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西安交通大学:受章鱼触角接触行为启发的仿生触觉传感阵列

传感器专家网 来源:高分子科技 作者:高分子科技 2024-12-03 17:56 次阅读

01

内容概览

现有技术缺点

大面积制造困难:现有柔性压力传感阵列在大面积生产中难以实现高一致性。

稳定性不足:导电层易脱落,长时间使用后传感器阵列稳定性降低。

串扰问题:阵列中传感器单元间存在信号干扰,影响测量精度。

灵敏度与检测范围的矛盾:现有技术难以在保持高灵敏度的同时,适应宽广的压力范围。

创新点

仿生多级穹顶结构

受章鱼触手吸盘启发,通过多级穹顶微结构,实现灵敏度与压力范围的可编程控制。

多级穹顶结构受压逐渐接触电极,提供高灵敏度和宽压力检测范围。

可编程与定制化:灵敏度范围可调(0.15~0.29 kPa^−1),压力范围灵活(10~100 kPa),线性工作范围可变(0~7 kPa至0~40 kPa之间)。

嵌入式导电层

将银纳米线导电层嵌入PDMS微结构中,显著提升传感器耐久性(22,000次循环后性能仍稳定)。

低串扰设计:支撑隔离结构降低传感器阵列的串扰系数(从0.87降至26.62 dB),有效提高传感精度。

高精度制造工艺:采用喷涂与压印技术,实现晶圆级多像素阵列生产,高一致性和可扩展性显著增强。

应用场景

人机交互:精确检测触摸动作,用于智能交互设备。

电子皮肤:赋予机器人触觉感知,提升复杂环境中的操作能力。

医学康复:用于监测人类肌肉活动,支持康复训练与健康诊断。

图像识别:通过空间压力分布实现三维形貌测量。

总结

这项研究通过仿生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低串扰、高一致性和可定制性能的柔性压力传感阵列。其创新点包括多级穹顶结构、嵌入式导电层及支撑隔离结构设计,成功解决了传统柔性阵列的制造一致性、信号稳定性和性能调节难题。该技术在人机交互、医学康复和电子皮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未来高性能柔性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wKgZO2dN6M6AUhFtAAE-cjBSeB4340.png

文章名称:Biomimetic Contact Behavior Inspired Tactile Sensing Array with Programmable Microdomes Pattern by Scalable and Consistent Fabrication

期 刊:Advances Science

文章DOI: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08082

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邵金友(Jinyou Shao田洪淼(Hongmiao Tian

02

图文简介

多级穹顶结构传感器的灵感与感知机制

受章鱼触手的启发,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寸穹顶的可编程感知接触面的传感结构。该文制造的嵌入式微结构柔性压力传感器阵列与其他文献中的传感器进行了比较(图1i)。可以看出:

利用多级结构的逐步接触传感原理,可以提高大压力范围的灵敏度。仿生多级穹顶结构在加压时逐渐接触电极表面,突破了在大灵敏范围下保持高灵敏度的局限;

在压印过程中将导电材料嵌入微穹顶结构中,以提高稳定性,而高精度的压印工艺能够解决多像素阵列大面积扩展中各单元一致性差的问题;

支撑隔离结构有效提高了传感器阵列的串扰抗性。支撑隔离结构减少了传感器单元之间的应变传递,限制了由应变传递引起的机械变形,从而抑制了传感器阵列之间的信号串扰现象;

可模压成型的多像素高精度柔性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制造工艺确保了传感器单元性能的一致性,提高了传感器阵列的整体一致性。

wKgZO2dN6M6AfxQIABBej13wDzU155.png

图1. 受章鱼启发的多级穹顶结构传感器的传感机制及性能。a,b) 章鱼触手的传感示意图。c) 穹顶微结构组合的示意图。d) 嵌入式柔性压力传感阵列与多级穹顶微结构的示意图。e,f) 嵌入式多级穹顶微结构的导电原理。g) 多级穹顶微结构的尺寸示意图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h) 基于多级结构的大型传感器阵列。i) 所提出的嵌入式柔性传感器阵列与其他传感器阵列的性能比较。

触觉传感阵列的制造过程与表征

对于传感器阵列而言,实现传感器单元敏感结构的高一致性和大面积制造是获得传感器阵列高精度性能的前提,其制造流程如图2a所示。在该研究中,银纳米线的导电层通过喷涂和成型工艺嵌入到PDMS穹顶的微结构层中,并可控地制造出微结构的柔性压力敏感导电薄膜。交指电极则采用电子束蒸发涂层技术制造,压力敏感薄膜与交指电极通过热压工艺进行粘合和封装。

喷涂工艺在制造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喷涂后,测量了24个e)。

wKgZO2dN6M6AGRd3ABJQHzFbhaQ166.png

图2. 触觉传感阵列的制造过程与表征。a) 传感器阵列的制造过程。b) 在印刷前后模具表面银纳米线分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c) 导电层中银纳米线的平方电阻分布。d) 半球微结构中元素的分布。e) 灵活压力传感阵列的弯曲与折叠展示。

传感单元的感知特性

wKgZO2dN6M-AD5GDAAm9MxnZyqQ077.png

图3. 传感单元的传感特性。a) 抗串扰的支撑隔离结构示意图。b) 传感单元的灵敏度曲线。c) 在40 kPa压力下,传感单元的响应和恢复时间。d) 在不同压力下,传感单元的响应曲线。e) 在各种压力下,传感单元的I-V曲线。f) 在15 kPa下进行22,000次重复循环的传感阵列的循环稳定性测试。g) 对不同圆顶直径(D = 200 μm, D = 300 μm, D = 500 μm)的传感器压力响应测试。h) 对不同阵列周期(T = 1 mm, T = 1.5 mm, T = 2 mm)的传感器压力响应测试。i) 一级和三级复合圆顶结构的比较。

传感器阵列的性能与应用

wKgZO2dN6M-AKophAAvvOeziUFs878.png

图4. 传感器阵列的性能与应用。a,b) 在50 kPa压力下,无支撑隔离结构与支撑隔离结构之间信号串扰的比较。c) 传感器阵列对“XJTU”的压力图像识别。d) 3 × 8阵列压力传感器各传感器单元的响应曲线。e) 使用气刀清洁玻璃的示意图。f) 气刀出口流量压力检测。g) 用于气刀堵塞位置检测的柔性压力传感器阵列。

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医疗康复应用

用于肌肉检测的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示意图如图5b所示。测试系统由手掌传感器阵列、多通道数据采集、通信模块和主机计算机软件组成。该系统通过识别手部肌肉力量,可以区分不同的手部动作,并能够准确反馈患者手部的精细运动准确性,成功实现了医疗康复的应用。

wKgZO2dN6M-AeR52AA_ujgAEcWI704.png

图5. 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医疗康复应用。a) 人手掌的肌肉分布及相应传感单元的设置。b) 传感器阵列的传感信号处理示意图。c) 控制油门和操纵杆时手部的肌肉活动。d) 在不同操作动作中由不同传感单元收集的压力信号。e) 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过程。f) 不同操作动作的分类结果。

来源: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08082

来源:高分子科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措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2

    文章

    51341

    浏览量

    755532
  • 触觉传感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1

    浏览量

    8246
  • 仿生传感器
    +关注

    关注

    1

    文章

    9

    浏览量

    2819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美光科技一行走进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2024年底,美光课堂已连续五年为大学生授课,已有超过600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学子参与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1-09 15:31 201次阅读

    四川大学:用共轭聚合物可逆极化特性构建仿生被动式触觉传感

    研究背景   仿生触觉传感器件和电子皮肤是未来智能假肢和智能机器人的必要组件。现有主动式触觉传感器件(如电阻式、电容式、晶体管式)能够检测静
    的头像 发表于 12-10 18:18 1620次阅读
    四川<b class='flag-5'>大学</b>:用共轭聚合物可逆极化特性构建<b class='flag-5'>仿生</b>被动式<b class='flag-5'>触觉</b><b class='flag-5'>传感</b>器

    上海交大团队发表MEMS视触觉融合多模态人机交互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刘景全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卢策吾团队在人机交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apturing forceful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50 1114次阅读
    上海交大团队发表MEMS视<b class='flag-5'>触觉</b>融合多模态人机交互新进展

    美光与西安交大设立“科技奖学金”

    美光科技近日宣布,其基金会将与国内知名学府西安交通大学携手,共同设立“美光科技奖学金”。该奖学金旨在表彰并激励西安交大电子与信息学部中品学兼优的学子,特别是电子工程领域的未来之星。据悉,此次奖学金将惠及48名优秀学生,包括24名本科生及24名研究生,为他们的学术研究与成长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16:50 416次阅读

    赛昉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达成课程合作,推动高校RISC-V人才培育

    2024RISC-V中国峰会期间,赛昉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课程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隆重举办。当前,RISC-V技术蓬勃发展,RISC-V教育需求激增,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08:03 604次阅读
    赛昉科技与上海<b class='flag-5'>交通大学</b>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达成课程合作,推动高校RISC-V人才培育

    英伟达 AI 芯片供应存在“巨大瓶颈”,意法半导体推出ST BrightSense图像传感器生态系统

      传感新品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暨南大学杨希娅团队昆虫触角上的钟形感受器的启发,提出了一
    的头像 发表于 07-09 08:44 336次阅读
    英伟达 AI 芯片供应存在“巨大瓶颈”,意法半导体推出ST BrightSense图像<b class='flag-5'>传感</b>器生态系统

    阿尔泰科技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某技术重点实验室共谋未来!

      近日, 阿尔泰科技的电子工程师(熊工)应邀前往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某技术重点实验室 ,参与课题组项目的测试与调试工作。此次合作不仅成功推动了项目的进展,还为未来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尔泰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09:09 396次阅读
    阿尔泰科技与<b class='flag-5'>西安交通大学</b>陕西省某技术重点实验室共谋未来!

    对话蒋庄德院士:打破国外MEMS技术垄断,为中国智造打好基础

    有大量的这个MEMS传感器在里面” 新技术诞生,如何抢占先机,拥有国际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我们一年做出来。” 做科研需要怎样的精神,蒋庄德:“还是要能坐住冷板凳!” 《重庆专访》对话中国工程院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7:32 693次阅读

    柔性太赫兹超构材料传感器,用于农药浓度检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信通学院徐开达课题组与中物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利用柔性衬底与石墨烯材料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农药浓度检测的太赫兹超构材料传感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10:24 1905次阅读
    柔性太赫兹超构材料<b class='flag-5'>传感</b>器,用于农药浓度检测

    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

      获取更多传感器行业深度资讯、报告,了解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传感器知识,请关注
    的头像 发表于 04-04 08:41 296次阅读

    “先行者”蚌埠,如何传感世界?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

      传感新品 【江南大学:研发工业/一体化制备柔性传感纺织品,用于全身虚拟触觉和个性化医疗等】 柔性器件因其优异的适形性、适应性和穿戴便捷性与舒适性等优点,在智能医疗和智慧生活系统中具
    的头像 发表于 04-04 08:40 232次阅读

    触觉传感器新进展:从传感器制造到高级应用

    来源:MEMS,谢谢 编辑:感知芯视界 Link 触觉传感器可以将环境刺激转化为电信号来感知和量化环境信息,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仿生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对触觉
    的头像 发表于 04-03 09:27 652次阅读

    基于三维超球面的声学复眼装置,可用于全向宽带信号增强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马富银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三维超球面的声学复眼装置。模仿对应多个方向的昆虫复眼系统,将多个梯度折射率的亚波长平板超表面聚焦透镜在空间中组成超球面阵列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0:21 831次阅读
    基于三维超球面的声学复眼装置,可用于全向宽带信号增强

    西安交大耿莉教授团队在国际固态电路会议展示最新芯片研究成果

    在此次会议中,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副教授樊超与合作团队共同发表了题为“基于0.07 mm²、220到23.8 GHz、8相频率源优化的磁+双注入耦合设计”的论文。
    的头像 发表于 03-13 10:10 1164次阅读

    用于机器人触觉和非接触距离感知的柔性双模态传感器设计

    具有非接触传感功能的柔性传感器的开发仍然是触觉感知的技术挑战。
    的头像 发表于 02-28 09:58 712次阅读
    用于机器人<b class='flag-5'>触觉</b>和非<b class='flag-5'>接触</b>距离感知的柔性双模态<b class='flag-5'>传感</b>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