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兴通讯遭到美国商务部的制裁,引发了舆论的热烈争论。不过,就在舆论打造“芯片运动”沸沸扬扬之际,业内也不乏一股专家呼吁理性的声音,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公开认为,单靠钱发展芯片,或“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的观点是危险的。
日前清华大学CIDEG主办的2018学术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总结性发言,他提到了中美贸易争端和中兴通讯遭禁事件。他强调,此事牵扯到对外开放是不是要继续,改革怎么能够更加深入等重大问题。但是从社会的反应来看,焦点是对特朗普的争论。
吴敬琏认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经济发展越是到了高的阶段,遇到矛盾和在国际环境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应该考虑的是这个争论能不能促进自己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落实。
他说,目前从网上反映就是由于这个争论,呼吁更强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有关产业,例如喊出一种口号叫做“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
吴敬琏称,他曾经在信息咨询机构里面工作过,芯片问题其实一直是政府非常重视的,但关键并不在于“给没给钱”。三年前建立的半导体芯片基金规模是4000亿,像清华紫光一连串收购动作也是想在芯片发展建立丰功伟绩,但仍有许多深层问题需要进行讨论。
他呼吁,“我们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冷静、科学、客观的观察,找到问题根本,提出有利国家、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正确的对应策略。”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则在中兴遭禁案分析指出,半导体产业是一个涵盖几十门学科、几百种技术、几千类产品、几万家公司的综合性、生态型、动态性的产业,全球没有任何单一国家可以拥有完全自主、完整可控的产业链。
对于中国来说,他进一步认为,也需要尝试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目标,一个战略目标,至少需要30至50年,甚至于更长时间。因为半导体是“四维”产业,涵盖涉及:“单点”(产品)、“条线”(产业链),“立体”(生态),最终形成发展动态的、变化中的“四维”产业。
以数字看,他举例,中国企业在全球集成电路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偏低,“中国芯”诸多领域依旧处于空缺和窘迫之境,但真正产业之难之急却远超数字所体现出来的,“因为就算是1%,也可能只是“研发”上取得突破,并不意味着产品上的商业化;也可能只在低端取得突破,并不意味在中高端可以利用。
正因为产业处于动态发展,即便目前中国在移动处理和基带芯片有12%的占有率,那更多是在2G和3G等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成绩,未必代表在将来时依然有如此成绩。
中国芯未来必须面对从“0到1”从无到有实现关键突破,以及“从1到10”乃至到100的增长,还需要长远大战略产业总体布局。
另一股舆论声音,则是呼吁政策更有力的支持集成电路行业持持续前行。所谓的,危机发生到最困难的阶段,很可能倒逼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创新或行动举措,进一步使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从“量变”往“质变”发展。
当前正处于大基金即将启动的二期的阶段,很可能更加促使基金加快行业发展,加速实施。
根据一项最新不完全统计显示,在资本市场获得大基金股权投资的“国家队”企业不少,在两年多内,大基金仅持股超5%上市公司已达11家,市值合计约3200亿元规模,大基金持股市值约近350亿元。
据公司公告披露显示,大基金持有三安光电11.3%的股份、长电科技9.54%的股份、北斗星通11.4%的股份、北方华创7.5%股份、长川科技7.5%股份、国科微电子15.79%股份、兆易创新11%的股份、汇顶科技6.65%股份、通富微电15.7%股份;此外,还持有港股上市公司中芯国际15.91%的股份、国微技术9.89%股份。
大基金二期目前正蓄势待发,筹资规模可能超过一期,外界预测将达到1,500~2,000亿元人民币;而也将如一期所带动的社会资金撬动效应规模达到4,500~6,000亿元人民币。
国际分析机构Gartner便认为,目前多家知名芯片公司,大基金都已经有持股,而第二期计划很可能把碎片化投资的半导体企业资源全面整合,让上中下游产业链打通。大基金将助中国半导体业发展更深化,特别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及产业规模与技术水准的提升。
解决中国缺芯之难,恐怕非燃眉之急用砸重金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环节,但是有了大的资金支撑能起到的撬动效应,在所处国内环境中目前还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4文章
50472浏览量
422042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071浏览量
216566 -
中兴
+关注
关注
6文章
1995浏览量
66021
原文标题:【观点】中兴案背后理性“芯声”:有钱非万能 没钱却万万不能
文章出处:【微信号:DIGITIMES,微信公众号:DIGITIME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