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锂电企业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向,既是性价比节节败退的无奈之举,又是产业升华的必经之路。
近日,在日本举办的“国际二次电池展”中,索尼、GS汤浅、松下(仅燃料电池产品参展)等日本锂电巨头都没有出席,日本公认的最强固态电池技术也不见踪影。
但在几乎同时举办的智能电网展上,日本锂电企业却纷纷亮相,并在智能电网,需求侧动态响应,数字发电站,模拟电厂(VPP)等领域大放异彩。
事出反常必有妖。业内人士认为,日本企业对锂电展的这种“避让”姿态,实际上是反映了日企已经放弃了在现有电池产品上同中、韩比拼,进而转移到系统集成产业上,完成了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向。
这种转向固然是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技术集中化(核心部件及系统集成)的外在表现,但换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日本锂电企业在性价比上节节败退的无奈之举呢。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2005年开始日本锂电的国际市场份额就在不断下降,2016年日本锂电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了15%左右,其衰退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事实上,锂电产业自从1991年在日本诞生起,一直到2005年在这15年的时间里,其市场和技术几乎都是由日本垄断,日本锂电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高额利润。2005年后,随着锂电技术向中韩扩散,中低端市场逐渐被中韩蚕食,日本锂电产业的整体利润开始快速下滑,并导致很多企业相继出现了经营困难。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一方面日本材料和电池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向中国转移低端产能,希望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日本锂电界则进行了数次企业并购和重组,电池企业数量减小到了五六家左右。
但日本锂电企业的这种自我整顿总体而言成效甚微,日本锂电产业近几年颓势越发明显,并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由电池产品转向动力系统集成,已成迫不得已又唯一有效的选择。
站在锂电技术发展的角度,日本锂电产业的转变,实际上也意味着单纯以技术为王的锂电时代已经落幕,同时,“性价比”开始统治锂电产业。而产业发展到这个阶段,策略往往就只剩一个了:要么拿钱砸死对手,要么被对手拿钱砸死。
像这样资本开始掀翻技术的格局,曾在其他产业完整的上演过,其剧本较之锂电更残酷,更鲜血淋漓。
以三星的DRAM(储存器)逆袭为例,1984年,三星刚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就暴跌,从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此时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换句话说,每生产1片亏损1美元。到1986年底,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
直到1987年,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受此影响,DRAM价格回升,三星乘势崛起,实现了盈利。在韩国厂商的挤压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业务,组建“国家队”尔必达,以寻求对抗。
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没能逃过溃败的命运。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DRAM价格雪崩,从2.25美刀狂跌至0.31美刀。就在众厂商哀鸿遍野时,三星却做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将三星电子上一年的利润全部用于扩大产能,故意扩大行业的亏损。
很快,尔必达倒闭,三星以自杀式的投资将日本人彻底赶出了这个行业。要知道,1983年,三星开发64K DRAM时,关键技术整整落后日本5年。到256K时,与日本相差2年;1M时,还落后1年。
“低水平重复制造”,听起来难免让人嗤之以鼻,但当这种制造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时,其规模化带来的能量,足以改变世界。三星逆袭日本的故事,在无数领域都能找到模板,只是主角不再是三星,而是格力、华为等等行业巨头。
回到锂电领域,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50Gwh,已经远远超过了现有需求,即便如此,各大电池企业依旧在扩产,马不停蹄的扩产。其原因就是大规模智能制造是动力电池企业降低成本、稳定优质产品供货、碾压对手的重要筹码。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选择“拿钱砸死对手的”不在少数,其中松下投资1000亿日元,在拥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日本、中国、美国同时增产。这与当年日立、NEC、三菱组建“国家队”尔必达来对抗三星几乎如出一辙,姑且可以看做是饱含日本锂电希望的最后一搏。
当然,松下未必会如尔必达一样走向败亡,至少目前的松下在锂电界还当得起如日中天的评语。但其他日本锂电企业就没那么乐观了,仅次于松下的AESC,已在去年被中国瓜分(背后争夺过于复杂,暂不赘述),其他诸如东芝、GS汤浅、日立等昔日巨头更是举步维艰,只能坚守最后的“技术蓝天”:将产业由产品转向技术服务,同时研发新电池以期东山再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领域,并非所有的产品到服务都是无奈之举,因为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服务本身就是更高层次的产品。
据了解,燃料电池巨头巴拉德与全球顶级汽车供应商博世等国际企业都在将业务转向动力系统集成服务;日本汽车巨擘丰田也曾公开表示,丰田正在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型为一家移动出行服务公司。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锂电企业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向,既是性价比节节败退的无奈之举,又是产业升华的必经之路。然而,在中韩锂电迅速扩张的浪潮下,这种“升华”带来的光环还能持续多久,当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
索尼
+关注
关注
18文章
3179浏览量
104809 -
松下
+关注
关注
14文章
25744浏览量
93413
原文标题:【高工锂电·日本电池展观察】巨头缺席背后:日本锂电转型之路
文章出处:【微信号:gh_a6b91417f850,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