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高清大图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雀儿山是由川入藏的生命线——国道317线的必经之地。雀儿山隧道工程位于甘孜州至德格岗托之间,是翻越雀儿山的关键性工程,这也是世界上首条建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超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包括隧道和引道两大部分,隧道长7公里,为双向两车道,总投资11.5亿元,可满足每日最大车流量5000辆汽车通行的需要。
长期以来,雀儿山是这条生命线的“瓶颈”,按照正常车速,翻过雀儿山需要1个多小时。在冬季,路面结冰后,翻山时间会长达近3小时,一旦实施交通管制,这条生命线就会彻底中断。 11月10日,这一现状得到了改变。经过10余年科研攻关和5年艰苦建设,全长7079米的雀儿山隧道正式全线贯通,若建设顺利,在2017年年底就可以通车,长久以来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消除,为德格等贫困县打通经济大动脉。
雀儿山隧道的意义不言而喻。不过海拔高,年平均气温零下18摄氏度的地方,想要顺利施工,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供氧。因为氧气一旦稀薄,别说人干活不利索,就连机器可能都“转不动”。 “隧道内的含氧量估计只有成都平原的一半左右。”参与隧道科研攻关的西南院相关负责人说,早在2004年,西南院就开始了“高海拔低温、低气压和低氧条件下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重大课题的研究。
缺氧的难题,咋个解决?为此,施工单位专门在洞外自建了一个氧气站,通过一条巨大的管道,可以源源不断地向隧道内输送氧气。虽然如此,实际操作中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今年8月,课题组成员再次到雀儿山去调研勘探,当时的情景令西南院的技术人员张博至今记忆深刻。他说,雀儿山道路盘旋曲折,开着车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虽然窗外的风景很美,但随着海拔的逐渐抬升,欣赏美景的雀跃之情逐渐被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替代。“我们只是在山上都有这种感觉,隧道里更加糟糕。”张博说,隧道里的氧气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新来的员工,还是需要适应高原施工,隔几个小时就要到洞口外的医务室吸氧。事实上,为了加快施工,有些工友直接背着氧气瓶进入隧道干活,“进去干一会儿,然后又出来吸一阵氧气,那种艰难的场面,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得到。”
由于是高海拔和在隧道中,氧气浓度过低,会造成胸闷、呼吸困难;由于建了一个氧气站,往隧道中输送氧气,可能会造成氧气浓度过高,这会造成氧气中毒,所以要实时监测氧气浓度。深圳市工采网有限公司提供电化学氧气传感器O2-M2,可以有效的解决此问题,该产品的特点:
-
该产品的量程是0~25%
-
线性输出
-
信号好处理
-
使用寿命为2年
-
氧气传感器
+关注
关注
0文章
88浏览量
1302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