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波导双模滤波器Q值高,结构紧凑,可以高可靠的实现复杂的滤波器函数特性(无需探针或耦合环等结构),当采用殷钢材质时可以实现超高的温度稳定性。所以广泛的应用在卫星系统中。
1、圆波导双模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带通滤波器的核心工作原理时通过适当的能量交换结构(耦合)实现几个互不相关的谐振器(能量储存)间的能量传递,从而实现滤波功能。圆波导工作的主模是TE11模,由于圆波导的对称性,当利用圆波导作为谐振器时,在一个圆波导的腔体内包含两个相互正交(无能量交换)的极化简并模如图 1所示,这就类似于两个无能量交换的同频率谐振器,这样就可以用一节谐振器的体积实现两个谐振器的功能,从而可以减小波导滤波器的体积。
图1 圆波导中两个相互正交的简并模
一个双模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见图 2所示,一个矩形波导馈入一个垂直极化的电场。
图2 双模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进入圆波导谐振器后,激起模式1的垂直极化场,通过一个45°的螺钉使垂直极化场产生了水平极化分量,激励起模式2的水平极化场,从而实现了垂直极化场和水平极化场的耦合。模式2的水平极化能量可以通过一个垂直的M23耦合小窗实现两个圆波导谐振器间水平极化场的耦合,依次类推便实现了能量在波导管中的储存传递,实现滤波。
2、圆波导双模滤波器的设计步骤
波导滤波器的设计步骤和《如何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里的梳线滤波器设计步骤基本一样,这里对设计过程就尽量简化。实例采用一个4阶11.5GHz 100MHz带宽的切比雪夫滤波器作为实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O_0eEG25d4rXMsws7XFTQ 密码:xmfy
设计过程如下:
1) 本征模式确定谐振器尺寸
2) 输入耦合窗尺寸确定
3) 12两个极化简并模式间的耦合螺钉深度计算(34和12对称)
4) 23两个波导腔间耦合窗口计算
5) 滤波器整体仿真
本征模式确定谐振器尺寸
建立图 3所示的圆波导本征模式仿真模型,确定谐振在11.5GHz的TE11模式圆波导尺寸,由于圆波导中模式复杂,可以通过场型观察确认模式选择是否正确。通过仿真,谐振器尺寸大概为半径R=9.5mm,长度L=22.3mm。
图3 本征模式确定谐振器尺寸
输入耦合窗尺寸确定
通过excel时延计算工具(前期分享)得到,该滤波器的输入时延需要4.8ns,在HFSS中建立图图 4的模型,通过计算可以的得到耦合窗口的尺寸为LM01=11.5mm。谐振器由于耦合窗的作用尺寸偏长,可适当缩短至22mm。
图4 输入耦合窗口计算
12两个极化简并模式间的耦合螺钉深度计算(34和12对称)
12间极化简并模式的耦合是通过两个模式间一颗45°的螺钉实现的,时延需要7.8ns,在HFSS中建立图 5所示的模型,通过仿真,找出M12耦合螺钉的长度M12=1.6mm。(小技巧:双谐振器仿真时先任意指定一个耦合值,稍微大一些。先调谐2谐振器的频率,将时延谐振峰值找对称,之后在精确确定耦合尺寸。)
图5 M12耦合螺钉尺寸确定
23两个波导腔间耦合窗口计算
23耦合属于两个波导腔中同极化模式的耦合,群时延大小需要14ns,可以用图 6所示的模型来确定23耦合窗口的大小,经过计算M23=8.3mm。
图6 窗口耦合尺寸确认模型
滤波器整体仿真
经过上述步骤的仿真后关键尺寸确定如表 1所示。在HFSS中建立完整的双模滤波器仿真模型,大部分的尺寸都由前面几步的仿真确定了,但模式2的频率由于23窗口耦合因素没有考虑,螺钉深度不确定,现阶段S2深度是影响滤波器性能的关键参数。
表1 双模滤波器关键尺寸表
修正S2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由于模型较简单可以通过扫描方式直接准确找出S2的深度,经过一次扫描可以发现S2深度在2.3mm时双模滤波器性能已经很不错了见图 7所示。如果追求完美可以通过调谐,优化,或者参考之前的《参数提取法设计带通滤波器》对滤波器性能进行精确调谐。实际上由于腔体滤波器的调谐范围非常大,到这个阶段后就没有必要精确仿真了。
通过结果可以看到,我们通过两节波导腔实现了4阶的滤波器。如果感兴趣可以适当修改下腔体里的简并模耦合螺钉位置,把腔体间的窗口改成十字槽,可以发现这种滤波器很容易实现CQ式的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文章中为了节省时间仿真时采用了很多近似,精确仿真时可能存在误差,但不影响对双模滤波器设计方法的了解。
-
滤波器
+关注
关注
160文章
7725浏览量
177630
原文标题:微波笔记·圆波导双模滤波器的设计
文章出处:【微信号:mwrfnet,微信公众号:微波射频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