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固态电池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应用逐渐升温,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孚能科技和力神电池等企业纷纷披露了其在低空飞行器领域的固态电池产品进展,再次将这一领域的焦点引向了固态电池。
孚能科技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采用了高镍三元正极和掺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高达330Wh/kg,循环寿命超过4000次。该产品已完成设计验证与产品验证测试,并已向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客户送样并获得认可。此外,孚能科技还与上海时的、零重力等国内客户达成定点合作,并与吉利沃飞达成了战略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孚能科技早在2023年就已向美国头部客户交付了eVTOL电池,彼时产品能量密度为285Wh/kg,支持320km/h的最高时速和250km的巡航里程,电芯循环寿命超过10000次。
力神电池则表示,公司计划在2024年实现1万支能量密度达325Wh/kg的软包聚合物eVTOL电芯的交付。这些电芯具有高安全性、1000次以上的循环寿命,并能满足2吨级大吨位飞行器的起降需求。
除了孚能科技和力神电池外,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比克电池等传统锂电池厂商,以及上海洗霸、欣界能源、金羽新能等固态电池新入局者也在积极开发针对eVTOL或低空飞行场景的高性能电池产品。这些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在能量密度、功率输出、循环寿命等核心指标上寻求突破。
然而,eVTOL对电池的性能要求远超传统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提出了2025年实现400Wh/kg级锂电池产品量产、500Wh/kg级产品小规模验证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背后是低空飞行对重量与续航的严苛要求。此外,eVTOL的功率需求也更高更特殊,如国轩高科所指出的,eVTOL在低剩余电量状态下仍需保持大功率输出以确保安全降落。
面对这些挑战,电池企业在技术体系构建上采取了不同的侧重。大圆柱产品工艺成熟,具有快充快放的优势;而半固态路线则在能量密度上更具优势。但无论是大圆柱还是半固态路线,都面临着成本和良率控制的挑战。此外,乘用车对大圆柱的需求远大于eVTOL市场,这也可能引发抢单竞争。
在实际应用中,eVTOL电池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权衡。以高能量密度为例,虽然三元高镍正极材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但其安全性难以完全满足航空应用在极端条件下的高容错性要求。同样的制约也体现在能量密度与功率输出的平衡上。因此,在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前,企业推动商业化进程似乎更注重各项指标的平衡,而非逐一指标的极致追求。
当前市场对eVTOL用电池的综合性能诉求差异较大。终端飞行器厂商对循环寿命的要求从400-500次到10000次以上不等;部分电池厂商还将快充能力纳入考虑范围,认为提升快充能力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运营或服役次数,从而提高经济性。这些现状折射出eVTOL用电池当下发展的逻辑:在确保安全起降的基础上,逐步优化航程和经济性,以实现行业的现实演进。
-
固态电池
+关注
关注
10文章
707浏览量
27985 -
eVTOL
+关注
关注
0文章
113浏览量
18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比亚迪CTO展望固态电池未来:2030年或迎稳定商业化
解析PPLN晶体在量子技术快速商业化的关键作用(一):应用技术
![解析PPLN晶体在量子技术快速<b class='flag-5'>商业化</b>的<b class='flag-5'>关键</b>作用(一):应用技术](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36/5B/poYBAGIyyjeAWyrMAAAjsb7aVFo114.png)
政策与技术并行,共推Robotaxi商业化进程?
![政策与技术并行,共推Robotaxi<b class='flag-5'>商业化</b>进程?](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6/94/wKgZPGeNtQ-AYLFsADgWWB7bnSs812.png)
固态电池步入试产阶段,2035年成本或降至0.6-0.7元人民币/Wh
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分析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企业积极布局市场
大众集团旗下PowerCo与QuantumScape达成合作,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吉利与中信海直合作,eVTOL商业化进程提速
eVTOL成低空经济主要载体,相关方案具备哪些特点?
![<b class='flag-5'>eVTOL</b>成低空经济主要载体,相关方案具备哪些特点?](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E/33/wKgZomYt8tOANwqaAAqZOgDbx9w063.p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