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制造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材料和零部件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例逐年增加。据了解,在2014年,中国市场占比已经超过了全球市场的一半,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发展。
上海华力微电子总裁雷海波在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已经达到2601.4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4.6%,连续第五年超过20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集成电路进口额仍将继续维持高位。雷海波表示,以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依旧会增长,在未来几年,预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保持19.8%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1年,将达到约1500亿美元的规模。
英特尔全球产业链管理供应商技术发展部总监Steve Johnston十分看好中国市场。Steve Johnston表示,英特尔在中国有着长达33年的成长经历,在大连早就建立了Fab工厂,主要进行技术研发。据Steve Johnston介绍,目前,英特尔在中国大连和成都都建立了实验室,并且中国实验室是英特尔在全世界最大的五个创新实验室之一。Steve Johnston表示,英特尔很愿意继续扩大中国的实验室规模。“一直以来,英特尔不断地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开发项目,非常愿意与中国的设备、材料以及零部件厂商建立合作。”Steve Johnston在发言中说。
市场虽大但本土供应严重不足
据了解,从2013年至今,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每年都超过2000亿美元,已成为进口额最大的产品之一。但是,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某些芯片自给率甚至不足10%,存储芯片等高端芯片领域更是被海外巨头把持。雷海波在会上表示,不论是在存储、显示、通信领域,还是在电子系统中,我国都存在着很多“国产芯片盲区”,很多种芯片市场占有率都为零。虽然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国产材料企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产品收入比例由过去的17%增长至43%,但是,绝大部分材料仍然依赖进口。
例如,紫外宽谱、G线、248nm的KrF、193nm的ArF、封装光刻胶等配套试剂,在这些领域,目前我国材料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9.79亿元,销售额达到1.9亿元,但是国产化率仅有4.8%。在研磨材料上,抛光液、抛光垫以及修整盘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2.98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9亿元,但是国产化率仅为8.3%。
VLSI Research Europe总经理John West表示,非常鼓励中国企业建立自己的半导体生态链,也非常乐意帮助在中国的合作伙伴。John West强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想要打造本土化的生态链十分困难,一方面存在着IP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技术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John West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采取风险不是很高的发展路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找相关芯片商制作“替代组件”,帮助企业将“已经过保质期”或者“破旧的组件”进行“改头换面”。
产业应重视培养“战略耐心”
进行“二次加工”,或者制作“替代品”是否真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未来?据相关分析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投资额最大的地区,全球在中国的总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份额将达到26.9%。随着各项政策纷纷出炉,中国集成电路的市场纵深、资本纵深和人才纵深将逐渐形成。那么如何在瞬息万变的集成电路领域中推动我国产业向前发展?
雷海波表示,发展我国集成电路,首先要保持战略耐心,核心技术以及重要的一些“卡脖子”技术,不仅是“买不来、要不来、求不来”,更是“急不来”。企业应该保持“战略耐心”,要学会经过时间的沉淀,磨炼产业链生态。其次,产业要“聚焦”,半导体是全球化产业,应找准自己的定位。雷海波认为,在执行、选择材料供应商等层面都要学会聚焦,不能全面开发。但是,可以择合适的产品重点突破。尤其在技术上更要聚焦,更需要分阶段重点突破,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最后,企业要加强研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本土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出本土人才“才是未来进步的关键”。
作为半导体领域领先企业,英特尔的人才管理模式或值得借鉴。Steve Johnston在会上发言时表示,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对于英特尔来说,人才管理的基础是安全,这是“不能妥协的标准”。Steve Johnston表示,英特尔会为员工提供“零损伤”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在生产中达到“零事故”。除此之外,英特尔十分重视技术和人才的可持续性,未来将努力培养“自己的循环能力”。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382文章
11396浏览量
360949 -
英特尔
+关注
关注
60文章
9900浏览量
17154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