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度
百度本身就是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旗下成功产品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围绕技术去做。与腾讯不同的是,百度是因为有了技术优势再去补充产品,如百度贴吧、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指数等,就是因为百度有了搜索流量后,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加入的产品,做的也十分成功。
所以百度的基因就是要先以技术优势布阵,随后再去将这些技术向商业化的产品转化。
1、搜索引擎技术
搜索引擎技术是百度产品的核心,为了优化的用户搜索结果,百度搜索引擎不断进行迭代更新。我们看下百度官方正式对搜索引擎所做的反作弊更新,仅从2012年开始。
1)2012年5月百度发布Web2.0反垃圾攻略 ,同月发布百度惩罚发布的低质新闻的网站。
2)2012年10月百度打击超链作弊的算法升级,次月宣布继续更新算法打击交易平台的买卖链接行为。
3)2013年2月,百度宣布“绿萝算法1.0”正式上线,旨在继续惩罚打击作弊网站。
4)2013年5月百度“起源算法”上线,加强对原创文章的识别力度。
5)2013年5月百度“石榴算法”上线,用于专门惩罚垃圾低质弹窗网站。
6)2013年7月百度“绿萝算法2.0”更新,加大过滤软文外链的力度。
7)2013年12月百度宣布逐步淘汰“不具备唯一价值”的pc页,对缺少适应移动端的网站进行淘汰策略。
8)2014年,据观察,网站排名从之前的一星期调整转变为一天的几次调整,变化更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度在算法更新的速度上可谓一流,从未放弃过对搜索引擎算法的更新。而在移动时代,更是会将该技术一路带到更加适应移动端生存的模式。
2、大数据产品
百度的大数据引擎技术是跟随搜索引擎技术一起发展的,百度通过对大数据挖掘将数据转化为产品。
1)大数据营销产品:百度司南(通过大数据挖掘媒体、舆情、人群、品牌4大维度研究的营销需求),百度精算(广告投放策略),百度代言人(利用大数据分析寻找适合品牌的代言人),百度舆情(监控品牌口碑,目前还不全面)
2)预测产品:经济指数预测、景点预测、疾病预测、城市预测、欧洲赛事预测、世界杯预测、高考预测等。目前这些产品已经上线。
3)应用层面产品:百度医疗大脑,将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与自身数据结合后进行大数据分析决策,目前已在实践阶段。
其次还有大数据统计、推荐、百度指数等产品。百度在大数据引擎上的投入可谓不菲,雷军说过如果小米在未来产生的大数据无法产生出经济价值小米就完了,显然百度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并且已经着手布局大数据商业化。
3、深度学习研究院
2014年5月,顶级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专家吴恩达宣布加盟百度,为百度“深度学习”计划添砖加瓦。笔者认为百度目前最重要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是以下两个:
1)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多层次的学习而得到对于原始数据的不同抽象层度的表示,进而提高分类和预测等任务的准确性。这是目前百度在全面发力的技术。
2)图像识别。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副院长余凯曾说过,如果让一个人在失明和失聪之间做一个选择,统计为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失聪而不愿意失明,所以说未来图像识别技术是大势所趋,而百度的图像识别则是百度未来最大的挑战之一。
深度学习与图像识别是百度最大的挑战,除此之外百度还在机器人、人机交互、3D视觉、异构计算等顶尖领域有所涉猎。另外百度为了吸引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启动了“少帅计划”,只要是30岁以下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突出能力的人都可以加入,有着丰厚的薪水和在硅谷工作以及百度内部创业孵化的优厚待遇。
二、腾讯
腾讯掌控QQ和微信上亿用户,在即时通讯领域技术实力上自然不低,但在对未来技术的布阵上缺乏足够的亮点,这也和腾讯自身的基因有关。腾讯是一家产品为导向的公司,所有技术几乎都是围绕产品发展,与百度不同腾讯是先有产品再有技术。
1、即时通讯相关技术
即时通讯是腾讯的立根之本,必然有一套处理即时通讯的顶级技术。我们回看腾讯当年发展的历史,在吴晓波的《腾讯传》里将早期QQ的发展比喻为“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由于用户增长太快,服务器一次次面临崩溃极限。以下引用《腾讯传》。
初创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与他们的美国同行相比,在服务器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别:在美国,人工很贵,服务器很便宜,所以,程序员在做架构时不太考虑服务器的优化,容量不够了,添置几台就可以了。可是在中国恰恰相反,服务器很贵,人工很便宜,为了提高系统承载量,程序员们会把很大的精力投注于服务器优化,包括算法的精巧、降低主板(CPU)的消耗、把一些运行放到更底层的数据库等等。对于张志东们来说,这些技术几乎都没有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因为美国人不需要那么做,甚至国内那些财大气粗的电信服务商、金融服务商也不需要那么做。而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中,腾讯的程序员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核心能力。
需要在如此苛刻的服务器条件下为海量的用户提供服务,由此可想而知,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诞生出来的即时通讯技术必定是极为出色的。
2、搜搜
腾讯有史以来最大的败笔就是搜搜,腾讯于2006年发布搜搜,用大量的腾讯系资源来为该搜索产品导流。QQ聊天内植入搜搜,QQ空间只能用搜搜独家搜索,Discuz!使用搜搜作为默认引擎等,但是最后由于搜索效果的原因,被腾讯宣判死刑,随后腾讯战略投资搜狗,搜狗取代搜搜的战略位置,目前已在搜狗搜索中高度整合了微信搜索。
腾讯在搜搜上惨败20亿元,回看腾讯的这次败局,2012年从搜搜离职的吴军反思到,一个公司的基因决定了一个公司是否适合去做搜索,而腾讯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搜索的基因,就像Facebook即使屏蔽谷歌搜索自己做搜索,也同样不会影响谷歌一样。
3、广点通、腾讯云
1)广点通
腾讯的大数据产品目前应用最为知名的只有广点通,帮助商家对QQ用户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开放渠道为“QQ空间”,“QQPC客户端”,“QQ音乐”,“朋友网”,“手机QQ空间”。技术含量对比于百度和阿里来说并不高,这可能和腾讯基因有关,百度和阿里的赢利方式中广告投放占了极大的比重,而腾讯的赢利则基本依赖游戏和增值服务,所以在大数据广告上并没有像百度和阿里那样有很大的投入。
2)腾讯云
腾讯云服务器其实早就低调上线,只不过是直到近期才正式成为腾讯推广的项目。腾讯云的目的主要是为游戏开发者提供服务器支持,让开发者与腾讯开放平台进行更好的对接,为其生态服务。
三、阿里巴巴
由于海量的用户在淘宝和阿里巴巴上交易会产生极为庞大的数据,那么阿里自然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价值的处理。可以说,阿里对于技术投入的驱动在于交易数据的挖掘,通过不断去优化挖掘的技术,可让阿里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是阿里为技术投资的价值所在。马云说正因为自己不懂技术,所以敬仰技术人员,放手让技术人员去干,而下面就是阿里在技术上的业绩。
1、阿里云
阿里云在中国为创业者带来了便利,目前很多小的创业公司会选择阿里云作为自己的服务器。
阿里云诞生于2009年,2011年开始与万网着手布局弹性云服务业务,一举颠覆传统IDC行业。2013年1月,阿里宣布阿里云与万网正式合并,为其独立发展奠定基础。2013年4月,雅虎邮箱宣布停止服务,阿里云邮箱宣布接管。2014年2月,东软集团宣布与阿里云结盟,阿里云超过IBM、甲骨文等国外厂商,成为国内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
目前阿里云可提供完善的开发者服务,主要包括弹性云服务ESC、关系型数据库RDS、开放云存储OSS,此外还提供开放缓存ODS、云盾、云监控、负载均衡SLB、内容分发CDN、结构化数据服务OTS、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等。
阿里云除了为开发者带来好处以外,最关键的是为阿里自身建立起强大的云计算体系,例如今年双十一当天,订单创建能力最高达到每秒8万笔,支付宝的支付峰值突破了每分钟285万笔,此时阿里云不仅需要保障每一笔交易的安全,还需要保证服务器不会出现崩溃,这就需要阿里云方面过硬的技术支持。
2、大数据产品
对于阿里来说,其大数据与百度和腾讯都不同,百度与腾讯做大数据好比是沙中淘金,而阿里直接面对的就是一座大数据金矿,每次挖掘的结果都具备比百度和腾讯更高的商业价值。阿里本着开放的心态,将自身一些数据与卖家分享,让卖家做出更好的决策,这点与百度的关键词搜索指数开放是一样的。
简单说下阿里旗下的四个数据产品:
1)量子恒道帮助淘宝卖家分析自身流量。
2)数据魔方将淘宝的全行业数据有偿公开给卖家,让卖家对整个行业有更好的把握进而提升自身的实力。
3)最新上线的御膳房,利用数据为商家提供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4)最近上线的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帮助企业进行大数据计算,它以集群形式处理TB/PB级别的海量数据,适用于超出单台服务器或单RDS实例处理能力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从中我们看出,阿里的大数据产品具备很高的商业价值,这与其数据源有关。
3、淘宝开放平台
马云说过阿里不是电商而是帮助别人做电商,在这点上阿里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淘宝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接口,如用户API、商品API、评价API、物流API、店铺API、交易API、旺旺API、淘宝客API等。
利用阿里的这些开放接口,开发者有两种盈利模式。其一,是为卖家开发出第三方管理工具,诸如仓库管理系统,宝贝自动上架自动减价功能,而后将自己开发的产品放到淘宝第三方平台售卖,以此盈利。其二,是可以利用这些接口为买家开发出一系列导购系统,为卖家带来交易,进而为自己带来收益,当年的“美丽说”、“蘑菇街”、“返利网”等都是靠着淘宝开放平台做大的公司。而在移动时代,淘宝开放平台成就了“口袋购物”等移动互联网公司,而"口袋购物"也在最近获得腾讯3.5亿融资,淘宝开放平台在其中功不可没。
由于BAT各有所长,所以在技术上的投入各有不同。百度是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所以对技术的投入可谓不惜代价。阿里由于有着海量的用户交易数据,坐拥黄金大数据,在相关领域技术上投入较多。腾讯由于是产品驱动的公司,在遭遇搜搜的惨败后,在对未来技术的投入上未见多少大动作。
总之,三家公司在技术上的需求也算是各取所需,百度投入较长远,阿里较当下,腾讯较接地气。
-
百度
+关注
关注
9文章
2242浏览量
90167 -
腾讯
+关注
关注
7文章
1634浏览量
49375 -
阿里巴巴
+关注
关注
7文章
1607浏览量
47044
原文标题:图解BAT三家的前沿技术
文章出处:【微信号:sdwlwxh,微信公众号:山东省物联网协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