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读者投稿。6千字长文,规格严谨。】
01
什么是芯片?什么是汽车芯片?
芯片,通俗地说,就是一块小硅片集成了许多微小的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通过复杂的电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整体。
可以把芯片想象成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它能够处理信息、控制各种操作。
汽车芯片是指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各类集成电路芯片,是实现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关键组件。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芯片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发动机控制、安全气囊、ABS等,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前沿领域。
芯片无处不在。
汽车芯片按照功能种类划分,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类别 | 功能描述 | 产品举例 |
主控/计算类芯片 | MCU (Microcontroller Unit):用于实现各种电子控制单元 (ECU) 的控制功能,例如发动机控制、变速箱控制、车身控制等。SoC (System-on-Chip) 芯片:集成多个处理器内核、硬件加速单元、存储控制器等,用于实现信息娱乐、自动驾驶等高度集成的功能。 | NXP S32K1xx 系列 MCU: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如发动机管理、底盘控制等。 |
功率半导体 | 包括 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和 MOSFET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等,用于汽车电源管理与电机控制。 | Infineon IGBT 模块: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 |
包括 CI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图像传感器、加速传感器等,用于采集汽车内外部环境的各种数据。 | Sony IMX586 图像传感器:用于车载摄像头,支持高分辨率图像采集。 | |
Qualcomm 5G 芯片:用于车载 5G 通信。 | ||
车用存储器 | 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数据等。 | Micron NOR Flash 存储器:用于存储汽车的启动代码和固件。 |
这些芯片在汽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构成了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芯片的种类与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02
汽车芯片的发展历程
1、汽车电子化进程与芯片需求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开始应用单片机实现电子控制,标志着汽车电子化的开端。
此后,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安全需求不断提升,以及消费者对车辆性能、舒适性、娱乐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数量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个,芯片的用量也从几十颗增加到几千颗。
2、汽车芯片技术的演进
早期(20世纪末)
主要使用8位和16位MCU(微控制器单元),主要用于发动机控制等单一功能
21世纪初
32位MCU开始大量应用
近年来(2010年代以后)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信息娱乐和车联网等新兴领域崛起
存储容量更大的闪存和DRAM开始在汽车中使用
3、市场格局与代表厂商
汽车芯片市场高度垄断,前五大供应商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
1) 恩智浦(NXP)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供应商,在车身与舱内电子、汽车雷达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 英飞凌(Infineon)在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一;
4.) 瑞萨电子(Renesas)在车载MCU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5) 意法半导体(ST)则在车载传感器芯片领域独具优势。
6) 此外,博世、英伟达(NVIDIA)、高通、三星等跨行业巨头也在积极布局汽车芯片市场。
7) 国内厂商如华为海思、地平线、寒武纪、君正等也在不同领域发力,力图在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
4、当前与未来趋势
受智能手机市场启发,高度集成的SoC(系统级芯片)开始在汽车中崭露头角。
这些SoC芯片集成了多个处理器内核、硬件加速单元和高速接口,有望大幅简化汽车电子系统的架构,提升性能和能效
03
汽车芯片的关键技术
1、车规级可靠性与测试
汽车芯片的可靠性要求远高于消费电子产品。
车规级芯片需要在恶劣的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干扰等环境下长时间稳定工作,一般要求故障率低于十亿分之一(0-1 PPM)。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汽车芯片需要采用特殊的制造工艺、封装形式与测试方法,如采用宽温域(-40℃~150℃)的制造工艺,使用陶瓷、金属等高可靠封装,进行加速寿命测试(AEC-Q100)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功能安全(ISO 26262)、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设计和验证,以确保芯片在系统层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高算力SoC芯片
随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新兴应用的崛起,汽车对芯片的算力需求急剧上升
目前L2+级别自动驾驶所需的算力已达到10-20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而L4级以上自动驾驶则需要数百TOPS甚至更高的算力。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业界开始开发专用的汽车高算力SoC芯片。
这类芯片集成多个高性能CPU、GPU、NPU、DSP等异构计算单元,搭配高带宽存储器和高速接口,可在一颗芯片上实现数百TOPS的算力,同时兼顾低功耗与车规可靠性。
代表产品如英伟达的Xavier、Orin系列,地平线的征程系列等。
3、功率半导体与电源管理
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兴起,对车载电源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功率半导体如IGBT、MOSFET、SiC、GaN器件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驱动、DC/DC转换、OBC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关键性能指标。
同时,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复杂度不断提高,高效、可靠、集成度高的电源管理芯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多相控制器、智能功率模块(IPM)、PMIC等产品可有效简化汽车电源系统的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汽车网络通信技术
汽车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需要实时、可靠地交换大量数据,这就需要高速、高带宽、高可靠的汽车网络通信技术。
目前,主流的汽车网络如CAN、LIN、FlexRay等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新一代车载以太网技术如100BASE-T1、1000BASE-T1开始崭露头角。
同时,基于以太网的音视频传输协议如AVB/TSN也在汽车中得到应用。下一代车载网络还将支持多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引入基于以太网的车载服务框架(Some/IP),以支撑更加智能、高效的车载信息服务。
5、传感器与数据融合
传感器是汽车感知内外部环境的"眼睛"和"耳朵"。
当前,汽车已广泛使用了各种成像传感器(可见光、红外、夜视等)、雷达传感器(毫米波、超宽带等)、激光雷达(LiDAR)、超声波传感器等。
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对环境感知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将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时空配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与跟踪等,可以获得对车辆周边环境更加全面、精确的认知,为自动驾驶决策与控制提供可靠输入。
传感器融合芯片通常集成高性能DSP、硬件加速器、片上存储等资源,可支持高达每秒数万帧的多传感器数据并行处理。
6、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的芯片需求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软件在汽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软件定义汽车"理念开始崛起,通过软硬件解耦、中央计算平台、车载操作系统、OTA升级等技术,可以实现汽车功能的快速迭代与按需定制,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在此趋势下,对汽车芯片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软件定义汽车需要支持多个虚拟机同时运行的高性能SOC,需要存储大量代码与数据的高容量存储芯片,需要多合一的车身域控制器,以及支持实时操作系统(RTOS)、AUTOSAR等软件标准的芯片平台。
同时,为了确保OTA升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需要专用的安全加密芯片,以及高可靠的启动加载、故障诊断与回滚机制。
04
汽车芯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带来的市场机遇
在全球"双碳"目标、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
到2035年,全球电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50%以上,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渗透率也将超过35%。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更大,从数量上看,电动汽车所需芯片数量约为传统汽车的2倍,而L4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所需芯片数量更是传统汽车的10倍以上。
从价值量来看,2021年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500亿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场的11%,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1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以上。
对标传统燃油车,电动智能汽车的单车芯片成本将提升数倍,其中自动驾驶相关芯片的价值量最为显著。
可以预见,伴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加速,汽车芯片市场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2、全球芯片供应短缺风险
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球芯片产能供应紧张,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受制于芯片短缺,全球多家整车厂不得不减产停工,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也暴露出汽车供应链的脆弱性。
从芯片供应的角度来看,目前汽车芯片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亚洲地区,欧美整车厂对亚洲供应链的依赖度较高。
而且汽车用芯片所需的8英寸、12英寸等特殊生产线投资较大、工艺迭代较慢,产能扩张周期长达数年,短期内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根据各方预测,全球汽车芯片短缺问题有可能持续到2023年以后。
未来,汽车产业链如何提高供应链韧性确,保芯片供应安全将成为重要课题。
3、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在关键汽车芯片领域,仍主要依赖国外供应。
以车规级MCU为例,2021年中国大陆厂商的市场份额不足5%,而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等国外厂商合计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
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国外厂商的先发优势更为明显。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国产汽车芯片替代将成为必然趋势。
当前,在政策引导下,我国汽车芯片全产业链布局已初步形成,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在MCU、电源管理、车载以太网、毫米波雷达等细分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
未来,还需在关键IP、EDA工具、制造工艺、封测等基础领域加大投入,推动关键材料、装备、工艺的国产化,建立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供应体系,从而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汽车产业安全。
4、跨界竞争与生态重塑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凭借在芯片、软件、算法等方面的优势,纷纷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抢占新兴赛道制高点;
另一方面,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则主打软硬件垂直整合路线,力图通过自研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提升产品溢价与客户粘性。
在双重压力下,传统车企与Tier1供应商也在积极求变,纷纷成立芯片事业部,加大芯片投入,谋求在价值链中占据更多主导权。
可以预见,随着软硬件架构重塑、产业边界重构,汽车行业将形成传统车企、Tier1、科技巨头、造车新势力等多方混战的新生态,跨界合作与生态竞争并存,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05
未来展望
1、汽车芯片技术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汽车芯片技术将向高算力、高集成、高功能安全、高能效等方向发展。
1)随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场景渗透率提升,车载芯片算力需求将持续高增长,高达百TOPS甚至更高算力的车规AI芯片将成为主流。
2)与此同时,SOC集成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先进封装工艺实现异构计算单元、高密度存储、多芯片互连,支持软件定义汽车灵活配置。
3)在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方面,新一代汽车芯片将内建硬件隔离、冗余容错、故障诊断等机制,并支持域控制器安全网关、车外通信安全等新需求。
4)在能效方面,先进半导体材料如GaN、SiC等在车用功率器件中渗透率将大幅提升,芯片制程也将升级至7nm及以下,单位算力能耗不断降低。
5)与此同时,汽车芯片的生态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开放式芯片平台、标准化软件框架有望打破传统封闭开发模式,加速软硬件创新与迭代。
2、行业格局演变预测
从竞争格局来看,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强化优势地位。
从全球市场来看:
1)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电子等传统汽车芯片巨头将依托先发优势,保持市场份额领先;
2)英伟达、高通、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将发挥软硬件、生态资源优势,抢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兴赛道;
3)博世、法雷奥、大陆等Tier1企业也将凭借系统集成能力,在芯片领域分羹一杯羹。
从国内市场来看:
1)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有望涌现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头部企业,满足国内智能汽车发展需求。
2)同时,伴随电动化、软件定义趋势,具备跨界整合能力的企业(华为、小米、比迪)有望异军突起,抢占新的制高点。
3、政策与产业推动预测
面对汽车芯片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政府和产业界应携手合作,系统推进相关政策与产业生态建设。
一是加大顶层设计,将汽车芯片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鼓励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汽车芯片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二是完善产业政策,在财税、融资、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汽车芯片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龙头企业。
三是推动跨界协同,搭建汽车、半导体、互联网、通信等多行业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鼓励软硬件协同设计、车路协同等新模式探索。
四是加强标准引领,积极参与汽车电子、车联网等国际标准制定,推动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等关键领域国家标准建设,抢占新赛道竞争制高点。
五是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建设国家汽车芯片创新中心,聚焦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完善开源芯片、开放实验室等创新基础设施,营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汽车芯片既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也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叠加的历史交汇点,唯有协同各方力量,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汽车芯片能力,才能抓住智能汽车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在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参考资料
[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2020年10月。
[2]《互联网汽车白皮书(202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1年12月。
[3]《汽车芯片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民生证券,2022年3月。
[4]《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2022年8月。
[5]《车规级芯片技术与市场趋势白皮书(2022)》,eInfochips,2022年9月。
[6]《2021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调研报告》,Strategy Analytics,2022年2月。
[7]《2022年汽车半导体产业观察》,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2022年6月。
[8] Burkacky, O., Deichmann, J., Doll, G., & Knochenhauer, C. (2018). Rethinking car software and electronics architecture. McKinsey & Company.
[9]《软件定义汽车白皮书(202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1年11月。
[10]《面向2030年的汽车芯片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年6月。
[11] Qualcomm. (2022). The Future of Automotive Innovation with 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
[12] NVIDIA. (2022). NVIDIA DRIVE Technology Solution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13]NXP Semiconductors. (2021). NXP Automotive Portfolio and Roadmap.
[14]Infineon Technologies. (2022).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15]《未来汽车产业链全景图谱》,艾瑞咨询,2022年5月
[16] 其他互联网资料:知乎、微信公众号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6文章
50889浏览量
424280 -
mcu
+关注
关注
146文章
17171浏览量
351492 -
功率半导体
+关注
关注
22文章
1161浏览量
43017 -
车载芯片
+关注
关注
0文章
75浏览量
1474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