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探索物联网络产业环境下,网络的未来特征与结构

山东省物联网协会 来源:未知 作者:李倩 2018-03-15 09:44 次阅读

共享应用解耦了信息环,通过云端的服务平台作为应用的功能锚点,通过激励环和执行环,来提供智能产品的租赁服务。对控制环的解耦,使得“人得所需,物得其用”,企业能够通过平台掌控资产,并向用户临时提供物品的使用权。人与物之间能够灵活地建立连接和传递信息,成就了“共享”的商业模式。

在云端平台的信息集中化,确实方便了企业管理其资产。而由于其执行环距离较长,执行指令传递的时延较高,也容易在信息传递的中途出现差错。所以云端管理的方式并不适用于传送过于复杂的指令,及接收详细的操作反馈,以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这影响了终端在业务场景中的适应性。

在边缘网络中部署边缘计算(服务平台),让应用的功能锚点“落在”终端的近处。服务“贴近”终端,使得执行环尽可能的缩短,提高了信息交互的效率,降低时延,加强容错能力,并增加通信连接的灵活性。边缘服务可以通过边缘网关,向互联网提供应用入口,承担云端服务平台一部分的功能(主要是现场操控类应用的接口,或是具有本地化特征的应用:例如某栋楼宇中的室内定位服务)。

云端的物联网服务平台将一部分“前线”任务交由边缘服务平台来完成。在部分应用的流程中,云端的服务平台不再参与信息的交互,而由边缘服务全权代理完成。

边缘服务改变了“激励环-执行环”的单一形态,而分成了多种情况:

A、通过互联网获取边缘服务

用户端通过互联网,直接和边缘网络中的服务器建立激励环,并由边缘服务通过执行环控制物联网终端。

B、边缘网络内获取服务

用户端漫游在边缘网络内,可以通过接入边缘网络,直接和边缘服务建立激励环,控制物联网终端。在这种操控模型中,用户端、边缘服务器、设备终端完全摆脱了云端的约束,独立形成边缘应用。这种模式不受云端拥塞和故障影响,既增加了应用的健壮性,也减轻了云端信息处理的负担。

C、原M2M模式:通过云端获取服务。

边缘服务部署,并不意味着云端就一定失去了控制权,在边缘服务失效或其它紧急情况下,云端仍旧具有终端控制的最高权限。

用户可以使用互联网终端,通过云端平台向终端发出控制指令。激励环在用户端(例如手机)到平台之间的互联网中建立,平台则通过M2M式的连接直接和设备终端建立执行环。此外,企业自有的应用也可以直接建立执行环,控制管理他的设备终端。

D、对原M2M模式的改良:云端通过边缘获取服务。

云端采用直联终端的方式,可以满足轻简的信息控制需求。但是,它并没有边缘服务的交互便利,对于复杂的操作,或有力不从心之处。所以,当云端掌握控制权的时候,边缘服务任然可以帮助云端实现对终端的智能化操作:即将“执行环”解耦成多个“激励”或“执行”环。

云端将控制“目标”告知边缘服务,边缘服务就根据“目标”调用资源,在不间断的信息(服务端负责“指挥”,终端负责“反馈”)交互中,对终端进行复杂的操控。

例如在一家酒店内,云端要求一台清洁机器A从一楼坐电梯去二楼,它只要将 “A移动到酒店二楼”的“目标”传达给边缘服务平台,边缘平台就会用酒店内的视频摄像观察A的实际位置,并指挥A前进、后退、左右转向进入同样受控的电梯,而后再驶出电梯。

这种方式解决了远端实现复杂操控的难题,也减轻了核心网络中交互的信息量。

E、边缘即是终端:终端自身具备功能锚点。

一部分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的终端,具有使自身成为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潜质。当高度智能化的终端设备,装配丰富的传感器/执行器等电子元件,并且具有复杂的机械构造,它们就能够像一个独立服务平台一样控制自身部件,以目标决策行为,根据环境变化调整举措,以及直接向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

例如:智能汽车、手机、个人电脑等、智能机器人。当然,就目前而言,这样具有很高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完全自主决策并对外服务的物联网设备还并未出现,在此就不过多讨论了。

以上只是介绍了物联网场景中典型的信息环(激励环、执行环等)部署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和条件,通过对较长信息环的解藕,构建连接关系更为复杂的控制环路。

例如,可以将激励环在云端拆解,分成多个同步的激励环,请求多个边缘服务完成多物联网终端协同参与的“联合行动”。也可以在云端不参与的情况,由边缘应用通过边缘服务直接通信(边缘服务之间直联)并构建信息环,建立相互服务的通道。

信息环多元化的形态,基于计算能力的泛在部署,使得应用亦可以“分布式”地建立信息环(连接)。

各种信息化能力在原垂直应用(终端-云端直联)中解藕并开放,形成信息服务的生态群,使得信息环可以灵活构建:直接“落地”操控(脱离云端在边缘构建),或将“云端-终端”的控制执行环路进行解耦。

一方面,对于应用的开发者而言,信息环的长度缩短了,更利于灵活部署和分段开发。另一方面,应用主体之间能够通过智能,传递“简单”信息,而实现“复杂”的操作。

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采用“语义化”、简洁的信息交互,能够极大的提升通信的效率。在边缘网络中,具备智能的终端、边缘服务,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先将海量数据提炼归纳出高价值的关键信息,并使用公开化的物联网词汇组织成“句”,再传递给其它“感兴趣”的应用端设备;网络设备通过应用层的智慧,尽量浓缩数据,传递关键信息,大幅度地减少核心网络的压力。

当信息环由大变小,由少变多,一个开放的、互服务的、市场化的社交网络便会成型。(可以预见,在未来,边缘计算会有一个成长的高峰期。)

1、网络转型是信息技术的组合进化

未来网络的发展动力,源自应用需求的变化。随着物联网应用从轻简到繁杂,从相对独立到互惠互利,从服务集中到随处可取,网络不仅要满足“量”的增长,还要逐步从采集型(网络接入)、传递型(端到端连接)向解释型(面向应用层的差异化服务)、分布式(分段建立信息环,多点对多点)的方向转型。

从趋势来看,要解决未来网络发展的矛盾、实现转型,并是不仅仅依靠自身优化就能实现的(网络协议优化、终端接入改进、网络结构调整、以及通过添加设备进行网络扩容),还需要从其它信息技术找寻转型的力量:软件工业、计算科学(数学)、各行业技术经验等。从技术元素的角度来看,未来网络的瓶颈需要信息技术“全体的组合进化”来解决,并将关注力从数据的“汇聚流”转移到数据的“价值流”上去。

(网络的转型目标:在实现数据汇聚同时完成价值提升)

2 物联网是三要素“感知、连接、智能”的深化融合

各种信息技术相互嵌入、深度融合是为了系统性地解决彼此面临的发展问题。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为了迎接各类物联网应用对网络的差异化需求。

网络,成就了计算的分布式部署,实现计算的专业分工、虚拟化并建立相互服务的桥梁;同时连接万物聚集感知信息,让自然界中不断演化的信息在数字世界留下痕迹。

智能,从对感知的洞察中,发现应用价值和新颖的自然效应,帮助感知系统提升信息采集效率;通过智能的应用,在网络传递过程中实现信息升值,以此提高传送效率,并适应业务不断变化的需求

感知,促进智能(算法)的升华,使得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更为精准;结合应用,形成公共语言(标准化的传感类型),使得网络设备能够理解应用层信息,并高效转发。

3.物联网网络的新结构特性

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引入边缘网络,改良网络整体的结构,使得“信息环”由大变小、由少变多,更有利于于其它各种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领域的技术)的嵌入和发挥。

边缘网络相对独立的搭建,使得相邻终端间的连接更为灵活,局域组网更为便捷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商、终端厂商以及软件厂商,可以根据应用需要,二次开发边缘网络的网络协议,以增加边缘网络对应用的适应性。

同时,边缘网络节点的“升级”(例如边缘网关具备应用层功能)使得网络成为一个对应用“敏感”的系统,让输出的数据流具有更多的信息价值。边缘网络中计算能力的部署,使得连接可以分段进行,信息环在解耦后能够灵活地部署,分布式地实现应用逻辑,并且使得交互的信息更具有价值,乃至使用完全抽象化的词汇(类似人类语言)来交流应用需求和操作反馈。

所以我认为,计算服务和信息环的泛在部署,对信息价值提炼的强度最大,是物联网发展后期的关键点之一。

4.物联网的两层组网结构:核心网络&边缘网络

核心网络:具有标准、可靠、开放的特性,以对等连接(IP协议)为主;

边缘网络:具有灵活、多态、可自定义的特性,满足应用不同的连接需求,构建本地化的信息服务目录。

物联网形成两层的构架(实际部署可以超过2层),使得信息转发、应用交互具备了智能化的网络决策能力。在信息环“环环相扣”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中间节点可以对应用中抽象的信息保持敏感,在数据流动、汇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价值的萃取。

数据不再是完整不变的从终端传送到云端,而是可以在中间过程中实现压缩、过滤、去重(去掉重复内容)、合并、提炼等价值提升的操作。

分层也使得网络可以朝多远灵活的方向发展,支持消息分段传递,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链接质量需求(QOS)。

网络朝着多层次的结构发展,会促成信息行业的产业链形成新的分工和业务。平台服务部分功能落地到边缘网络中、以及信息环的解耦,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公司内部的技术团队在开发、运营的技术分工上也能够实现解耦,形成新的商业合作模式。

“网络转型”处在整个信息技术转型进化的大背景之下,网络将成为信息技术转型的支持者,也会成为其中的受益者。技术组合进化带来聚能效应,以形成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智能)。网络组网的分层、长连接的分段、信息环的解耦使得网络更有“内涵”,这令智能化的设备更易于沟通和相互服务,从而形成一个正真意义上的“社交型”的物联网络。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

    文章

    44634

    浏览量

    373297

原文标题:网络的未来:信息环的泛在部署

文章出处:【微信号:sdwlwxh,微信公众号:山东省物联网协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工业联网平台可以接入什么网络

    实现万互联、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转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工业联网平台背后的网络接入奥秘,探索它如何赋能智能制造新时代! 一、有线
    的头像 发表于 11-29 17:51 163次阅读

    联网学习路线来啦!

    ,通过这个网络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流和互动。 联网的核心是数据,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实现对设备和环境的监控和控制。
    发表于 11-11 16:03

    打破网络边界:P2Link助力实现高效远程访问与内网穿透

    : P2Link可以在没有公网IP的情况,完成远程访问的任务,而VPN通常需要配合公网IP或复杂的网络配置来实现类似的功能。 P2Link的未来前景 随着远程办公、
    发表于 10-31 11:54

    联网与5G网络的结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联网(IoT)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联网设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而5G网络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11:21 417次阅读

    探索纯净IP:打造网络空间的新绿洲

    探索纯净IP并打造网络空间的新绿洲,提升网络环境质量、保障用户安全与隐私的重要议题,构建更加优秀的网络空间。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07:32 166次阅读

    联网僵尸网络的历史

    自从联网 (IoT) 出现以来,我们与技术交互方式、跨设备的自动化以及前所未有的连接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这项创新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安全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联网僵尸
    的头像 发表于 09-06 09:36 746次阅读

    什么是联网技术?

    什么是联网技术? 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一种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
    发表于 08-19 14:08

    BP神经网络在语言特征信号分类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语言特征信号分类作为语音识别、语种识别及语音情感分析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正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的头像 发表于 07-10 15:44 399次阅读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和工作原理。 1. 引言 在深度学习领域,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型。它通过模拟人类视觉系统,能够自动学习图像中的特征,从而实现对图像的识别和分类。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相比,CNN具有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数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09:38 634次阅读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 引言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它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学习和特征提取。卷积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模型,它通过卷积操作和池化操作,有效地提取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14:45 1637次阅读

    静态路由在工业联网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联网(IIoT)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选择变得至关重要。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数据的高效、准确传输是确保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静态路由作为一种经典的路由选择策略,在工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4:14 479次阅读
    静态路由在工业<b class='flag-5'>物</b><b class='flag-5'>联网</b>中的应用

    联网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是什么?

    联网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是应用层。 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由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5:10 635次阅读

    网络拓扑结构的隐患和网络硬件的安全缺陷属于

    网络拓扑结构的隐患和网络硬件的安全缺陷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中的重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
    的头像 发表于 01-31 14:54 1707次阅读

    浅析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

    联网的概念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提出,20世纪末期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已经提出了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的头像 发表于 01-17 10:06 3091次阅读
    浅析<b class='flag-5'>物</b><b class='flag-5'>联网</b>的感知层、<b class='flag-5'>网络</b>层与应用层

    rfid属于联网的哪个层

    据交换,进而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干预、优化资源利用等。联网的技术结构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等几个层次,其中感知层是构建物联网最基础和关键的一层。 感知层是
    的头像 发表于 01-11 10:23 441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