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掀起了人工智能风暴后,人们惊异于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智能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充满了无奈。在充分享受人工智能智力替代的好处后,对日益膨胀的人工智能充满了好奇、担忧与恐惧,但更多的是茫然。大量工作岗位被AI替代,并不断延伸到白领世界;共享经济一闪而过,无人商店前途尚无定论时,区块链概念开始热炒。当老人们尝试手机支付时,人脸支付又在叫板。人们不知道人工智能会将人类带向何方,也不知道未来主宰世界的是机器还是人类?好在人类除了智力,还有智慧。“把智力转移给机器,将智慧留给自己”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
1.什么是人类智力与智慧?
人类诞生于知识萌芽。根据知识学原理的定义,人类智力是知识基础上的行为能力,简称知识行为。它是人类独有的智力行为,人与动物智力的本质差异就在于此。所有动物都是先天的智力,唯有人类智力,大多是后天知识环境下开发出的智力。新生婴儿智力低下,只有在知识海洋环境中汲取知识,才能迅速提升智力。新生婴儿被狼叼去,脱离人类知识环境成为“狼孩”,错过了智力开发期,智力永运低下。
智慧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是超越知识的思维能力,有时是天马行空的思考。智慧反映了人类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的现状、过去与未来。
人类个体智力的高低,取决于它拥有知识的真实、准确、可靠程度;人类个体智慧的高低,则表现为知识基础上的悟性、禅性、想象力、胆量等主观因素。人类智力源于人类在生存斗争中对客观自然规律的认识与了解;人类智慧则源于人类文明、文化的发展与演化。人类智力经历了百万年进化历程,而人类智慧只有以万年计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进化到如今的现代人类不仅有智力还有智慧。当人们以人工智能方式将智力移到外部时,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约束人工智能。
2.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始于半导体微处理器诞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40多年的人工智能史是智能化工具的发展史,被专家们称为弱人工智能。刚刚开始的强人工智能则是向人类大脑功能的人工仿真。
我们可以用下面最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人工智能是如何诞生的:“人类有知识,人类智力是知论基础上的行为能力。工具中也有知识,将微处理器嵌入到工具中,并将其中的知识转化成知识行为后,便成为具有人类知识行为能力的智能化工具。”
传统观念认为,人类只有两种知识形态,即大脑的记忆态知识和语言文字的记述态知识。知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类还存在有第三种知识形态,即工具中的集成态知识,它表现为工具中永不变更的形态结构。知识学原理还告诉我们,半导体微处理器及其周边的功能单元,可以(用数字化方式)存储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成知识行为能力,从而将人类工具转化成智能化工具。
可以看出,无论是弱人工智能还是强人工智能,都是人类赋给工具(机器)的一种特殊智力。这种智力是知识成果基础上的行为能力,体现了人类的群体智力。这种群体智力远远超过人类个体智力。深蓝计算机国际象棋大师的能力超越国际象棋大师、沃森计算机的人类智力竞赛胜过人类个体、AlphaGo的围棋能力无人企及,如今智能手机的导航能力令人惊叹。未来,最优秀的外科医生也要依靠手术机器人,最好的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也不会有医疗专家系统来得高明。
3.人类用智慧驾驭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出的软硬件平台,人工智能的智力是人类已有科技成果的工具转移。因此,人工智能体现的是有限平台上的有限智力。AlphaGo只是集合了人类围棋领域中已有的成果,未来的机器人医生只是集合了人类现有医术水平。而人类永远会天马行空地探索人类及自然的未知领域。一无所知的婴幼儿,借助几百万年进化的大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开发出人类智慧,表明人类大脑具有智慧潜能。这种智慧潜能是任何机器、工具所没有的。
眼下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主要是大量的智力工作岗位被机器替代,未来机器自学习、自繁殖能力还有可能增长智力。当人们最终了解到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本质差异时,便可放心了。马云在第4届互联网大会上说过,“未来要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就是基于对两者本质差异的认识和对人类智慧的信心。未来,人类将智力转移给机器,使机器更像机器,把智慧留给自己而更像人类。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形而上谓之道”与“形而下谓之器”,将人类的智慧与智力分割开来。“形”意指“行为”,“形而上”是由无形的精神升华而形成的法律、道德、制度、规范,是现代人类文明独有的智慧;“形而下”是人们有形的日常社会行为。当人类将日常社会行为智力转为给机器后,必然会用法律、道德、制度、规范的智慧来管理人工智能。
4.人类未来应该担心什么?
人类智慧的进化总要领先于人工智能,可以用人类智慧来驾驭人工智能,那么人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也许还有另一种值得人类担忧的现象,那就是现代科技超高水平、超高速度发展的动荡效应产生的破坏力量。
知识学原理指出,所有与知识相关的事物都遵循指数式的非线性发展规律。有人统计,在农业经济后期,欧洲每年出版图书约1000种,一个世纪才出版约10万种;在工业经济时代,每年出版的图书就超过10万种。在工业经济时代,每过10年,科技期刊数量便增加10倍,在知识经济时代则达到每5年翻一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的30年间,全世界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人类历史总和。人们熟知的“摩尔定律”就是人类知识非线性发展在集成电路领域中的一个具体实例。
数学原理指出,任何指数式发展的事物,最终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恶性的发散、震荡,趋于崩溃,另一种是良性的趋于饱和后的稳定状态。如今,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到区块链,人们日益明显感觉它带来的震荡效应。从2G、3G、4G到5G,人们还未进入5G时代,高通又在筹划6G;我国手机支付刚刚尚未进入实用期又出现了人脸支付。人们真实感受到现代科技超高速发展带来的震荡效应。有些精英人士已开始察觉并提出忠告,10多年前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一些专家就曾提出“现代科技是否发展过快?”。2006年霍金在网上提出了敲响世纪警钟的难题求解:“在一个政治、社会、环境动荡的世界里,人类如何才能继续生存100年?”
5.人类用智慧驾驭现代市场经济
人工智能将人类带入伦理时代,现代科技超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动荡时代。当有望用人类智慧来约束人工智能的非理性发展时,人们真正应该担忧的可能是现代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动荡,即两极分化与社会不公带来的政治动荡、自然动荡与环境动荡。
自然动荡是指人类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已超过地球所能承受的范围,而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有人统计2006年人类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已超过一个地球,美国人均消费5个地球,其它先进国家消费3个地球。对地球资源过度消费引发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两极分化则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个毒瘤。在现代市场经济追逐垄断利润的外部环境下,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两极分化愈演愈烈。金融资本远远超越社会实体经济需要,而成为投机资本,不断引发金融危机。市场经济拉动消费、拉动科技产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金融寡头追逐财富的欲望。两极分化带来社会不公,引发持续不断的社会动荡。
现代科技生产力所生产的社会财富,已远远超越人类小康生活的平均需求。人们有理由相信,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社会生产力的不足,而是两极分化与社会不公。人类应利用自己的智慧对现代市场经济进行理性批判,将市场经济画地为牢,约束市场经济,使之进入理性时代。
结 语
人类智力是知识基础上的行为能力。人类工具也有知识,当通过微处理器将知识转化成行为能力后,便是智能化工具,这是人工智能最常见的形态。
人工智能是人类群体智力的外部转移,其智力远远超越人类个体智力,正是这种超越,使人工智能成为造福人类的普适工具。
现代人类不仅有智力,还有智慧。人们将智力转移到外部成为人工智能,把智慧留给自己。未来,人类可以用智慧约束人工智能,使其进入理性发展轨道。
人工智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由此带来了人类现代科技的超高速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推波助澜下,两极分化、社会不公持续恶化,可能是未来人类真正的担忧所在。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350浏览量
238744
原文标题: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较量
文章出处:【微信号:mcuworld,微信公众号:嵌入式资讯精选】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