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盛动力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在研发中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有望提升至260Wh/kg。
自2009年起,中国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开始对指定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此迎来了大发展。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市场行情也一度欣欣向荣。但在2017年补贴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相关企业可谓“腹背受敌”。
湖南凭借着上游材料与整车企业资源丰富等天然优势,也诞生了一批颇具实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妙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妙盛动力”)便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在行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的情况下,“妙盛动力”如何化解压力为动力,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三元电池已成为钴的重要应用之一。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的出台,三元电池因其能量密度优势颇受青睐,大批动力电池企业将重心转向三元电池的生产,带动了必备原料钴金属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而全球钴资源一半来自于非洲刚果。由于刚果政局不稳,给钴的供给带来很大冲击。数据显示,2016年刚果钴产量同比下降7.35%。
受此影响,从2015年底开始的两年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暴涨超3倍。与此同时,三元电池的另一必备材料锂金属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这给国内的电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多数动力电池企业仍比较依赖国家的补贴政策,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
而随着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的进一步退坡,相关企业的经营负担还将加剧。
新标准与2017年补贴标准相比,不仅补贴门槛从100km提升至150km,续航在300km以下的纯电动汽车所获得的补贴金额,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降低,最高缩水幅度达到近60%。
补贴退坡政策渐成趋势,这意味着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是动力电池企业接下来共同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居高不下的售价,主要是因为动力电池组成本较高。在动力电池中,三元材料又占据了30%左右的成本。
这样一来,如何降低电池成本,成了“妙盛动力”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公司通过不断调整三元材料的配比,降低正极材料中钴的比例,优化电池系统结构,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据介绍,目前中国电池厂主流产品中,镍、锰、钴的配比大多为5:3:2。该公司正逐渐将这一配比转为8:1:1。钴金属使用量的逐步降低,将有效控制成本。
低成本的同时,“妙盛动力”的研发人员还通过材料与工艺升级,不断提高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在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录(2018年第2批)中,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最高的达到152.6Wh/kg,这款电池正是由“妙盛动力”提供配套。
“妙盛动力”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在研发中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有望提升至260Wh/kg。
此外,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妙盛动力”还在积极布局锂空气电池。这种新型电池不仅成本更低,还拥有极高理论能量密度。有可能取代现有锂电池,突破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瓶颈。
-
动力电池
+关注
关注
113文章
4511浏览量
77405 -
新能源汽车
+关注
关注
141文章
10351浏览量
99171
原文标题:【鑫鼎磁铁•特写】补贴减少、钴价大涨 妙盛动力如何应对成本压力?
文章出处:【微信号:weixin-gg-lb,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