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层单端阻抗计算模型
H1: 介质厚度Er1: 介电常数W1:阻抗线底部宽度W2:阻抗线顶部宽度T1:成品铜厚C1:基材的阻焊厚度C2:铜皮或走线上的阻焊厚度CEr:阻焊的介电常数
这种阻抗计算模型适用于:外层线路印阻焊后的单端阻抗计算。
二,外层差分阻抗计算模型
H1:介质厚度Er1:介电常数W1:阻抗线底部宽度W2:阻抗线顶部宽度S1:阻抗线间距T1:成品铜厚C1:基材的阻焊厚度C2:铜皮或走线上的阻焊厚度C3:基材上面的阻焊厚度CEr:阻焊的介电常数
这种阻抗计算模型适用于:外层线路印阻焊后的差分阻抗计算。
三,外层单端阻抗共面计算模型
H1:介质厚度Er1:介电常数W1:阻抗线底部宽度W2:阻抗线顶部宽度D1:阻抗线到周围铜皮的距离T1:成品铜厚C1:基材的绿油厚度C2:铜皮或走线上的绿油厚度CEr:绿油的介电常数
这种阻抗计算模型适用于:外层线路印阻焊后的单端共面阻抗计算。
四,外层差分阻抗共面计算模型
H1:介质厚度Er1:介电常数W1:阻抗线底部宽度W2:阻抗线顶部宽度D1:阻抗线到两边铜皮的距离T1:成品铜厚C1:基材的绿油厚度C2:铜皮或走线上的绿油厚度C3:基材上面的绿油厚度CEr:绿油的介电常数
这种阻抗计算模型适用于:外层线路印阻焊后的差分共面阻抗计算。
五,内层单端阻抗计算模型
H1:介质厚度Er1:介电常数H2:介质厚度Er2:介电常数W1:阻抗线底部宽度W2:阻抗线顶部宽度T1:成品铜厚
这种阻抗计算模型适用于:内层线路单端阻抗计算。
六,内层差分阻抗计算模型
H1:介质厚度Er1:介电常数H2:介质厚度Er2:介电常数W1:阻抗线底部宽度W2:阻抗线顶部宽度S1:阻抗线间距T1:成品铜厚
这种阻抗计算模型适用于:内层线路差分阻抗计算。
七,内层单端阻抗共面计算模型
H1:介质厚度Er1:H1 对应介质层介电常数H2:介质厚度Er2:H2 对应介质层介电常数W1: 阻抗线底部宽度W2: 阻抗线顶部宽度D1:阻抗线到周围铜皮的距离T1:线路铜厚
这种阻抗计算模型适用于:内层单端共面阻抗计算。
八,内层差分阻抗共面计算模型
H1:介质厚度H2:介质厚度W1:阻抗线底部宽度W2:阻抗线顶部宽度S1:阻抗线间距D1:阻抗线到周围铜皮的距离T1:线路铜厚Er1:H1 对应介质层介电常数Er2:H2 对应介质层介电常数
这种阻抗计算模型适用于:内层差分共面阻抗计算。
-
pcb
+关注
关注
4329文章
23189浏览量
400607 -
阻抗
+关注
关注
17文章
961浏览量
46329
原文标题:总结几种自己在PCB设计中遇到阻抗计算模型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eb821dd72e77,微信公众号:PCB和原理图设计与共享】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如何解决PCB设计中的阻抗匹配问题
在PCB设计中遇到的阻抗计算模型介绍
PCB设计中会遇到的八种阻抗计算模型盘点
pcb设计中的阻抗计算方法
![<b class='flag-5'>pcb设计</b><b class='flag-5'>中</b>的<b class='flag-5'>阻抗</b><b class='flag-5'>计算</b>方法](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AB/81/pIYBAF20-YCAYCINAAQG4Qb1Q5Q094.png)
细数在PCB设计中会遇到的八种阻抗计算模型!
![细数在<b class='flag-5'>PCB设计</b>中会<b class='flag-5'>遇到</b>的八种<b class='flag-5'>阻抗</b><b class='flag-5'>计算</b><b class='flag-5'>模型</b>!](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D9/4E/pIYBAF_1ac2Ac0EEAABDkS1IP1s689.p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