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2018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暨2018Robo 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开幕式上,王天然表示,现在是机器人发展的最好时期,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如工业机器人在船舶焊接、飞机装配等很多方面力所不能及,服务机器人不能真正地照顾、护理老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和人融合在一起。”王天然说。
未来机器人将实现“人机共融”,即机器人和人的关系发生根本转变,由奴仆变为伙伴。机器人技术正蕴含着突破,中国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何为“人机共融”
“共融是人和机器人很近。”王天然说,就是能在同一自然空间里工作,能够紧密地协调,能够自主地提高自己的技能,能够自然地交互,同时要保证安全。实现这样的与人共融的机器人,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就会改变,是一种朋友关系,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感知、相互帮助。
王天然表示,与人共融,就是要让机器人把人的符号化、学习、预见、自我调节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与机器的精准、力量、重复能力、作业时间、环境耐受力结合在一起。
通俗地讲,未来工业机器人将走下神坛,成为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部件,实现“即连即用”。它们将更灵活地变更作业,更快地编写程序、移动和组成新的工作单元,费用也将更加便宜。
新一代机器人并非取代人
有数字显示,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16%,服务机器人销量增长24%。中国成为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的第一大市场,工业机器人产销量连年刷新世界纪录。
因此,一些人担忧,机器人如此聪明,会取代人的劳动,从而统治人。事实真的如此吗?
“新一代机器人并非是简单地取代人,而是要响应环境、要灵活、要与人合作。”王天然说。
对此,“工业4.0之父”沃尔夫冈·瓦尔斯特曾指出,人工智能是工业4.0的驱动力,很多人认为工业4.0就是无人化生产,事实是即使在未来十年里,其要实现的也不是无人生产,而是组合性的生产。
机器人精度、柔顺性亟待突破
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乔红看来,目前,高精度是机器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很多工业级装备标准已经将误差控制在0.02—0.04毫米内,但在一些要求极高的操作中,精度仍然不够。为此,乔红提出“环境吸引域”的概念,将机器人的系统映射到另外一个空间,约束对系统形成了广泛存在的“吸引域”,利用存在条件以及相应的依赖吸引域实现高精度计算。
“再就是高柔顺性。”乔红说,由于柔顺性操作没有解决,我国3C制造业(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6年收入达9.84万亿元,仍以女工装配为主;2017年3C行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1台/万人。
因此,乔红认为,未来的机器人应具备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强度更大、可靠性更强、安全性更好、人机更融合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灵手巧”,中国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772浏览量
209020
原文标题:机器人将实现“人机共融” 中国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文章出处:【微信号:industrial_robot,微信公众号:国联视讯工业机器人信息服务】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风云:新玩家批量涌现,是挑战还是机遇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基础模块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10-13章阅读心得之具身智能机器人计算挑战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2.具身智能机器人大模型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1.全书概览与第一章学习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第7-9章阅读心得之具身智能机器人与大模型
【「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初品的体验
开源项目!用ESP32做一个可爱的无用机器人
余杭区机器人产业大会:创新引领,共筑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