装中的翻转芯片技术概述
文章出处:【微信号:芯长征科技,微信公众号:芯长征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