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3月谷歌Alpha 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开始,全球掀起人工智能(AI)浪潮。中国自然不例外,不仅国务院印发并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AI推至浪尖,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也喊出“All in AI”的口号。
“AI+”成了全球技术变革的标签,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其中。但是,创新工场AI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在一场名为“AI大学未来客栈”却为创业者们“泼冷水”醒醒脑:“在这个AI时代的创业一定要冷静”。
中国AI风口蓄能 创业进入白热化
技术创新是时代主旋律。王咏刚表示,技术社会发展的引擎正由移动互联网逐步转变为AI赋能,每一个主流应用程序背后都有一个AI在支撑着。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2030年发展目标: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国家战略、市场热情以及技术发展共同推动了人工智能创业生态。
市场热情有多高涨?据《腾讯2017年人工智能白皮书》显示,企业增长数量从2004年的29家到2015年达到峰值166家,截止2017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总量拥有592家,全球排名第二,占比23%。
同时,AI创业浪潮也少不了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据IT桔子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我国创业投资机构共发生767项针对人工智能的投资案例。从投资金额来看,2017年上半年融资额超过150亿元,累计融资额升至635亿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33.18%。
AI创业者面临的三大难题
王咏刚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人工智能商业化的第四个阶段:Robotic AI。其阶段开始于2015年,AI深深嵌入每一个硬件产品与每一个应用场景,操控每个终端硬件,如谷歌无人车企业Waymo。同时他还强调,现阶段的创业难度远高于互联网创业时代,创业者面临着三大难题。
一是,不同于以往互联网时代的制作APP、云服务等侧重解决信息组织问题,人工智能更看重如何提高效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经济产出。他说:“提供人工智能的产品需要处于客户的价值观念路径上,‘买单’是个非常严厉的词。”
二是,人才问题。据领英2017年7月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超190万人,其中华人AI人才达14万人,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仅为5万人,而中国市场需求在百万量级,远不能满足。王咏刚补充说道,现如今的创业者大多数是科研处生的团队,可能掌握了很好的论文与技术理论,但在没有办法得到商业落地。
三是,人工智能需要与行业深度整合,了解人工智能技术不代表行业背后的领域知识。他举例,如智能医疗,不了解医疗机构以及医学方面的系统知识,就很难把论文上的知识应用其中。
三思后行 AI创业需要冷静对待
王咏刚坦言,AI时代不是一个短平快的时代,需要深耕细作。目前人工智能只是在单一节点上达到或超越人类,今天所有的AI应用,还处在红利的节点上,还没有结成一个面。
同时他也对近期Uber无人车致死事故表示,无人驾驶离真正落地还很远,商业化充满挑战。他对AI创业者提建言:不能用过于理想的心态,而应该用冷静去思考。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也认为,假设这个公司没有场景应用,充其量。只是一个算法公司,它必须要技术领先;但如果有场景应用,会把它定义为“深度学习辅助应用公司”。而当前投资人更看重落地能力。“更看好绑着应用出来,比如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
-
AI
+关注
关注
87文章
29756浏览量
268044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89文章
46625浏览量
236972
原文标题:AI创业的三大难题!创新工场给创业者“泼冷水”
文章出处:【微信号:DIGITIMES,微信公众号:DIGITIME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