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和谩骂对产业无益,情绪化的宣泄和脱离实际的口号对发展无助,对产业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解读,只会给产业带来更多的误解。“说”易“行”难“成”更难。深刻的反思,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影响到执行者,传达到决策者;变真知灼见为实际行动,化“愤世嫉俗”为脚踏实地,这是责任,更是使命。
愚我一次,其错在人;愚我两次,其错在我。我很诧异这次中兴通讯事件引起的广泛争论,仿佛被禁运是件新鲜事,2016年初次发生时的“痛苦”就这么快被遗忘了?中兴事件的痛是表面的,但反思应该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因为深刻的反思,让我们通往星辰大海。
国际化的产业,需要国际化的企业,更要企业的国际化。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我们的供应商来自全球,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作为连接半导体和电子终端的中国企业,更要以国际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鞭策自己。
无论央企、国企、民营、私企,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一定要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规。国际化的产业需要国际化的企业,更需要企业的国际化。遵守法则、尊重法律,才能融入当地,才能给当地带来良好的“观感”;加强风控,严格管控,才能避免给自身和产业带来更多麻烦。
或许我们的某些企业,在国内“嗓门大”、“声音粗”、“势力广”、“路子多”,傲慢任性,习以为常。但对国际化的产业来说,要想走向国际,融入当地,则必须以一个国际企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否则你的“红”可能导致“黑”,你的“傲慢”可能导致“偏见”。最终自己惹祸,企业遭罪,行业背锅,国家受损。
当我们的企业走向国际,它就不仅仅代表企业,更代表行业和国家;当我们的企业领袖走向国际舞台,他就不仅仅代表自身,更代表公司和祖国。企业奉公守法,高管谨言慎行,树立遵纪守法、诚信可靠的企业和个人形象,这是为产业和国家做的更大贡献。
国内产业链对上下游的支持是否真的到位?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有责任。当我们对中国脆弱的芯片供应体系怨天尤人、指责谩骂的时候,扪心自问,有没有想到自身的责任,尤其是系统厂商的责任?
曾几何时,我们“众多的”系统厂商在国际供应链面前,将拿来主义,奉为圭臬,甚至“非国际名牌不用”。对加强供应商多元化的呼声充耳不闻、对国内供应商战略扶持的重要性视而不见,沉浸在对国际供应商的“来料加工”中乐不思蜀……
曾几何时,我们“强大的”系统厂商在国内芯片面前颐指气使,不屑一顾。口号上是“大力支持,责无旁贷”,场面上是“只要做的和国际一样,我们就优先采购”,私底下却是“性能和国际一样,价格便宜30%,才可以考虑采用”。这让多少国内芯片厂家欲哭无泪,舍近求远,反走国际客户路线。“墙外开花墙内香”,“出口转内销”,才能获得国内公司的垂幸!
曾几何时,我们“聪明的”系统厂商多把国内芯片公司当作和国际厂家谈判的筹码、压价的工具。朝三暮四,始乱终弃。在上下游更多是“剥削”与“被剥削”,“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时,中国的产业链怎么可能建立完整通畅、齐心协力的战略关系呢?早知今日无芯苦,奈何当初轻国芯?
然而中国芯片公司就没有错?国内众多的芯片公司在抱怨国内厂商不愿意采用中国芯的时候,是否也反躬自省,自己对国内Foundry和封装等本土供应链也做到了同心同德、携手前行呢?曾几何时,是否也要求国内的Foundry要和国际上技术性能一样,价格超低才采用呢?当合作出现问题时,是否真的愿意拿出资源、付出精力,一起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呢?自身做乙方时,哭诉甲方的霸道;自身做甲方时,有无想到乙方的委屈呢?再往上游,国内的Foundry和封装厂,对国内的设备和材料等供应商是否也一视同仁,战略支持呢?
中国是否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上这个问题有着明确的答案,但对中国,却很复杂。半导体是一个涵盖几十门学科、几百种技术、几千类产品、几万家公司的综合性、生态型、动态性的产业,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立自主、完整可控的产业链。对中国来说,独特的国情和体制或许会需要我们去尝试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目标,一个战略目标,至少需要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
诚然,过去几十年,中国芯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更多的是在某个单点(某一代技术、某几家公司)上取得了突破,某些条线(封装目前最好)上取得了成绩,但半导体是一个四维的产业!不仅仅是“单点”(产品)、不仅仅是“条线”(产业链),更是“立体”(生态),最终还是“四维”(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在“单点”的突破上无法连成“条线”,“条线”上的成绩无法组成“立体”,更无法确保在未来“四维”的发展中时时跟上,处处领先。
通过对产业链挂一漏万的分析,芯谋研究整理了中国半导体各个环节的发展情况,更加暴露了我们半导体产业链的不足,也启示我们建立一个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的难度有多大。
认清自己是最困难的,但在当下,最需要的也是认清自己。在上图中我们已经看到中国芯在诸多领域的空缺和窘迫,但真正产业之难之急却远超数字所体现出来的。因为就算是1%,也可能只是“研发”上取得突破,并不意味着产品上的商业化;也可能只是在低端取得突破,并不意味着在中高端可以利用。同样因为产业的动态发展,就算是在移动处理和基带里面有着12%的占有率,那更多是在2G和3G等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成绩,未必就代表在将来时依然有如此成绩。
关键的是,产业是立体的。芯片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还有周边和上下游的无数环节,乃至生态系统。比如光刻机,里面既有复杂精准的镜头,又有众多精密的零件。一台光刻机,其原材料和零部件,来自于全球数十个国家,几百个供应商,涉及几千个产品。脱离了全球分工,光刻机就成了光“想”机。最难的是,产业是动态的。延伸到“四维”,动态的技术、变化的产品、流动的人才,发展的产业,我们或许会在某些“0”的领域实现突破,但或许也会在某些“1”的领域又有迷失。
半导体之广,创芯片之难,远非文字所能表述!然而,一时的受挫并不意味着我们大错特错。正因为半导体产业链的全球化,我们没能建立完整供应链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是处。创芯维艰,但我们从未言弃;芯路坎坷,但我们砥砺前行!骄傲自大不可取,妄自菲薄亦不可取。经过几代半导体人的坚守,经过几代产业人的努力,我们的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差距是全面的,我们的突破也是全面的。尤其是近五年,我们在企业盈利、技术突破、产业规模、生态建设上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我们有独特的国情,有复杂的环境。我们有太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但不是推翻,不是重来,毕竟在目前体制机制下我们取得了诸多成就。我们还是要在这个环境下与时俱进、自我调整、做事成事。只是我们更需要认清自己,找准差距,脚踏实地,发奋图强。
说不难,做才难;成文不难,成事才难!在风云变幻的时空下,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我们要做的是怎样为这个产业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起到实际作用的事情。抛砖引玉,我们提出这些不成文的战术建议,希望成为讨论的靶子,如此,才是产业人之所为。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3文章
50312浏览量
421468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952浏览量
215603 -
中兴通讯
+关注
关注
7文章
1972浏览量
55020
原文标题:深刻的反思,让我们通往星辰大海---中兴通讯事件之反思篇
文章出处:【微信号:icwise,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