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显示面板仍缺乏核心科技,明年产业规模将登顶;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液晶面板无论是营收还是出货面积均已位居全球第一。预计未来3-5年OLED的投入规模可以达到300亿至500亿美元。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天马等厂商的柔性屏、全面屏、异形屏等产品也纷纷问世,国产高端屏幕进展迅速。
科技部高科技技术中心副主任卞曙光表示,显示面板产业过去几年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制造业,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液晶显示屏制造国之一。预计到2019年,中国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将达到全球最大,中国将成为全球显示产业新引擎。
在近日举办的2018中国显示国际产业大会上,对于中国显示产业飞跃发展的态势,有分析人士指出仍存在三大症结:一是产业链配套能力薄弱。比如TFT-LCD面板所用的曝光机,AMOLED面板生产所用的蒸镀设备、曝光设备等几乎依赖进口,目前中国大陆已经建成或在建的10.5代线玻璃基板配套全部依赖国外厂商。关键材料和核心设备已成为制约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尽管我国大陆面板出货面积全球占比不断提升,但产品附加值仍然较低。三是存在盲目投资的潜在风险。
美国物理学家、OLED材料之父、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邓青云也表示,中国虽然已经有了OLED生产的基础,但未来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生产OLED的关键原材料,很多关键原材料都要从国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中国也没有掌握其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必须建立起产业集群,并加强研发攻关,而不是盲目依赖进口。
2.TDDI与AMOLED,推动面板驱动芯片进军百亿市场规模;
根据CINNO Research对于面板驱动 IC供应链的调查显示,受益于全面屏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提升,面板驱动IC行业即将迎来 TDDI 和 AMOLED 驱动IC这两股大潮,成长动能备受期待。
CINNO Research副总经理杨文得认为,2017年iPhone X的上市正式让智能手机进入全面屏的时代,今年下半年苹果即将推出的三只手机(5.8吋与6.5吋的OLED版本与6.1吋的LCD版本)都将是全面屏设计,其他中国智能手机品牌OPPO、VIVO、华为与小米等厂商都已往这样的设计靠拢。然而在全面屏的设计概念下,如何增加屏占比成为最大的挑战,其中的一部分挑战来自于驱动IC封装形式的改变。
过去传统在16:9屏幕长宽比的设计下多半采用COG的方式(Chip-On-Glass),驱动IC直接透过玻璃基板的线路做贴合,但在进入18:9以上的全面屏设计后,为了同时扩大手机下方屏幕可用比例和智能手机内部零件设计,配合COF (Chip-On-Film)的封装工艺,TDDI开始被手机厂大量的使用。随着大中华区厂商驱动IC厂商敦泰、联咏等加大TDDI的推广力度后,IC价格下滑的速度加快,也有助于渗透率的增加。
CINNOResearch 预测,今年TDDI出货量将超过 3 亿颗,年成长率超过70%,而使用TDDI的智能手机比例也将正式突破两成大关。预计在2020年,整体TDDI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55亿元的规模。
在全面屏风潮下的另外一个亮点则是AMOLED,虽然目前手机AMOLED面板出货量依旧是三星一骑绝尘独领风骚,但在以京东方为首的中国面板厂商逐渐在柔性AMOLED的产能发力,CINNO Research 认为,2018年AMOLED面板的智能型手机渗透率仍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成长至近27%,而柔性(Flexible)的AMOLED面板今年将首次超过刚性(Rigid)。
但三星AMOLED手机面板出货比重恐依旧维持90%以上的份额,而其AMOLED面板的驱动IC主要由三星自己内部(Samsung LSI)和MagnaChip所供应,这也将导致非三星阵营的AMOLED驱动IC厂商出货比重偏低。
机遇亦是挑战,京东方等面板厂也开始展开与非三星阵营的驱动IC厂之间的合作计划,也给予中国面板驱动IC厂商弯道超车的契机。而随着中国AMOLED面板厂商出货量的增加,也将有助于非三星阵营AMOLED面板驱动IC的市占率提升,CINNO Research认为大中华区(中国大陆及***)AMOLED手机面板驱动IC的产业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人民币23亿元。
在电视市场与计算机市场成长动能有限甚至衰退的格局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依旧维持小幅成长,而手机规格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带动了显示产业技术快速发展,让未来成长动能惊人的TDDI与AMOLED驱动IC成为面板驱动IC厂商再次重启成长轨迹的重要应用趋势。
3.中国面板业迈入新阶段 企业如何重新定义未来任务?
近几年,中国大陆面板企业迅猛发展,逐渐提升了中国面板产业的全球地位。2009年以前,中国大陆在全球面板产业当中基本没有话语权,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COO赵勇感慨道,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面板产业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
但是中国大陆面板产业仍然大而不强,如果要实现全方位赶超韩国,必须进一步提升显示产业国产化配套率。近日,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暨首届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发展贡献奖表彰会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联合主办,吸引了260多家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出席本次大会,优秀企业围绕如何提升显示产业国产化配套这一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产能跃升第一
国产化配套小有成绩
中国大陆面板产业不断扩张,正在重塑全球面板产业格局。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上指出,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和多家咨询机构调研数据,2017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无论是从营收规模上看,还是从出货面积上说,都已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在OLED产业上,中国大陆虽是后来者,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大陆也有赶超的机会。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兴部长指出,2017年中国大陆OLED占比为6%,预计到2022年,中国大陆OLED面板总产能占比将达到41%。
中国大陆面板产业的繁荣正不断带动配套的国产化、本地化。2012年~2014年,我国推出了面板产业配套国产化、本地化的政策,鼓励面板产业材料和设备实现国产化,包括鼓励国外设备和材料企业在中国大陆设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赵勇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上指出,华星光电材料国产化覆盖率从2013年的52%增长到2017年的63%,设备国产化覆盖率从2012年的12%增长到2017年的42%。
天马微电子集团OLED采购总监杨韬透露,天马材料国产化程度超过六成。2017年,膜组材料国产化比例为81%,面板材料国产化比例为41%。天马未来的目标是,消费品定制件全面实现国产化,车载定制件FPC和背光源实现国产化,通用面板材料国产化比例达到50%,OLED材料国产化比例达到20%。葛兴表示,近年来,京东方材料和设备国产化采购金额比例不断攀升,2017年,材料国产化金额占比达到34%,设备国产化种类覆盖率已经达到32.7%。未来京东方将加快推动国产化采购金额比例提升,促进国内上游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显示产业配套企业,它们将进一步推动配套国产化进程。
据了解,欣奕华洁净搬运机器人主要用于平板显示生产线的玻璃基板搬送,该产品洁净度控制、运动速度和精度、可搬运基板尺寸及重量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上述领域的空白。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凭借“欣奕华高世代洁净搬运机器人开发及产业化”,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暨首届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发展贡献奖表彰会上获得“中国显示产业链卓越贡献奖”。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国内首颗支持4K2K分辨率的显示芯片、国内首颗FHD/HD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高分辨率面板驱动IC研发及产业化”获得“中国显示产业链突出贡献奖”。
此外,还有更多的优秀的显示产业配套企业获得业界的肯定。例如,杭州格林达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它们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暨首届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发展贡献奖表彰会上获得“中国显示产业链协同开发奖”。
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格林达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由于本地化配套率具有行业领先、示范作用,获得“中国显示产业链卓越贡献奖”。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和成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高新四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地化配套的某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有一定示范作用,获得“中国显示产业链突出贡献奖”。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默克光电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科利德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清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地化配套的某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提升了本土面板的竞争力,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暨首届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发展贡献奖表彰会上获得“中国显示产业链特殊贡献奖”。
大而不强
大部分核心配套依赖进口
尽管中国大陆已经摘掉了“少屏”的帽子,显示产业国产化配套也在陆续推进,但是中国显示产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胡春明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上指出,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合计营收没有超过韩国的三星显示器公司、LG Display这两家面板企业的营收之和。显示产业国产化配套企业主要市场还在国内,海外市场品牌知名度较低。
中国大陆显示产业配套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日韩配套企业之前先后依托于本地面板产业崛起获得全方位发展,不管是材料,还是设备,都取得了绝对的竞争优势。至今,国内面板企业还依赖它们的产业配套。
如果仅从全球TFT-LCD用玻璃基板市场上看,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对外国厂商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为90%以上的份额集中在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板硝子等几大厂商手中。中国大陆在高世代线用的玻璃基板上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目前,中国大陆已建或在建的10.5代线的玻璃基板配套全部依赖国外厂商。
在材料上,虽然国产化配套企业小有成绩,但由于起步晚,技术和经验积累不足,部分核心材料国产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获得面板厂商采用还十分困难。葛兴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上指出,在化学品、驱动芯片、偏光片、掩模版方面,由于国内供应商技术相对薄弱,高规格产品尚不具备生产能力;在玻璃、靶材方面,国内供应商品质稳定性不足;在液晶方面,缺少关键核心专利,存在较大专利问题。
由于国内配套企业在技术能力、产品品质和工厂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部分重点材料尚未实现国产化。正因为国产配套企业基础薄弱,截至目前,国内面板企业原材料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国内面板厂商也希望面板材料能够尽快实现国产化,但是材料的验证周期长、成本高,国产化进程十分缓慢。像华星光电工厂满产,无法给国产厂商太多的上线测试机会。国内有很多材料供应商充满疑惑:材料质量不错,价格非常便宜,为何面板厂商不测试呢?赵勇解释道,如果是在电视面板生产线上进行材料验证,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到最后一道工序结束,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每一次验证需要花费面板厂商至少500万元的成本。“验证机会成本实在太高了,所以我们非常谨慎。”
与材料相比,设备门槛更高,技术难度更大。如果只讲国产化设备采购金额,数字不是很好看,关键设备国产化程度不是很高。目前,工艺核心设备、工艺前段清洗设备、检查设备、缺陷修复设备以及OLED专属设备等高精度设备都没有实现国产化。例如,阵列曝光机、彩膜涂覆机、取向膜检查机、膜组维修系统和OLED封装系统尤其如此。
葛兴认为,有三大原因制约国内面板设备企业的发展。一是由于核心主工艺设备的关键部品和技术被国外厂商长期垄断及封锁;二是由于设备研发成本高、资金需求大、产业升级换代快,国内厂商暂无实力对应;三是由于国内厂商加工能力不足,尚无对应高世代量产工厂的生产经验。
需明确配套国产化目标
扶持联合开发
中国面板产能的不断攀升更加凸显国产化配套的薄弱。中国面板产业已经迈入新的阶段,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认为,应该对面板企业的任务进行重新定义,面板企业在做大自身的同时,也要兼顾国产化配套的发展,从而对电子信息基础产业起拉动作用。
胡春明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上建议,《新型显示产业超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应该对国产化配套提出明确的目标,例如,争取用3年的时间培育出面板和上游材料/装备的中国品牌,力争本地化材料总体配套率达到80%以上,装备用备品备件本地化配套率达到20%。
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进一步提升国产化配套率的时机已到,正在调用资源支持本土配套企业的发展。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王威伟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上指出,工信部正准备对进口设备政策进行调整,会将一些已经突破的新品种加入优惠政策名单当中。同时,工信部还会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支持本土化材料和设备企业的发展。
面板企业深知要做强面板产业需要完善国产化配套,一方面通过上下游协同开发推进配套国产化,另一方面也在组建公共研发平台,试图突破新技术。赵勇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上指出,材料国产化需要经历组建专项团队、深度交流、验证测试、设备改造、产能支持等阶段。其中在深度交流阶段,面板厂商不仅需要和上游材料厂商进行深度交流,还需要获得下游手机、电视厂商的支持和认可,这个过程十分复杂。
此外,国产化配套企业还需要和国内外高校、有实力的企业一起组建研发平台。像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等在深圳组件了大尺寸AMOLED实验室——聚华印刷显示公共平台,华星光电还在武汉成立了一个小尺寸AMOLED实验室——“AMOLE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高校、设备、材料厂商一起联合攻关。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袁桐建议,政府在研发专项上应该增加更大的比例扶持上游企业,同时通过联合开发项目(面板企业+材料/装备企业绑定)的扶持方式,促进面板企业的积极性。
葛兴建议,材料企业应加快国内配套材料产品研发能力;加强技术配套能力,增加技术附加值;提升国内配套材料企业的产品品质;抓住时机,加快新制程产品的开发导入。设备企业应该加快提升设备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提高现有设备加工、制造及服务能力;增加设备研发投入,扩大设备制造范围。未来京东方也将努力带动国内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材料和设备本地化配套能力提升。
4.因像素问题 苹果6.1英寸LCD新机或将改采外挂式触控面板;
外传苹果规划中的LCD液晶屏幕6.1英寸新手机因像素问题,将改采外挂式触控面板,宸鸿、业成将可望受惠,但苹果至目前为止并无具体动作,法人猜测,推出时间可能延后。
法人表示,苹果采用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面板的iPhoneX手机销售不如预期,似乎牵动苹果推出产品的时程也跟着调整,因此6.1英寸新手机的制造及推出时程可能变动。
法人进一步指出,苹果6.1英寸液晶面板新手机因屏幕尺寸较大,若采内嵌式触控面板,像素无法达标,已考虑改采外挂式触控面板。
宸鸿、业成目前在苹果手机部分,只为苹果从事3D触控感测贴合业务。法人评估,若要重新开启外挂式触控面板业务,现有产线并不合用,势必建置新产线或是采购新设备进行调整。
法人推估宸鸿、业成必须在第2季建置新产线,才来得及因应下半年的新产品需求,不过至目前为止,苹果并无具体动作。
5.外资:LCD面板供给过剩 友达大尺寸面板出货将年减2%;
亚系外资预期,LCD面板长期仍将持续供给过剩趋势,价格恐缓步下跌,将侵蚀面板厂友达毛利率与现金流。
亚系外资推估,友达2018年全年营收将年减12%,毛利率与营业利益率将分别下滑6.4个百分点、7.3个百分点,预期大尺寸面板出货将年减2%、平均售价将年减12%。
展望2019年,亚系外资预估友达营收将年减9%,毛利率与营业利益率将再衰退2.6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同时大尺寸面板出货将年减2%、平均售价将年减11%。
亚系外资认为,面板厂从2017年下半年起开出新产能,导致LCD面板供给过剩、进入景气下行周期,可能侵蚀友达毛利率与现金流,未来数个月友达股价恐面临波动,维持“劣于大盘”评等及目标价10元。中央社
6.三星电子显示部总裁:不会削减电视机在华产量;
北京时间17日韩联社讯, 三星电子映像显示事业部总裁韩宗熙17日在“2018年QLED电视新品发布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三星目前没有缩减电视机在华产量的计划。此前有部分意见推测,受近期中美关税摩擦的影响,三星可能会停止在中国生产用于出口美国的电视机产品。
韩宗熙对此表示,三星在海外有14家工 厂,均是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关税和物流成本等因素而建成。中美贸易摩擦虽是当前热点问题,但尚无任何定论,因此三星不会削减中国工厂的产量。
对于在美国当地投建电视机工厂的方案,韩宗熙表示,在海外投建工厂时与合作公司携手共同推进建厂项目才能具备竞争力,而目前谈建厂还为时尚早。
韩宗熙表示,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亮相的全球首款146英寸模块化MicroLED电视将于下半年面市,该款电视的价格将于6月公开,预计将超过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77万元)。同款其他尺寸产品的上市时间尚未决定。
韩宗熙表示,三星将推出更多超大型电视新品,不断提高在超大型电视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引领超大型电视行业,继续蝉联市场第一宝座。
7.LG李廷汉:今年OLED电视将取代液晶电视占领高端市场;
近日,2018中国智能电视行业企业家峰会在深圳召开,LG Display全球市场推广副总裁李廷汉发表了主题为《OLED,大势已成》的演讲。
李廷汉表示,全球定价在2500美元以上的“高端电视”中,2016年OLED电视的占比为35%,2017年超过高端液晶电视,达51.3%,IHS预测,2018年OLED电视在高端电视市场中的比重将提升至70.7%,将液晶电视甩开。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OLED电视销量为170万台,IHS预测,从2018年开始OLED电视每年将会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李廷汉预计,2018年OLED电视全球销量将达到280万台,到2020年则为650万台。
同样,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预测2018年中国OLED电视整体销量规模将达到25万到30万台,中国是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度最高的市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产阶层迅速发展壮大,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也将随之剧增。
李廷汉谈到,近两年来,LGD投资了两条第8.5代OLED面板生产线,一条在中国广州,一条在韩国坡州,预计两条生产线主要生产77英寸、65英寸、55英寸面板,将在2019年下半年实现量产。李廷汉还说道,“OLED,大势已成”。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6文章
50893浏览量
424402 -
三星电子
+关注
关注
34文章
15865浏览量
181055 -
液晶电视
+关注
关注
41文章
530浏览量
4604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