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率先推出Predix平台,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风靡全球的起点;201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工业互联网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IDC数据显示,2020年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可达1275亿美元,2015-2020年均复合增速约14.7%。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将成为未来最大趋势之一。
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吸引着各行业企业纷纷布局。梳理国内工业互联网的进程,可以看到三条分支在其中盘绕,一是航天科工、海尔等制造业翘楚着手自建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二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三是用友、浪潮等既有传统企业服务基础,又有互联网创新基因的IT企业。这三股势力企业,都在基于各自优势搭建平台和生态圈,但实力孰优孰劣?
自给自足派:以航天科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
纵观全球市场,美国GE、德国西门子已分别推出Predix(通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MindSphere(西门子开放式云平台),其应用已渗透到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物流等全流程,不断推动制造业研发创新体系、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
在近些年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国内的工业互联网也迎来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期。以航天科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依托天然的制造基因,率先走在前列。
2017年,航天科工推出了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在IaaS层自建数据中心,在DaaS层提供丰富的大数据存储和分析产品等,在PaaS层提供工业PaaS服务,以及面向开发者的公共服务组件库和200多种API接口,支持各类工业应用快速开发与迭代。
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则基于家电制造业的多年实践经验,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该平台在2018年2月获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无独有偶,美的也将自己定位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此外,36天“闪电”登录A股市场的富士康更是将自己打造成“工业互联网第一股”。
以航天科工、海尔、美的等为代表的企业,其优势是本身自己就是制造企业,对生产制造流程轻车熟路,其打造的工业云平台更多是从制造业的思维出发,在具体的生产制造环节具有优势。但是,这些企业往往缺乏互联网基因,云计算技术底子薄弱,更多时候是从自身的制造需求出发,以自给自足为主。
广义来说,这些企业要想将自家制造业务上的工业云布局经验复制给同行,无论是能力还是可借鉴特点上,都存在弊端。难以推而广之。对于缺乏互联网技术基因和推广能力的制造企业来说,其实更多的是外行做内行事,远远在技术边缘行走,造成资源浪费。
赋能派:以阿里 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也是互联、是云,在云服务上有积累的互联网企业,无疑成为拓荒工业互联网的领军者,其中以阿里和腾讯最具代表性。
先说说阿里,在2016年,阿里云与徐工集团联合共同搭建“徐工工业云”;2017年,阿里云发布ET工业大脑平台,通过数据、算法对传统的工业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随后,阿里云也与比亚迪、中石化、协鑫光伏、国家电网等一系列工业制造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合作。
较阿里云2009年进入云计算领域,腾讯云慢了点,2013年全面开放、2015年决定全面发力云计算。在深入工业领域的时候,腾讯通过提供云平台等基础设施的方式,将互联网技术和经验,开放给制造企业,选择与制造企业合作模式推进。比如,腾讯云和三一重工合作的“根云”项目。
相比传统制造企业,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部署,其背后的主线是,发挥在互联网、云计算上的沉淀和积累优势,以技术见长,将在消费云领域积攒下来的计算力能力和经验,结合工业制造业的特点去赋能和共建。
但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本身擅长的是互联网技术,但云平台的搭建还需要专业、全面的工业知识做支撑,能够深刻理解工业制造业的痛点和逻辑,这些并不是阿里和腾讯所擅长的,因此,阿里和腾讯为制造业赋能还有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另外,阿里和腾讯是基于公有云平台,在地方和特色地区推广工业互联网并不具备个性化服务特色,难以为工业互联网把好脉。
生态派:以华为、浪潮为代表的IT企业
阿里、腾讯以公有云为基础、以工业云作为落地平台,而以用友、浪潮为代表的IT企业,有着多年工业企业服务实践和相关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应用能力,都聚焦开放生态系统的构建,不过两者在赋能工业制造业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提起用友,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软件应用,其实用友定位为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提供平台系统类产品与服务,业务覆盖众多行业领域。2017年8月,用友面向智能制造推出“精智”用友工业互联网平台,从PaaS和SaaS发力,与底层硬件伙伴合作,通过打通生产现场人、物、设备与信息系统,助推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用友还与浙江、湖北等经信委(工信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用友(上海)工业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扩展用友工业互联网版图。
多年来,浪潮也一直专注于企业级市场,在智能制造领域有着诸多积累,与用友不同的是,浪潮致力于做工业互联网运营商。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统筹发展工业互联网运营商,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构建企业大脑,才能为实体经济插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翅膀,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
在推进工业互联网落地过程中,浪潮于2017年推出M81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云和数为核心,从数据采集层、云支撑平台层、大数据处理与应用开发平台层、应用服务层四个层面,提供IaaS、PaaS、DaaS、SaaS一体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浪潮M81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为千余家大型企业,超过5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联合国内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标杆,如航天四院、云内动力、山西禹王等。此外,浪潮还与中国信通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展工业互联网,联合山东钢铁、中国重汽、山东能源、山东黄金、东阿阿胶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山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由浪潮任理事长单位,助推山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相比传统制造企业,以用友、浪潮为代表的IT企业有着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基础,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不过,用友在软件、平台等层面有着超强的开发设计能力,在基础设施层主要依赖合作伙伴;而浪潮本身就是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商,拥有强大的云服务和计算能力,能够为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等整体信息化服务。
可以肯定的是,用友和浪潮都长期专注于企业市场,拥有30多年的企业市场经验和庞大的客户基础,熟悉制造业应用场景,能够对制造业的问题需求及时发现解决,进行个性化定制,并依托各自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开放的生态体系,将经验进行推广复制,这是阿里、腾讯所欠缺的。
小结
总体来看,我国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但随着 “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到来,各家对工业互联网的争夺将日趋激烈,除了比拼技术、产品、数据能力、经验可持续性外,熟悉制造业应用场景,对工业制造业进行精确赋能和全面把脉,也是未来各企业决胜的关键因素。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320浏览量
94096
原文标题:观察|工业互联网驶入“新赛道” 谁将胜出?
文章出处:【微信号:ofweekgongkong,微信公众号:OFweek工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