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T时报
“孩子,我走以后你要照顾好本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天天那么晚下班,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要抱怨华为,是我们要保留。”这是一位去深圳看儿子,因儿子工作太忙,又独自落寞回到老家的父亲留下的信。
“假如有飞机失事,公司会第一时间核查上面有没有华为的员工。”华为人用这样的话调侃华为的员工数量与工作强度,不在飞机上,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
“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华为已是‘而立之年’,但它依然还在成长,像一个孩子。”一位刚好与华为同岁的员工说。
一个70多岁的商业思想家率领着17万华为人打造的科技帝国正陷入“裁员”的漩涡。华为中国区最先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研发部门最先清退40岁以上的程序员,在华为内部心声论坛迅速发酵,孰是孰非难下定论。
长期细分的工作,把一些华为人塑造成了高度专业化的螺丝钉,人到中年被迫辞职,很难再适应外面世界的竞争,但17万的员工基数摆在华为面前,吐故纳新在所难免。
34岁以上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被“清洗”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新年献词中透露,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5200亿元,同比增长32%。徐直军并未透露华为2016年的盈利状况,不过他暗示,过去几年,华为保持两位数收入增长,但运作效率和现金流的改善不足,治理费用增长超过收入和销售毛利的增长,现金收入比下降。
而从华为以往披露的数据来看,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窘境。2015年上半年,华为的营业利润率为18%,2016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率则降至12%。2016全年的营业利润率如何?华为官方目前并未披露确切数据,不过有消息称,只在7%摆布。
这一次裁员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华为官方迅速回应称消息不属实。但据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华为确实在“清洗”中国区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但“清洗”不等于裁员,不再续约、转岗、分流都是手段。
穆子山(化名)在非洲和东南亚从事通信交付工程业务多年,“华为更多的业务是在海外,2007年,华为内部曾发文叫停海外交付工程业务与中方合作,是为了通过本地化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一方面,华为逐步缩减中国员工规模,招募本地人;另一方面,尽可能与本地分包商合作,假如本地实在没有成熟的分包资源,才会考虑中国的公司。例如在孟加拉,华为的员工有1000多人,九成是本地人。本地人不断补充,中国员工持续减少,退回国内,再分流到其他国家。起初还需要中国员工带一带本地人,但10年过去了,海外团队已经相当成熟。”按照当初的设想,被逐渐替代退回至国内的员工还能分流至其他国家,开拓业务的同时,继续促进华为在其他国家的本地化。“但随着运营商投资越来越少,华为的这块业务体量正逐步萎缩。因此,华为在国内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越积越多,人力资源冗余,是该清洗一批人。”穆子山说。
但是,清洗不等于裁员。当一个人曾在第三世界国家为华为抛头颅洒热血,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即使有一天不再适宜该岗位,华为也会尽可能地安排这批功臣。“当然,有些员工对公司没什么贡献,坐享其成,又不愿意去海外,让你走的办法还是很多的。”穆子山说。
另据一位与华为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厂商人士介绍,有些岗位的华为员工与公司签合同,一般是先签订两次,每次的合同期限是四年,这两次合同期限结束后,假如再签订合同,则按照新员工入职程序进行操作。
45岁以上员工危机感加剧
高薪吸引人才是华为用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当高薪与贡献不相匹配时,华为要注入新鲜血液,为臃肿的组织瘦身。
“年前,华为裁了部分45岁以上的员工,有些员工股票可以保留,但条件是不能再找其他工作。”知情人士向《IT时报》记者透露,为了释放更大人力空间,这次的力度并不小,甚至有消息称,“45岁退休”的规则也要改,想继续工作的要向公司递交“申请”,不申请的就被认为是自愿离职。虽然华为官方否认“清退研发部门40岁以上的程序员”,但显然45岁也是40岁以上。
此前,在华为内部心声论坛上,有华为内部人员抛出《华为的冬天又来了,我们还能活下去吗?》的文章,引发讨论。文章认为,尽管华为2016年公司整体营收达到5200亿元,但利润几乎没有增长。面对互联网冲击,传统电信运营商收入增长乏力,设备投资疲软,CT领域已经见顶。面对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的冲击,不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巨头都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增产不增收”或是真源于华为人力成本之重存留的隐患。据了解,华为薪酬体系包罗工资、奖金和股票的分红,在华为内部,存在着一种“奋斗者协议政策”,意思大致是,拿了奖金不买内部股票的就不算奋斗者,年复一年累积的奖金变成了越来越多的股票,一个级别不高的老员工,年收入可以拿到百万以上,相当于大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的高级经理人水平。
拿着可观分红的老员工跟精力旺盛的新员工相比,“性价比”并不高。据《IT时报》记者了解,刚应聘入职的硕士学历应届生,华为开出的月薪在1.3万以上,年终奖为2~4个月的薪水,由此推算,最低年薪在18万元摆布。
“拿多少钱就要创造多少价值”,这次的舆论风波让华为人心惶惶,“被裁是不够优秀”观点在华为内部蔓延。华为一直是一家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司,末位淘汰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价值。“给3个人的钱请2个人干5个人的活儿”,华为员工暗里里经常如此总结华为的用人大方向。
从几位华为内部员工的分析来看,风波的源头来自于华为对未来几年收益增长的预期较为悲观,优化人员结构减少人力成本,是合理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但也有华为研发部门的员工告诉《IT时报》记者,其所在的部门还没有出现大批“清洗”40岁以上程序员的动向。另有研发部门的华为员工向记者暗示,这次的风波也许是大老板放出的烟雾弹,是想激发这架大马车的活力和大伙儿干劲。
科技猎头:我们不猎40+岁的人
这次以年龄作为裁员标尺的事件也折射出一个普遍现象:在科技互联网圈,40岁以上的员工确实碰到了“中年危机”,免不了兔死狐悲唏嘘一番。
最近,有一批猎头忙着在京东门口举着“工资加倍”的牌子挖墙角了,京东总部从北四环搬到东南五环外后,一大批在北边安了家的员工,天天要穿越整个北京城去上班,以致于京东内部人心动荡。不禁联想到华为总部也即将搬场。Tom就是盯上京东的一名资深猎头,“听说有上千人已经离职或预备离职,都是技术”,忙着盯梢的他也不忘关注华为的人事震动。
在这位有8年人力资源经验的猎头看来,即便华为真有清退40岁以上研发人员的动作也不足为奇,曾在中兴从事渠道销售的他,用一句话评论了中兴和华为的区别:“中兴非常国企,是个慢企业,是员工向往的地方,而华为却不是一家适合养老的企业。”用任正非的一句话来总结便是:“华为不是家,与员工是雇佣关系。”
“趁年轻加班熬夜还吃得消,狠狠赚笔钱还是要转行,创业也好,做小生意也罢,总归饿不死。”一位赶在午夜前下班回到家中的华为程序员说,每日早九晚十是常态,算不上加班,在所谓的年龄大限之前,还是要另谋出路。
事实上,40岁以上的程序员不再好找公司接盘。“我们猎头一般不猎40岁以上的人,40、50岁的程序员基本都财务自由了,很少在外面找工作。”这句“绝杀”的背后,是几点残酷却无法回避的现实理由: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他们有了更重的生活担子,体力和精力最先走下坡路,越来越缺乏创新能力,更倾向于治理岗位,但与之不匹配的是,这部分人对收入的预期会更高。猎头不得不在这个年龄层次的求职者身上打上了“残余价值不大”的冰冷标签。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